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整合的模式构建及特质分析

2014-02-25 16:35俞晨秀王文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特点分析

俞晨秀+王文

摘要:通过对高职高专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整合的关键要素进行剖析,依据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教学原理,构建并分析了基础化学课程整合的模式和特点。

关键词: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整合;模块构建;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76-03

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重学科、重系统、重理论的固有模式与高职高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格格不入。虽然很多高职高专都针对基础化学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多数是追求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合而不整、补丁式缝合、本科压缩饼干式等缺乏科学性的整合现象极为普遍。为此,我们从课程构成的核心要素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我校课程整合成果,对基础化学课程整合特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整合模式。

基础化学课程间的基础性分析

基础化学一般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各课程的基础相关性为:

由图1可知,无机化学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分析化学是各门课程中需要的一种检测手段,其他课程对它的依存度不是特别大;有机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基础。

基础化学课程整合分析

(一)基础化学课程知识模块

以我校在(曾)用教材为依据,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大致的知识模块如表1所示。

通常,当讲解分析化学中各类滴定法时,总要重提无机化学中的四类反应方面的模块知识;在讲解生物化学中蛋白质和核酸等知识时,也要重提有机化学中生命活动基础物质模块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知识。课程间重叠、交叉、分化现象明显。

(二)理论课程模块整合分析。

1.基础化学课程跨科式模块整合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课程,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都有较多的重叠和交叉部分,可以进行不同学科间的跨科式整合,最适宜跨科式整合的知识模块如下页表2所示。

无机化学中反应与平衡模块是分析滴定模块的前期知识,滴定是反应与平衡理论的应用,整合后构成“反应→平衡→滴定”这种递进的知识层次关系,符合教育学原理,内容由原来的8章缩减为4章。同样,有机化学中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模块是生物化学中蛋白质、核酸、代谢模块的前期知识,整合后构成“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结构→性质→代谢”这种递进的知识层次关系,内容由原来的11章缩减为5章。

2.基础化学课程关联式模块整合分析。

美国学者Robin Fogarty将学科的教学仍然独立进行,但是经过重新安排,相似的内容出现在同一教学时段中,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出现的整合称为关联式整合。在基础化学课程中,当反应、平衡、滴定三内容跨科式整合之后,就引入了化学分析知识。因此,需要在整合模块前先介绍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即将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重新安排,按关联式整合法构建一个模块,列在跨科式整合模块前,保证课程的有机衔接。同样,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跨科式整合模块前,将生化的基本知识按关联式整合成一模块,列在整合模块前,使知识构成连贯自然。根据药类专业的特点,生化课程的基因工程和肝脏生化等模块在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中应用相对较少,也可以进行关联式整合,并适当融入药品信息;而生物制药和药检专业此类知识则不必整合。

(三)理论课程模块整合构建

围绕专业的课程整合就是要本着服务专业、贴近岗位、易于学习、方便教学的思想,以“适用、实用、够用、必需”的“三用一需” 原则筛选构建内容。

从整合的课程看,由于药典中有机药物的数目超过药物总数的70%,药物生产中离不开药品检测。因此,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药类专业四门基础化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整合时分属在两门课程中才能凸显核心作用。又由于原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通常药类专业已单独开设了仪器分析课程,并且药类分析检测中重量分析法较少使用。因此,分析化学实际被筛选的模块是不包括重量分析法和仪器分析的化学分析部分。结合前面的跨科式整合分析,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课程和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间是最适宜的跨科整合,整合后的课程为基础化学(上)(含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部分),基础化学(下)(含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两门课程。

从整合的模块构成看,既要服务专业课程和贴近岗位,又要依据教学规律构建知识模块。药类涉及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药检、药物制剂、中药制剂、生物制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基础化学课程与诸专业课程及岗位的关联程度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与基础化学近源的专业是药学、药检、药物制剂和生物制药等,根据专业课程重点知识及生产岗位技能的要求,基础化学(上)课程的模块有: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溶液及浓度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分析基础、四类反应及平衡与滴定6个模块,约12章。基础化学(下)课程的知识模块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烃、羟基及醚类、羰基类、羧基类、含氮类、对映异构、生物化学基础、几种重要的药物组分、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及代谢、其他生化类药物11个模块,约16章。

与基础化学远源的专业是药品经营与管理,根据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岗位技能要求,需要基础化学的知识是更加纲领性和广泛性的,着重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知识的掌握。因此,可以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三学科之间进行跨科式整合,化学分析知识可以基本删去,实训可以不开。

(四)实训课程模块整合构建

1.化学实训课程单列分析。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四门课程都是专业基础课,内容多,难度大,学时长,三所院校基础化学(表中“基化”表示整合后的课程)课程学时数如下页表3所示。由于基础化学课程内容多,整合后各专业基础化学(上)的理论时数达到70~90,基础化学(下)的理论时数(除安医专生制专业)达到90~110,基础化学实训时数超过24。整合后实训课宜单列为一门课程。

2.实训课程模块的构建及特点。

实训模块构建基于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从能力培养有层次,内容“必需和够用”两个角度出发。按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技能→创新能力的四梯度纵向能力培养递进框架;精选药物生产、检测和简单研发三方面所必需的知识及技能内容,构建多覆盖的横向知识体系。基于实训模块彼此比较独立,采用以能力为主题的串联分立式整合法,形成“一遵循、两角度、三方面、四梯度、多覆盖”的模块构建特点。基础化学主要的实训内容如表4所示。

经过整合避免了氨基酸和糖等性质实训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中重复的现象。增加了不少高职高专药类专业都不做的萃取技能模块,从而满足后续药物分析、中药化学等课程对萃取知识的需求,构成“三用一需”的实训教学体系。

基础化学课程整合后的构成体系分析

第一,整合后的基础化学课程构建特点。虽然基础化学的整合方式有多种类型,但分析得出药类专业以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间整合最合理,形成基础化学(上)和(下)两门理论课程;基础化学实训一门实训课程。基础化学课程构建具有“一大类两段式三课程四学科多模块”的特点,具体如图3所示。

第二,整合后基础化学的课程目标。基础化学课程的核心是基础,目的是服务。因此,基础化学的总知识目标是掌握无机化学、化学分析、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四学科中,与药学专业课联系最密切、最基本的知识;总能力目标是知道常见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能进行基本的化学实训操作;总素质目标是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诚信求实的品格和严肃认真的行事风格,增加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整合后基础化学课程实施要素梳理。整合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1)定位准确和目标明确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内容及要求、建议、注意事项、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中突出基础化学整合的特点。(2)配套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等都要以大纲为准则。(3)实训条件要求。实训作为一门课程单列,会存在与理论课内容错位的问题,可以通过制作PPT或光盘,让学生业余时间预习观看。(4)其他教学资源。要围绕大纲和教材重新书写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编写学习辅导和出试卷,制作PPT等,完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李绅崇,欧慧敏.统整课程理念与实务[M].台北:心理社,2000:3.

[2]丛立新.课程论理论基础的心理学转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4):25-30.

[3] Fogarty, Robin.Ten Way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1,49(2):63.

[4]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33-36.

(责任编辑:谢良才)

2.实训课程模块的构建及特点。

实训模块构建基于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从能力培养有层次,内容“必需和够用”两个角度出发。按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技能→创新能力的四梯度纵向能力培养递进框架;精选药物生产、检测和简单研发三方面所必需的知识及技能内容,构建多覆盖的横向知识体系。基于实训模块彼此比较独立,采用以能力为主题的串联分立式整合法,形成“一遵循、两角度、三方面、四梯度、多覆盖”的模块构建特点。基础化学主要的实训内容如表4所示。

经过整合避免了氨基酸和糖等性质实训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中重复的现象。增加了不少高职高专药类专业都不做的萃取技能模块,从而满足后续药物分析、中药化学等课程对萃取知识的需求,构成“三用一需”的实训教学体系。

基础化学课程整合后的构成体系分析

第一,整合后的基础化学课程构建特点。虽然基础化学的整合方式有多种类型,但分析得出药类专业以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间整合最合理,形成基础化学(上)和(下)两门理论课程;基础化学实训一门实训课程。基础化学课程构建具有“一大类两段式三课程四学科多模块”的特点,具体如图3所示。

第二,整合后基础化学的课程目标。基础化学课程的核心是基础,目的是服务。因此,基础化学的总知识目标是掌握无机化学、化学分析、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四学科中,与药学专业课联系最密切、最基本的知识;总能力目标是知道常见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能进行基本的化学实训操作;总素质目标是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诚信求实的品格和严肃认真的行事风格,增加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整合后基础化学课程实施要素梳理。整合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1)定位准确和目标明确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内容及要求、建议、注意事项、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中突出基础化学整合的特点。(2)配套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等都要以大纲为准则。(3)实训条件要求。实训作为一门课程单列,会存在与理论课内容错位的问题,可以通过制作PPT或光盘,让学生业余时间预习观看。(4)其他教学资源。要围绕大纲和教材重新书写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编写学习辅导和出试卷,制作PPT等,完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李绅崇,欧慧敏.统整课程理念与实务[M].台北:心理社,2000:3.

[2]丛立新.课程论理论基础的心理学转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4):25-30.

[3] Fogarty, Robin.Ten Way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1,49(2):63.

[4]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33-36.

(责任编辑:谢良才)

2.实训课程模块的构建及特点。

实训模块构建基于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从能力培养有层次,内容“必需和够用”两个角度出发。按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技能→创新能力的四梯度纵向能力培养递进框架;精选药物生产、检测和简单研发三方面所必需的知识及技能内容,构建多覆盖的横向知识体系。基于实训模块彼此比较独立,采用以能力为主题的串联分立式整合法,形成“一遵循、两角度、三方面、四梯度、多覆盖”的模块构建特点。基础化学主要的实训内容如表4所示。

经过整合避免了氨基酸和糖等性质实训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中重复的现象。增加了不少高职高专药类专业都不做的萃取技能模块,从而满足后续药物分析、中药化学等课程对萃取知识的需求,构成“三用一需”的实训教学体系。

基础化学课程整合后的构成体系分析

第一,整合后的基础化学课程构建特点。虽然基础化学的整合方式有多种类型,但分析得出药类专业以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间整合最合理,形成基础化学(上)和(下)两门理论课程;基础化学实训一门实训课程。基础化学课程构建具有“一大类两段式三课程四学科多模块”的特点,具体如图3所示。

第二,整合后基础化学的课程目标。基础化学课程的核心是基础,目的是服务。因此,基础化学的总知识目标是掌握无机化学、化学分析、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四学科中,与药学专业课联系最密切、最基本的知识;总能力目标是知道常见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能进行基本的化学实训操作;总素质目标是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诚信求实的品格和严肃认真的行事风格,增加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整合后基础化学课程实施要素梳理。整合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1)定位准确和目标明确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内容及要求、建议、注意事项、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中突出基础化学整合的特点。(2)配套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等都要以大纲为准则。(3)实训条件要求。实训作为一门课程单列,会存在与理论课内容错位的问题,可以通过制作PPT或光盘,让学生业余时间预习观看。(4)其他教学资源。要围绕大纲和教材重新书写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编写学习辅导和出试卷,制作PPT等,完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李绅崇,欧慧敏.统整课程理念与实务[M].台北:心理社,2000:3.

[2]丛立新.课程论理论基础的心理学转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4):25-30.

[3] Fogarty, Robin.Ten Way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1,49(2):63.

[4]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33-36.

(责任编辑:谢良才)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特点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