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14-02-22 07:21郝尉君
关键词:内部管理高校改革

郝尉君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的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如大学内部管理的官僚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行政主导性强等,并着重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落实人本化管理;培育体制中的学术权利;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等。

[关键词]高校 内部管理 改革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对高校内部设立的主要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的总称,体现为权力在管理的各阶层和学校内各个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分配,以及相互间的权力作用关系。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可分为横向管理体制与纵向管理体制。横向管理体制即我们常说的领导体制、咨询体制、执行体制、监督反馈体制;学校和职能部门、学校和学院(系)两级之间的组织架构、责权划分则构成了高校纵向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不断摸索、改革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始到90年代末,主要是以教育部部属院校的内部分配体制改革为标志,未能更多地触及大学内部各管理层之间的职责分化与管理重心改变;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3年,主要是以区域性高校合并、合作、联合为标志,高校的管理改革从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办学条件的优化到“巨型大学”的出现及其新的管理结构的产生,涉及到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全面调整;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确定“巩固、深化、提高、发展”为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教育发展的方针,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校内部管理改革也进入到实质性和攻坚阶段。

2.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关注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基本思路;

二是关于大学治理结构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高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高校治理结构的路径,以及我国现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智力模式;

三是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与特征,我国大学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构现代大学的思路;

四是学术管理研究,涉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高校内部权力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基本主张,探讨了高校学术管理改革的思路以及对学术失范问题的治理;

五是高校人事制度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集中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基本思路;

六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主要探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七是后勤管理制度改革与高小资产管理,主要关注的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及高校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改革。

二、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大学内部管理的官僚化

大学内部管理的官僚化是我国大学内部的痼疾,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各大学行政管理结构基本相似,管理的内核是大学的校长和副校长,下设若干处室,每一处室又设有若干具有稳定职能的科室。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副校长分管各项工作。这种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单主体,在学校的正常运行中,行政机关起决定作用,即具有学术权力又拥有行政权力的校长,所依靠的是行政权力,行使行政权力不断膨胀。二是单项度,大学行政管理是自上而下科层式管理。在管理实践上,由于大学管理的事物日益增多,除大学校长所关心的事情外,学校的领导权力多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这又在大学内部管理上形成了条块分割的特点,导致了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臃肿和管理缺失。大学行政管理的绝对化、条块分割和机构臃肿导致了官僚化的本质表现:管理者和管理机构的活动,变成了目的本身,其表现形式为: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和本位主义。

2.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考察,应从制度本身、制定程序、制度执行与监督、制度配套体系建设等几方面进行。首先是制度内容存在的问题。第一,制度内容不合法;第二,制度内容不科学;第三,制度内容不规范;第四,制度内容不完整;第五,制度内容不稳定。其次是制度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缺乏整体和长远的规划,随意性强,没有统筹规划,影响规章制度的整体效率和生命力,也影响到相关规章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配套性,也必然会影响到制度制定部门以及规章制度的权威。再次是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单纯重视制度的制定,满足于制度的制定,却轻视甚至忽视制度的执行,这从根本上削弱了既有制度的实际效力,结果使各项制度束之高阁,丧失实际意义。最后是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度体系残缺,对相关问题缺乏配套的制度建设,缺乏必要的相关制度支撑,制度之间相互矛盾,形不成合力,职能部门的工作有时会出现口径不一致,相互矛盾,制度内容相互交叉,权责不明等。

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行政主导性强

我国大学目前的行政主导性的内部管理体制由于忽略了对保持自身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的体认,而将依赖国家作为维持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不二法门,忽略了对自身办学特色的关注而满足于随波逐流,追求欲赶潮流、跟风气,导致了我国大学内部学术管理事务和行政管理事物的隔离及大学管理效益和效率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行政主导性特征导致了我国大学管理的千校一面,缺乏特色。因而导致了大学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缺乏对自身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的体认。

三、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有关问题,笔者就其改革的基本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1.落实大学内部管理体制中的人本化管理

一是要改变管理观念,实现学校的人本管理;二是有效地培植教师集体权利,即在适当增加现有的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权利的基础上,设置各类管理委员会,负责学校规章的制定,对规章的落实进行有效的监督;三是改变现有的行政权力的存在模式,适当增加各院、系、所的权力,把学校的内部管理变为正金字塔形;四是精简学校机关的处室,合理配置学校领导和学校机关中层领导职数,削减学校机关工作人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五是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2.培育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学术权利

首先,要更加重视学术权力的培育。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支持鼓励教师的科技学术活动;二是重视校内学术组织的建设与应用;三是要强化教师的中心地位。其次,要灵活设置机构,力戒机构设置的形式主义。再次,要重视制度的创新。高校制度创新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着力于培育校园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二是要处理好“世界性”、“全国性”与“区域性”的关系;三是要立足于观念更新,立足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四是要注重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五是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六要深化各项具体制度的改革。

3.加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统一的原则;二是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三是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四是系统性与完整性兼顾的原则。所以,高校要形成以办学理念为核心内容的办学特色,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提供纲领;探索形成统一的制度制定机制,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在技术层面上,要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形成一整套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制定规划,制定程序以及监督执行办法。

4.促进高校内部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创建与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对高校内部管理的要求是:第一,提供高效激励制度,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第二,开创筹资渠道,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是高校自我发展的关键环节;第三,加大投资力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校个性魅力;第五,强化地位与声誉管理,争夺有利竞争位置;第六,加强学科建设,打造“拳头”产品;第七,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及管理模式的效率,使各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猜你喜欢
内部管理高校改革
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探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事业单位如何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