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君, 郑 珂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母语在英语课堂中的角色分析
史湘君, 郑 珂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母语在外语课堂和教学中的作用一直是研究人员和外语教师争论的焦点。通过对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普遍认为母语有助于自己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调查结果也表明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角色随着学习者外语水平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目的来适当地调整母语使用策略。
母语;角色;英语课堂
外语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时刻要面对母语的干扰问题。一直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主张在大学、中学甚至小学的外语课堂中都应严格遵循单一的语言教学原则。他们认为学好外语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习者置身于一个完全的目标语言输入环境之中。这一观点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不同层次外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指导我国各级各类的外语教学[1]。但由于教学效果、学习者学习效率和交际能力不尽如人意而引发了很多讨论。因此,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一种真正有效的外语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国内外学者对外语课堂中的母语使用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方面。下面主要从外语课堂中是否赞成使用母语,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使用场合,以及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使用量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对于外语课堂中是否赞成使用母语,部分学者主张外语课堂教学中只能使用目标语言,一些教学法如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都反对在课堂中使用母语。甚至部分学者认为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求助于母语应该被看成是一种耻辱,如Duff& Polio(1990)[2]。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目标语言输入越多,对一门新语言的掌握就越多”,因此在外语课堂上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用目标语言,如Wong-Fillmore(1985)[3]。然而,“最大限度地”使用目标语言的观点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质疑,如Atkinson(1987)[4]241-247、Cook(2001)[5]402-423。他们主张在外语课堂中应该适当地允许母语的使用。他们认为,在母语课堂中允许学生使用母语是一种高效、省时、灵活、以人为本的做法,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概念的清晰度。
对于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使用环节,Atkinson (1987)认为,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谨慎并有限制地使用母语可使以目标语进行的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4]245。Cook(2001)主张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发现单一地使用目标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障碍时,他们就应该适量地使用母语。他鼓励教师在核对词义、解释语法、组织课堂任务以及提供指导、维持训练、管理考试和进行课堂小组活动时使用母语[5]402-423。对此,Turnbull(2002)提出了质疑。他认为,Cook所包括的母语在外语课堂上
的使用环节会涵盖几乎所有的课堂程序,而学生接触目标语的机会很少,他警告说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过多地使用第一语言是浪费时间,很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力[6]。
那么对于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使用量应该做怎样的规定呢?Turnbull(2001)制定了一条标准:“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目标语言如果不够25%,就是过多地使用第一语言,剥夺了学生宝贵的目标语言输入。”[7]
另外,关于教师和学生对外语课堂中使用母语的态度,许多研究表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母语应该在外语课堂上被使用,如Schweers (1999)[8]。
我国的外语教学界对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作用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一种观点认为在外语课堂中提倡使用目标语,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张桂萍、王新凤(2001)[9]、陆效用(2002)[10]、王俊菊(2002)[11]等。近来,还有一种观点建议教师减少母语使用量,鼓励教师通过对语码转换行为进行反思来改进相关教学,如谢晓燕(2011)[12];另外,从学生方面而言,他们对教师使用母语表示适应,但期待更多的英语输入,如魏梅(2013)[13]。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然而我们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凭直觉和经验进行的定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而且针对中国学生的研究中,多数集中在大学课堂上,因此缺乏大规模针对初中、高中以及大学课堂上学生对母语使用情况的心态的对比研究。因此,此次研究旨在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在中学和大学英语课堂中是否存在使用母语的情况?(2)如果是,在什么情况下,目的为何?(3)学生对英语课堂中使用母语持什么态度?(4)母语在英语课堂中能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5)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是否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呈递减趋势?
(一)受试对象。参加本次研究的受试对象来自浙江省临海市的两所重点中学和当地的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台州学院。所有的调查问卷均由作者本人及同事、在中学教英语的朋友负责发放和回收,并及时汇总。参与者涉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包括初中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参与者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参与者的分布情况
(二)测量工具。本次研究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问卷共含17个项目,根据问卷的形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3个单项选择题,只许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选项;两个多项选择题,允许学生选择多个选项。两个开放性问题,希望学生能够提出多个建议。其中涉及此次研究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你认为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中文来表达吗?
(2)你在多大程度上希望你的英语老师上课时用中文来讲解?
(3)你认为在英语课堂中老师或者学生用中文来表达应该占多大的比例?
(4)你认为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或是你自己借助于中文来表达对你学习英语有帮助吗?
(5)在英语课堂中,在什么情况下你希望老师把所说内容翻译成中文或直接用中文来讲解?
(6)在英语课堂中,在什么情况下你希望能够借助于中文来表达或学习?
(三)数据收集。为了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调查以前进行了一次有10名学生参加的先导研究,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对问卷的措辞和排列方式等做了适当调整。之后分别在三所学校发放500份问卷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66份。
(四)数据分析。在运用SPSS 10.1对问卷中的13个单项选择题进行了描述性和统计学处理后,接下来分别对2个多项选择题运用相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单独处理,开放性问题则运用“主题一致”分析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一)学生对外语课堂中使用母语的总体感觉。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外语课堂中使用母语普遍持肯定态度。如表2所示,在参与调查的三组中,共有78.6%的学生表示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中文来表达。同时,学生对待外语课中使用中文的态度,如表3所示,大约有78.5%的学生认为有时候需要外语老师在上课时用中文来
表达。而且对于借助于中文来表达是否有助于外语学习,高达95.7%的学生认为“有一点”或是“非常有帮助”,见表4。
表2 学生对外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否可以借助中文来表达的态度
表3 学生对于外语老师上课时使用中文的需要程度
(二)学生对外语课堂中母语使用量的反馈。对于外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母语使用量的问题,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选择了10-40%,非常少的学生选择了50-100%,因此省略了对这一部分比例的分析。如表5的数据所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初中组大约有15.4%,高中组大约有32.6%,而大学组大约有42.2%的学生选择了0到10%。而在20%这一比例,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差异并不大。但是,在30-40%这一区间,初中组大约有50.4%,高中组大约有36.5%,大学组大约有50.4%的学生选择了这一比例。因此从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0-10%这一比例区间,从初中组到大学组,比例呈递增趋势。而在30-40%这一比例区间,这三组的比例却呈递减趋势。表明母语在外语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随着学生外语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外语水平越高,在课堂上对母语的依赖就越少。
表5 学生对外语课堂上的母语使用量的反馈
(三)学生对外语课堂中希望老师使用母语的场合分析。对于不同水平学生希望外语课堂上教师使用母语的场合,学生参与了一组用来选择“是”或“否”的单项选择题(包括8个小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希望教师使用母语的场合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依次为:解释语法;讲解中英语法差异;解释难懂的概念;讲解中英文化差异;分析讲解学生错误,具体见表6。
值得提出的一点是,这一组数据反映了这样一个倾向:在不同水平的学生中呈一定的递减顺序。这也表明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越高,他们对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依赖就越少。
表6 学生对外语课堂中希望老师使用母语的场合的反馈
(四)学生对外语课堂中自己使用母语的场合分析。表7的数据表明,学生对于自己在外语课堂中使用母语的场合,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当自己碰到表达上的困难时会求助于母语。对于这一观点,三组的差异不大。还有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会在小组讨论时使用母语。
表7 学生对外语课堂上自己使用母语的场合的反馈
总之,此次调查的结果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母语在外语课堂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他们认为母语有助于自己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因此,假如使用得当,学习者的母语也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工具。另外,调查结果也表明母语在外语课堂中的角色随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的倾向是,学习者外语水平越高,对母语的依赖性就越少。
(一)母语在外语课堂中存在合理性的理论依据
1、Krashen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假说”。二语习得理论认为,人类习得语言唯一的途径是通过理
解信息,或接收“可理解的输入”(Krashen 1985a)[14]2。因此,要提高学习者的外语熟练程度,教师在外语课堂上要确保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Long(1983c)认为,确保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的办法之一是运用学习者已有的词汇和结构[15]。因此,学习者可以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概念来学习和掌握外语。在外语课堂中,如果学生听到的是不理解的语言,那么他们所听到的只是“噪音”而已。所以当学生的外语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借助于母语学习外语就成为学生自然的需求,教师也应该借助于母语来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增加语言的吸收,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这一理论在问卷结果中也得到了体现。有相当一部分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都承认当他们碰到难懂的概念,语法,或者需要弄清楚英汉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者需要检查一下是否已经理解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等等时,都会借助于母语。
2、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1985a)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在二语习得中,一系列的可变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情感变量包括动机、自信和焦虑。而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强烈的动机,足够的自信,以及很少的焦虑感。反之,消极态度(包括缺少动机和自信,并伴有高度的焦虑感)被认为是一种滤器,这种滤器会形成一种精神上的“屏障”,阻碍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运用,从而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如果没有这道情感“屏障”,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就能顺利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中,经过学习者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14]100。因此,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习得的效果。
由此可见,外语课堂中适当使用母语有助于给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和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学习者带来安全感,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众多的学习者特别是低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学习外语是一个困难并且经常伴有挫折感的过程,百分之百地在课堂中使用外语会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而鼓励教师和学习者适量地使用外语会使他们信心倍增,降低课堂焦虑感,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上述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说明,当教师和学生共享同一母语的时候,跨语言教学策略(即利用母语翻译作为教学的一个主要手段的教学法)更容易得到实施。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任务就是如何在外语课堂中更好地利用学习者的母语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明确母语在外语课堂上的积极作用。一门新的语言的习得总是建立在已有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母语自然而然地成为课堂的媒介语。在跨语言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母语通常被用来澄清意思,检查学生是否理解,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因此,外语教师应该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完全避开母语是不实际也是没有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为初学者或英语水平为中等以下者时更是如此。
2、明确在外语课堂中适时适量地进行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语码转换是指在目标语和母语之间进行的自然而迅速的交替使用。大多数研究人员发现,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师生在课堂上使用第一语言并不都是因为语言能力缺陷,而是为了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小组合作、讲解语法或是进行课堂管理等。
与Cook(2001)[5]和Turnbull(2001)[7]的发现一致,参加此次调查的学生普遍希望教师在解释语法,讲解中英语法差异,解释难懂的概念,讲解中英文化差异,分析讲解学生错误时借助于母语,同时,也希望在课堂上能够求助于母语来表达自己不能用英语来表达的部分。因此,尽管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目标语,但是母语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即使到了外语教学的高级阶段,母语的恰当使用仍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决定什么时候应该把母语引入到外语教学中来,适时的语码转换对学生的目标语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不能过多地依赖母语。同Cook(2001)[5]和Turnbull(2001)[7]观点相近,本次调查表明,约有93.2%的学生选择在外语课堂上使用10%到30%的母语量(其中38.1%选择10%,27.3%选择20%,27.8%选择30%)。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必须注意,使用母语只是手段,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外语。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外语学习的环境,适量地使用母语,使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地多接触目标语。
3、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目的来适当地调整母语使用策略。外语教师应该明确,在课堂中是否使用母语以及母语使用的多少,都
要取决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外语水平决定了母语的使用量。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对于母语的依赖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从初学者到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母语的使用量呈现递减的趋势。学生学的外语越多,对母语的依赖也就越少。例如,初学者普遍对课堂上使用母语持肯定态度,而中高级水平的学生则相对少一些。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来决定课堂中母语的使用量。
当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我们不同的母语使用策略。如果学习目的是提高听说水平,当然教师在外语课堂中应给学生提供多接触目标语的机会。如果学习目的是为了提高读写能力,作为教师就应该适当允许学生使用母语。如果是为了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那么母语的作用更不可少。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水平、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者的需求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母语使用策略。
综上所述,外语课堂中应该承认母语存在的合理性。在以目标语占主导地位的外语课堂中,适当地利用母语可以解决问题,澄清概念,消除疑虑,避免由于对外语理解不确切而养成一知半解的坏习惯。因此,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比喻来做一个总结。母语是一扇朝课堂以外的世界打开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以前的学习经历,他们的兴趣,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知识以及他们的文化;母语又像一种润滑剂,可以使我们课堂的轮子运转得更加顺畅,因此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1]衡仁权.国外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目标语和母语的使用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4(6):66-67.
[2]Duff,P&Polio,C.How Much Foreign Language is The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0,74:154-166.
[3]Wong-Fillmore,L.When does Teacher Talk Work as Input? [M]//S.M.Gass,&C.G.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pp285-302).Rowley,MA:Newbury,1985.
[4]Atkinson,D.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a Neglected Resource[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1987,41(4).
[5]Cook,V.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57.
[6]Turnbull,M.& K.Arnett.Teachers’Uses of the First Languages in Second and Foreign Classrooms[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2,22:204-218.
[7]Turnbull,M.There is a Role for the L1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but…[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57:531-540.
[8]Schweers,W.J.Using L1 in the L2 Classroom[J].Forum:1999 (2):6-13.
[9]张桂萍,王新凤.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1(3):82-84.
[10]陆效用.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J].外语界,2002 (4):11-16.
[11]王俊菊.助跑器?绊脚石?—— 一次有关外语教学中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J].现代外语,2002(4):594-402.
[12]谢晓燕.英语专业课堂教师母语使用的数量、功能和原因调查[J].现代外语,2011(3):271.
[13]魏梅,王岩,李正鸿.英语专业课堂教师母语使用数量、目的和认识比较[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3):59.
[14]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Longman,1985a.
[15]Long,M.Does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ake a Difference?[J].A Review of the Research.TESOL Quarterly 17,1983c:359-382.
An analysis on the Role of Mother Tongue in English Class Teaching
Shi Xiangjun, Zheng K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317000)
The role of L1(mother tongue)in FL classroom and teaching remains a point of contention among many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students of different English level show that students generally think L1will facilitate their comprehension of what is happening in class.Moreov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le of L1 in FL classroom varies at different level of L2 proficiency.Accordingly teachers should adopt appropriate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students’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 and purposes.
L1;role;English class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4.05.019
2014-09-08
本文为2013年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英语词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范畴化理论视阈下的英语词汇教学”(GG13034)的研究成果。
史湘君(1972- )女,浙江临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郑 珂(1973- )女,浙江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