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鞠芝勤
航拍有风险,入门需谨慎
——从《重庆晨报》全国首个新闻航拍工作室谈起
□ 文/鞠芝勤
如今,手机、相机全面普及,随手拍轻而易举,对专业新闻摄影形成全面挑战,《重庆晨报》摄影部在新闻摄影中背水一战,全面向空中摄影进军,寻找新的摄影空间。2011年,《重庆晨报》创造性地成立了全国首个新闻航拍工作室,在新闻航拍和商业航拍中走出了一条新路,收到显著效果。
航拍能提供不可代替的视角,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区域的全貌,而且独特的视觉造就了视觉感受的新维度,为新闻摄影作品带来地面常规性器材所拍作品无法具备的新颖视觉。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飞行器航拍技术和新产品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使用越来越广泛。3年多来,感受过空中航拍画面所带来的震撼和惊喜,也感受到坠机失败带来的黯然神伤……总之一句话,航拍有风险,入门需谨 慎。
2012年10月,成立不久但已有点小名气的《重庆晨报》航拍工作室,应四川省遂宁市委市政府邀请航拍新遂宁。这是首次异地执行航拍任务,我们带着三角翼、固定翼及一架六轴飞行器上路了。前期拍摄时,市民蜂拥而上,围住操作手不停地询问,是自己发明的吗?多少钱一个?为确保飞行器在域区低空飞行安全,当地政府派出十多名警察赶来维持现场,好不容易将现场起飞点让出。飞行器刚起飞,人们又涌过来,公路上的驾驶员们见到头顶上的飞机,居然将车停下。这是当地市民第一次见到多轴无人机航拍,因而异常兴奋,并用手机不停地拍摄头顶上的无人机,一时造成公路瘫痪。
十五分钟后,飞行器开始寻找着陆点,但是满街看稀奇的市民就是不肯让出通道。机上报警器叫个不停,若再这样耗下去,就意味着有坠机砸人头的险情。关键时刻,记者冲上去在人群头上用双手死死抓住飞行器起落架,我们这才松了一囗气,好险啦!不过,人工接机着陆也由此开了先河。
遂宁是个山水之城,这里山美水美自然风光让人醉,在翟河乡拍摄时,飞行器失而复得,又虚惊一场。当时现场三级风以下,阴天,卫星信号差,基本具备起飞条件,可持续飞行十五分钟的1万毫安电池充电饱满。无人机正常起飞,一百米、三百米、六百米、直线上升,美丽的空中鸟瞰画面清晰地在监视器上展现,震撼的画面让大家激动不已。
六分钟后,天气突然巨变,大风伴随乌云压顶般向无人机袭来,赶紧收机,但大风还是将飞机吹到千米以外,几乎在视线中消失。从飞机上传回的显示画面发现四周环境几乎一样,操作人员全身冒冷汗并大声叫,“遭了,飞机头找不到回来的路线啦”。大家知道这样会越飞越背离起飞点,电池耗完后将造成坠机伤人的严重后果。切换到自动返航模式时,发现飞机失控,不但没有返航反而整个消失在云雾中。十五分钟已用尽,电池几乎到极限,但是经降落飞机高度后,显示屏上出现了山和湖泊的图像,出于安全考虑,飞手将飞机原地盘旋以寻找起飞点。再次切换到自动返航模式,仍是寻找不到卫星信号,这是飞机不能自动返航的原因,而操作人员发现显示屏上出现电池即将耗尽的信号。如若还找不到起飞点,飞机将越飞越远,几十个G的视频资料将消失在大山和湖泊中,飞机从千米高空坠地,若是砸到劳作中村民的头上,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后来,大家灵机一动跑到田里抱起麦杆将其点燃,三堆麦杆迅速冒出浓烟,直上天空,操作人员不停地摇控飞机左右盘旋两分钟后,显示屏上终于看到浓烟冲上天的画面。“找到了!找到了!”操作手激动叫喊着并迅速将机头对准起飞点,朝浓烟飞来,不一会儿终于在天空中看到了“失联”的飞机。它一点一点靠近,终于伴随着电量报警器的啸叫声左右摇晃地落在大家面前。望着原本只能飞十五分钟,而这次居然坚持飞行了二十分钟的飞机,大家这时才发现背心都湿透了。从这以后行李中多了几个烟雾弹,以防万一。
2013年12月25日,渝利铁路开通在即,航拍工作室应湖北省利川市政府邀请,带着两架无人机前往利川市执行航拍任务。利川市距重庆市300多公里,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渝利两地的地理情况基本相似,但两地温度差异大,当时重庆温度接近二十多摄氏度,而利川市则是大雪后的冰冻天气。摄制组连夜赶到后,天刚亮就着手开始航拍雪后的利川美景。
起飞前各组人员认真检查卫星信号以及电池电量,此时地面温度为零下2摄氏度。操作人员冻着手操作着遥控器起飞无人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危险正慢慢靠近。无人机飞到两百多米时,雪中的利川美景尽收眼底,望着显示屏传回的画面,工作人员兴奋无比。然而,三分钟后无人机传回刺耳的报警声,这让大家感到纳闷,能够连续飞行十多分钟的无人机,为何三分钟后就开始报警?突然,操作手大喊:“糟了!”只见无人机迅速从空中下落,几秒钟后便消失在人口稠密的民居中。
这一突如其来的事故把每个人的腿都吓软了,所有的人都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司机连车门都没有关,向飞机坠落的方向赶去。大家查看每一条巷道,十多分钟后仍没有发现无人机的痕迹。在寻找中我们第一时间判断无人机可能没有伤人,如若伤人肯定会有惨叫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伤到独自行走的路人,周围并没有人呼救。二十多人走街串巷寻找半个多小时仍无结果,大家判断可能会落在屋顶上。于是起飞另外一架无人机从高空查看居民楼屋顶,寻找飞机残骸。在失事无人机坠落处,通过显示屏观察,发现一栋三层居民楼楼顶有一片打碎的花盆和疑似无人机机架残骸,于是大家飞奔过去,叫醒正在熟睡中的大妈,她完全没有想到楼上屋顶花园发生了“坠机事件”。冲上楼顶,大家被眼前的场景吓住了,几万元的飞机已经被摔得“五马分尸”,相机也被摔成“肉饼”,楼顶上的几个花盆也被砸得四分五裂,就在焦头烂额时,大妈突然大喊:“赔我花盆!”在赔偿了几百元后,我们用口袋收拾好破碎的飞机残骸,灰溜溜走出坠机居民楼。
经过事故分析,发现低温下的电池失电很快,经多方请教,得知起飞前应对充满后的电池进行保温保存,即在电池上缠上保温布,这样就可以避免低温下电池失电过快而导致坠机。经过总结后,我们启用备用无人机,最终圆满完成大雪纷飞中航拍“美丽利川”的任务,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 扬。
经过这几年的工作锻炼,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操作流程,将航拍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在此后顺利完成了芦山地震震区、鲁甸地震震区和奉节洪灾灾区的航拍任务,在保证报纸版面需求的同时,也为抢险队以及上级媒体提供了大量视频和图片资料。
同时,2014年《重庆晨报》航拍工作室带着无人机,承担了重庆市委宣传部交办的“航拍重庆五大功能区”的艰巨任务,行程几千公里,跑遍重庆的山山水水,采用航拍的方式,重新发现并记录了这个城市的魅力。我们拍摄出美丽重庆、重庆五大功能区等图片版,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重庆,感受重庆,认知重庆,用高空俯瞰的图片为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觉大餐。
目前无人机航拍是新兴行业,无人机航拍的市场需求也非常大,为此,《重庆晨报》航拍工作室与神州航空俱乐部合作开展了直升机航拍业务,并拥有了一架以媒体命名的“重庆晨报号”直升机,执行新闻和商业飞行任务。
就我们的经验总结而言,直升机航拍仍有很大局限性,如起飞降落所需要的场地限制,严格的空中管制限制和拍摄视角的局限性,而无人机恰恰能够突破这些限制,全方位立体化的拍摄,起降灵活,拍摄视角360度无盲区。无人机还能够在采访中,对突发事件及时应对,如:森林火灾、地震、山体滑坡、重大车祸现场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的一大困惑是,这种多轴无人机还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为其投保,其理由是这些产品多数都是从网上购买,散件组装,无产品合格证和机型编号,操作人员也无正规的权威部门培训的资质及飞行驾照。我们希望无人机能像汽车驾驶一样的正规管理,同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相关项目保险服务的支持,为无人机进行保险服务,从而获得安全保障,解除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重庆晨报》)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翟铮璇 9055531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