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内陆无水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作用

2014-02-21 07:08:45刘晓雷
中国发展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内陆经济带西安

◎刘晓雷

发挥内陆无水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作用

◎刘晓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大构想,为畅通新亚欧大陆桥、实现亚欧经济一体化建设打开了国际通道。无水港是海港功能的内陆化延伸,依托区域经济、口岸环境、综合交通和管理体制上具备经济性条件的内陆节点城市,通过多种运输方式连接沿海港口,以“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便捷通关”为特征,开展集装箱的运输、装卸、仓储和中转服务的物流中心。本文以无水港作为完善国际运输线路的基础,研究如何发挥内陆无水港作为“港口”应有的作用,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丝绸经济带内无水港发展现状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与中亚国家、欧洲国家之间的往来不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空前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通过欧亚大陆桥,连接亚欧两大陆、辐射30多个国家的大动脉,促进国际贸易。近年来,总人口30亿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具雏形。这条经济大走廊东边牵着活力四射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大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并在中亚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达到了459.4亿美元,与1992年建交之初的4.6亿美元相比,增长了近100倍。中国和欧洲已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2012年双边贸易额为5462亿美元。此外,中国与俄罗斯、中东欧及南亚等国具有开展经贸合作的良好历史传统,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强力巨大。

(二)主要通道建设现状

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三条铁路运输通道,横跨亚欧大陆的一是北通道——(西伯利亚)亚欧大陆桥,东起俄国海参崴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目前运行正常;二是中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目前通而不畅;三是南通道——南亚欧大陆桥,东起上海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目前尚未开通。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主要围绕中通道和南通道,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六条铁路通道,分别是:

1.至欧洲大西洋沿岸(西欧):中国—阿拉山口(中国)—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莫斯科(俄罗斯)—明斯克(白俄罗斯)—华沙(波兰)—柏林(德国)—阿姆斯特丹(荷兰),辐射大西洋沿岸地区。

2.至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北欧):中国—阿拉山口(中国)—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莫斯科(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赫尔辛基(芬兰),辐射北欧地区。

3.至欧洲黑海沿岸(东欧):中国—霍尔果斯(中国)—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伏尔加格勒(俄罗斯)—利沃夫(乌克兰),辐射东欧地区。

4.至西亚黑海沿岸(西亚):中国—吐尔孕特(中国)—贾拉拉巴德(吉尔吉斯斯坦)—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德黑兰(伊朗)—安卡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辐射西亚地区。

5.至非洲地中海沿岸(北非):中国—吐尔朵特(中国)—贾拉拉巴德(吉尔吉斯斯坦)—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德黑兰(伊朗)—巴格达(伊拉克)—安曼(约旦)—开罗(埃及),辐射北非地区。

6.至亚洲阿拉伯海沿岸(南亚):中国—红其拉甫(中国)—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卡拉奇(巴基斯坦),辐射南亚地区。(见图1)

(三)内陆无水港发展现状

通过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无水港体系的建设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成立由各国政府联合组成的协调管理机构,协调经济带各国经贸合作、促进亚欧大陆桥通道畅通和无水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制定无水港建设规划和相关发展政策,协调国际贸易规则;在中观层面,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运输主通道为依托,以沿线各主要城市为基础,建设无水港,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文化、物流枢纽;在微观层面,完善丝绸经济带无水港运营体制、机制,实现无水港真正融入港口体系。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无水港的发展现状看,宏观层面的建设还没有真正启动,多国层面的协调机制建立并不完善。在中观和微观层面,无水港建设较好的是西安国际港务区。

图1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铁路运输通道规划图

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中国最大陆地港口,于2008年组建,目标是建设中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随着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和西安公路港三大支撑平台的建立,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服务功能已初步成型。作为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西安国际港务区在不断加强体系建设和完善自身服务功能的同时,向东与青岛港、连云港港等沿海港口建立了合作体系;向西凭借陇海兰新线辐射中西部,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一支两干”三条线路为抓手,与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沿边口岸合作,打开了通往中亚和中欧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至此,一条贯穿东西、畅通西新欧的国际快运干线已初具雏形,西安再一次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上。

西安国际陆港是大陆桥铁路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连接枢纽。大陆桥如同一条国际海洋运输航线,与国际航运航线相比,大陆桥运输系统有运输线路、运输工具,缺少国际港口、配套系统和操作系统。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参照海洋运输和贸易体系,建设无水港体系,沿着新亚欧大陆桥布点,由点连线,打造大陆桥陆港网,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基础。为概述内陆无水港与沿海港口的关系,我们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天津港的框架图(图2)表示。

除西安国际陆港外,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因为新亚欧大陆桥的穿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正在积极建设内陆无水港。比如,阿拉山口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承担了我国与中亚各国贸易往来主口岸的作用,并与天津港、连云港港签订了无水港合作协议,随着近几年我国与中亚各国间贸易往来频繁,阿拉山口口岸年过货量已由1991年的16万吨增至2012年的1650万吨,公路和铁路通过能力都处于饱和状态。

位于阿拉山口南边的霍尔果斯口岸,由于精—伊—霍铁路的贯通,实现了对阿拉山口货物的分流,连云港港和青岛港的部分国际联运集装箱班列已改至霍尔果斯口岸出境。2012年9月,连云港港口集团和霍尔果斯荣达商贸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新疆舰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同年12月,首趟集装箱专列由连云港港起运,到达霍尔果斯口岸站后,再换装前往哈萨克斯坦。这条新通道运作7个多月就已形成每天2列的运输格局,在大大缓解阿拉山口拥堵压力的同时,也有效拉动了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2013年1至8月份,连云港港累计完成过境集装箱7.1万标箱,其中4.1万标箱来自霍尔果斯口岸的互补拉动。

图2 西安国际陆港与沿海港口运作机制图

无水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作用

内陆无水港是新欧亚大陆桥的枢纽节点,是丝绸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通枢纽、物流枢纽和经济中心,具有几方面的突出作用:

一是有利于内陆地区开发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建设国际内陆港,搭建起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平台。可以说,国际内陆港是连接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桥梁,是对外贸易的窗口,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引擎,是物流系统整合优化的枢纽,是产业发展、要素集聚的平台。同时,有利于促进要素聚集,促进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互动,加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汇聚,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聚集和扩散,助推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是有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国际内陆港建设,可以为包括商贸、物流、信息服务、国际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式发展提供平台,从而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服务业的突破式发展,有利于提高这一区域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可以有效整合优化物流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物流网络,有条件形成区域性大型批发贸易中心、采购中心、特色高端零售业中心;同时可以激活商务服务、会展经济,培育壮大报送报检、货物代理、离岸金融等新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完善产业功能和类型,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优化产业结构。

三是有利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国际内陆港能够有效改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招商引资的“硬”环境,更好地吸引国内外大公司投资落户,更多地承接产业转移类项目。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国内外产业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趋势明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内陆地区的重要机遇和重大任务。内陆无水港借助完备的口岸服务功能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服务与配套环境,能够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内陆地区劳动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和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切实增强内陆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四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企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内陆无水港操作平台具有“一关三检”功能,企业可以在无水港内完成订舱、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一切通关手续,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可简化办事程序,缩短货物进出口时间,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和综合物流成本,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无水港是将口岸向内陆地区延伸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形成西部内陆无水港——沿海港口——陆地口岸的一体化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实现陆、港、海、口岸的无缝对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区域物流成本。

丝绸之路无水港发展建议

(一)布局与定位

由于新欧亚大陆桥的运输主通道以铁路为主,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节点城市分析,一方面这些城市普遍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和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铁路集装箱运量大,运距长,时间短的优势,因此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无水港建设也以铁路中心节点城市为主。

结合相关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无水港的布局和定位是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为主,以伊宁(精河)、喀什等口岸地区为补充,建立我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无水港体系。

1.西安无水港

西安铁路枢纽目前衔接郑西客专和陇海、包西、侯西、西康、宁西等铁路,随着今后几年内西宝、西成、大西客专和西平线、银西线以及西康、宁西铁路增建二线等项目建成通车,西安铁路枢纽将形成衔接4条客专、8条干线和关中城际铁路网的特大型环型铁路枢纽,依托西安国际陆港,充分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钻石”起点作用。

2.兰州无水港

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交流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兰州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向东北方向经银川可辐射华北、东北地区,向西辐射西宁及其周边,向东南经兰渝、成兰线辐射成渝地区,进一步延伸可连接泛东南亚地区。随着兰新第二双线、宝兰客专、兰渝线、兰州至中川、兰州至合作等项目的建成,兰州枢纽将形成衔接10条铁路干线,南客北货、客货并举的大型伸长型铁路枢纽。建议以兰州集装箱中心站和东川货场的建设为基础,加快建设兰州无水港,使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形成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黄金”枢纽。

3.乌鲁木齐无水港

乌鲁木齐是以兰新铁路为主轴的大型客货枢纽,建议依托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及乌西至乌北联络线工程建设,建设内陆无水港,同时配套综合性国际物流中心设施建设,使乌鲁木齐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辐射新疆广袤区域的窗口。

4.伊宁(精河)无水港

伊宁(精河)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是伊犁河谷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工业中心,是东西陆路交通的要冲,地缘优势突出,对外开放的条件优越,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埠。伊宁(精河)地区经兰新线和精伊霍线连接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大口岸,将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物流汇合区。建议在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上,建设内陆无水港,发挥两大口岸在国际货运中的枢纽功能。

5.喀什地区无水港

喀什位于整个亚欧的中心位置,具有连通欧亚的独特地缘和人文条件。喀什地区西接吐尔尕特、红其拉甫两大口岸,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建议依托喀和、南疆、中吉乌、中巴等铁路的“十”字型区域性铁路枢纽,建设内陆无水港,发挥区位和口岸功能。(见图3)

(二)无水港建设措施

1.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撑

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的无水港规划、建设和运输协调,建议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共同参与的高层次协调机构,共同研究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运输通道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问题。充分发挥相关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从法律和规划层面优化国际联运、区域通关、检验检疫程序,加速实现通道运输的便利化。

图3 丝绸之路经济带无水港布局示意图

同时,大力推进我国内陆无水港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工作,建议由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委研究编制《全国国际内陆港布局规划》,指导内陆无水港建设。对于示范引领作用大、影响力强、且已建成运营的内陆无水港项目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在全国推广国际内陆港发展新模式。

2.中观层面的政策措施

在中观层面,重点解决铁路瓶颈,加快实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伊宁(精河)、喀什等铁路枢纽、地区相关配套工程,重点开展集装箱运输、国际联运、综合型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根据境内后方通道需求,建议近期尽快建设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尽早实施精伊霍铁路伊霍段电化改造、南疆线阿克苏至喀什段增建二线工程。远期随着客货运量进一步增长,适时建设兰新线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线、精伊霍铁路增建二线、南疆线库尔勒至喀什段电化改造等项目,早日形成“两主两辅”的路网格局,进一步提高通道运输能力和质量。

3.微观层面的政策措施

为发挥内陆无水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作用,必须强化对内陆无水港的管理。一方面探索建立国际内陆港管理体制。交通运输部可以将规模大、运营好的国际内陆港纳入到日常管理体系,规范其建设和运营。另一方面,将国际内陆港加入国际海运体系,致力于推进《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修订,使《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适应以海港、陆港、空港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和运输格局,形成陆、海、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促进全球国际贸易发展。

表1 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铁路主通道情况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内陆经济带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法人(2021年2期)2021-03-02 07:12:46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10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11-18 07:26:13
内陆移民(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16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43:21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内陆国家级新区发展政策建议——基于内陆与沿海新区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