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林
[内容摘要]在句型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设置真实的情景,指导学生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地练习,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英语。
句型也称句子结构,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意义和结构特点从大量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典型句式,是语言结构的模式。句型既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也是各单元的语法重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句型教学的经验,设计出了一些能提高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效果的句型教学方法,利用各种媒介创设一种氛围,通过听、说、读、玩、演等活动呈现理解新句型,使学生轻松而自然的操练新句型,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兴趣;游戏;操练
一、呈现句型形式的有效方法
1.利用简笔画呈现句型。简笔画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的简笔画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和持久的印象。例如,在教学Where句型时,我画了一把叉子,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看着我一笔画成了高兴地说:Its a fork。我又继续提问:Guess, where is my fork?此句型学生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他们分组讨论,猜想这把匙子会在哪里。这时我画了一只盘子,并画出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讨论并说出句子:Its on/near the plate。我又画了一个叉子,两个叉子,问学生:用Where is 还是用Where are?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答用It is, 在什么情况下回答用They are,直观形象地比较了单数和复数的概念。
2.循序渐进呈现句型。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英语知识也呈现“滚雪球”的趋势。在教授新句型时,不妨找一找它的同义句,让学生借助已学的旧句型自然地引出要学的新句型。这种“以旧带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很好地归纳和整理英语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句型Whats in/on/near the ---- ?时,我先组织学生复习Whats this/that in/on/near the --- ,利用同样的实物教具比较教学,让学生做一做,读一读,从句型的意义,应答句上进行比较,以旧引新,掌握新的句型。
3.利用游戏呈现句型。游戏在满足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的同时,能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和持久,适当的提高了学生注意力的紧张程度。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必须通过练习来消化。如:猜谜、开火车、打电话、找朋友、击鼓传花等,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在教学3B Unit9时,我设计了运动会的报名,学生们先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些小记者,同学之间操练句型:What do you like/play?,再由小记者到其他组询问:What do you like/play?找出爱好相同的同学,把学生分成钓鱼组、游泳组、滑冰组…各个小组之间练习句型:I like …,Do you like it?编好各个运动小组后,再反复练习句型Let′s go …, Do you join me? 采用了游戏方法来练习、巩固新句型,举手的学生多,效果很好。
二、强化句型操练方式的有效方法
1.歌曲演唱操练句型。悦耳的音乐对儿童的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刺激作用,易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学习英语。在教学4B Unit8句型前先学习一首歌曲:<< in the classroom>>,学生能演唱后,用新的单词代替 TV,一边唱歌,一边学习新句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句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2.转换句型趣化句型教学。教师在进行句型教授时,可以尝试寻找与此句型相关联的其他句型,进行引导、渗透。如在小学英语 5A Unit2中,在学生掌握了句型There is a toilet in the garden后,先指导学生把它改成一般疑问句,并总结出规律:把be动词is, am, are或者助动词do, does放在前面,注意句子的末尾要改成问号,注意单词some和any的转换。再改成特殊疑问句,分别对a toilet,in the garden进行提问。教师还可以设置句型转换的练习来巩固语法知识点,或者让学生自编包括各个句型的小对话。
3.组织校内各项活动,在生活中使用英语。校园英语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触摸”英语,增加语言知识,提高英语实践能力。每天当学生一走进学校,我就引导学生互相用英语对话;“Hi, Mr Ga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 What day is it today?”等日常用语充斥于校园内外。进入教室后,我把一些刚学过的单词贴在墙壁上、橱窗上,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学习,每一期的英语橱窗、黑板报都是同学们学习英语与宣传英语的阵地。
参考文献:
[1] 鲁宗干. 小学英语教师手册[M].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英,黄艳明. 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2002.
[3]林金炎.教学设计要凸显“生本”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8.
(责任编辑 刘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