刘海亮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尤其是集团公司强强联合,改制重组,主辅分离,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确立和实施,使得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和自身状况发生了重大转变。基层支部工作呈现出基层支部建设和基层思想建设紧密结合、支部工作和社会工作密切相关、教育管理党员与组织联系群众工作密不可分、加强自身建设与整合组织资源有机衔接等四个突出特点。新时期基层支部的这种定位、作用及新特点,使得作为基层支部工作“领头雁”的支部书记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断改革调整的环境中,处在党的基层组织和企业基层组织的节点上,处在直接面对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沿上。这就必然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基层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的体现
云驾岭社区委始终坚持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抓好“重基层、打基础、强基石”的基础性工作。适应新时期新任务,不断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使支部书记队伍在整体上体现出了较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大局意识和党性修养,表现出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显示出较强的能力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力量、引领发展的能力。组织党员群众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善于把握发展方向,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开展工作;明确发展思路,在发展中维护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组织带领群众,在推进改革中提高群众素质,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发展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职工共同发展。
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基层党支部书记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需求出发,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为群众办实事,才能凝聚群众,支部才有战斗力、支部书记才有威信。基层党支部书记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不仅能比较集中地体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而且提高了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水平,进一步扩大了党的宗旨的感召力。
协调关系、整合利益的能力。当前,职工群众之间,干群之间、主辅之间的关系、利益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新的变化,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基层党支部书记往往处在协调各种关系、整合利益的关节点上。如何协调好各种关系、整合各种利益,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是很好的检验和展示。云驾岭社区党总支结合社区实际,建立了党支部、居委会、物业科、居民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协调机制,主动寻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形成“大家事大家管”的社区公共理念,实现共同发展。在协调关系整合利益方面,最重要是保护群众的利益。在协调整合利益中,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凡是群众利益得到保障,各种利益关系整合得好的,都是具备协调关系整合利益能力的基层书记,他们办事能出以公心,协调充分,使各方受益,真正把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
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基层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首道“防线”,支部书记在“防线”上起到了“排头兵”作用。云驾岭社区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与私建乱搭房屋的居民发生冲突,机关支部书记张建平能积极开展疏导劝阻工作,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解决冲突,不仅缓和了矛盾,还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控制事态的能力,更要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使其化解在萌芽状态中。
推进民主、依法办事的能力。随着基层民主的不断发展,基层党支部书记积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把加强党的领导、支持群众自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基层党支部书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意识的提高,依法依规办事能力的增强,支持和保证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开展活动,保证了职工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
学习提高、求实创新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信息量大、变化快、新东西多,要求基层党支部书记善于捕捉信息、提炼信息,善于根据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具有学习提高和求实创新的能力。
自我调节、承受压力的能力。当前,基层党支部书记处在上级党组织的高要求、基层群众的高需求、企业的高期望的“交织点”上,经常需要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心理压力。事实上,发展速度越快,发展的压力就越大,这样,对基层党支部书记自我调节,承受压力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因此,要以高度的热情,做好工作,最终赢得上级的认可和群众的认同,基层党支部书记加大自我调节力度,不断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实践证明,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要从队伍建设管理出发,在选任、培养、评价、监督、典型示范和关心关爱在内的各个环节上进行综合的思考与加强,使其形成配套的有效机制。
以增强群众公认度为基础健全选任机制。选准人是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支部书记的群众公认度就是检验是否选准人的基本标准。增强群众公认度就必须拓宽视野选人:一是在现有选拔对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选拔范围。力求在基本能力素质较好的人群中选拔支部书记,从根本上优化队伍的文化、年龄结构。建立以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的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形成培养梯次,选拔支部书记要首先从后备队伍中考虑。二是运用社会公开招聘招考、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和组织决定相结合的选拔形式,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制度,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人选进支部书记队伍。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新时期对支部书记能力素质具有动态性、综合性的实际特点,在教育培训方面:一是按照岗位需求,建立支部书记任职资格培训制度。要根据基层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的实际要求设计基本课程,建立考试合格取证、凭证上岗制度。二是根据工作实际需求,量身定做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在充分调研掌握每个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基本能力素质、工作环境以及所面对的问题的基础上,分类实施教育培训,不搞一刀切。从现阶段看,改善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和观念更新是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三是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走出去“取经”与请进来讲课、典型引导示范等多种教育培训形式,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四是加大交流力度。在条件具备时可以采取基层党支部书记跨社区、跨村交流轮岗,扩大视野,开阔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活力,拓展能力。五是充分运用各级党校、社区学院、专家学者等教育资源,建立固定的培训基地、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把对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工作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
以增强岗位吸引力为目标完善关心关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是“引人”和“留人”的关键因素,也是激发支部书记工作动力的基础。一是因地制宜解决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现实保障。创造必要条件把工人身份的支部书记纳入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体系,畅通在社区优秀的支部书记中选拔主要领导的渠道。二是为支部书记提供与其所承担职责相一致的独立活动空间。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形成群众知晓、社会认同、大家尊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舆论氛围,为自我价值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上级党组织要多支持、少干预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给其合理的经费及资源支配权。避免企业职能的不正当下移和行政工作的不合理摊派,避免基层科室职能的转嫁,真正为支部书记减负,让其能干事、干成事,增强支部书记的工作主动性和成就感。
以强化社会监督为核心健全监督机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是促进支部书记队伍健康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需要,做到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十分必要。一是完善党务公开制度。重点把支部书记履职情况纳入公示内容,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议事制度,防止支部书记独断专行。规范大事决策程序,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吸收群众参与决策过程,把群众意见作为重要决策依据,决策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质询。三是健全组织监督机制。上级党组织通过绩效考核、定期审计、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有效监督。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对支部书记的监督作用,支部书记述职述廉要有社会组织的代表参与评议,要充分发挥监督举报电话、信箱等监督手段的作用,建立举报查处工作程序,依法依章做好举报查处与反馈工作。
总之,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任务,应该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要针对形势的发展变化,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支部书记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促进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使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书记成为贯彻和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