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彪
摘 要 文章从什么是生产性实训、为什么要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我国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如何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关于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简要评述。
关键词 生产性实训 高职 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llege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ZHU Biao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 Chongqing 40152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interviews vocational college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from what is productive training, why build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training bas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ow to build four aspects.
Key words productive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interview
1 什么是生产性实训
教育部于2007年发布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高俊文(2011)等在根据对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的跟踪调查,认定为生产性实训为:把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生产任务搬到校内实训室,做到课堂和实训地点一体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并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过程与实际工作操作过程完全一致。钟鸿春(2012)认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的本质是:生产环境与实训环境等同、生产目标与教学目标统一、技能操作与理论运用衔接、生产产品与教学产品一致、教学成本与教学效率双优等。
2 为什么要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通过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生产实训中熟悉专业技能,熟悉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尽快地适应社会,并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岗位需求为主要目的(孔金、卜锡滨,2012)。高俊文(2011)等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当具有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等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朱程、李增芳,2012;刘威,2011)。刘艳红(2013)结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分析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创新的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胡建波(2010)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依托,是“双师型”师资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载体。高俊文(2011)对100所全国示范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训教室合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现生产和经营合一,获得经营收入;实现生产任务与教学内容合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陈增红(2011)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实施工学结合的基础,是课程改革与企业需求挂钩的平台,是培养“双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3 我国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林小兰(2011)通过研究发现财经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学院在政策层面的支持不够;学院对于校内顶岗实习工作重视不够;两种薪酬制度共存,不利于企业化管理;管理团队主要为兼职人员且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环境、硬件设施与社会超市相差较大;实训指导达不到要求;多数教师没有超市实际工作经验等问题。朱智(2011)指出高职经管类专业应该从“选择合适企业”“以专业群为单元”“拓展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宋洋(2012)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地点工作场所化、实训场所教学化的观点。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探索了校企的人力资源(老师,主管),物力资源(课程,岗位)和文化资源(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工学三维融合模式,校企共建生产性物流实习基地轮训实践(陈端海,2012)。高职院校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校、企、政三方联动,建立校企共建长效机制;校企共同制订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生产性实训计划;采用轮岗制,保证技能训练的全面性;建立教师工作站,打造生产性实训师资团队;引入企业评价标准,设计生产性实训考核方案(张梅,2012)。
裘腰军、茅瀛怀(2011)也开展了真实业务做实训,部门融合育人才的探索实践,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实训项目课程体系。林英法(2011)探索了基于代理记账公司平台的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江建敏(2012)针对会计类专业顶岗实训困难的问题,在总结多年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两种模式四维一体的校内实训体系来实现会计类专业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并提出了博弈性的会计职业岗位仿真实训的设想。
张兴强(2010)研究了生产性实训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刘永强(2010)认为生产性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方法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融入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构建多平台技能训练平台。陆云帆(2011)等对高职教育中生产性实训和课程群的分析,指出生产性实训与课程群之间的联动关系能提高生产性实训的效果,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开发好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至关重要。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是提高学生与社会接轨能力的需要,是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性发展的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必须符合高职教育和企业生产规律。顾爱春(2013,2012)基于对高职学生成本会计的学情分析,研究了成本会计课程生产性实训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并体验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尽早建立成本意识。以品种法为例,研究了学做一体的成本会计生产性实训教学设计。张耘(2012)等将实训过程分为:筹备、技术培训、实训实施、实训收尾四个阶段。黄盛兰(2012)认为亟需规范的生产性实训课程管理,通过“训练”目标的达成、管理平台的搭建、恰当的组织模式、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endprint
4 如何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生产实训性教学模式,形成了互动共赢的校企合作生产、育人机制,改善了办学条件,推进了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了学院社会服务功能。
马强(2010)以浙江省高职院校园区建设经验为实证案例,分析了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基于大学科技园的形式建设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想,讨论了园区在集成高职院校“科研、生产、实训、顶岗、就业、创业”需求的作用,着重在校企合作、多元化投资、企业孵化与培育及自主创业的机制方面,分析了园区模式的可行性。朱智(2011)将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概况为五种:引企入校型、校企合资型、学校独立型、校企合作型和政府、行业部门资助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模式可以归结为学校自建型、企业建设型和校企共建型三种模式,在100所全国示范院校中,采取学校自建模式的比例最高,校企共建模式的比例次之,企业建设模式的比例最低(高俊文、邹心遥,2011;王加林,2011)。包玉花、宋建伟(2012)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成功探索实践以订单培养型、校内企业型为主的企业主导模式;来料加工型、技术服务型为特征的学校主导模式;股份合作型、企业资助型等为代表的学校企业双主导模式等三种生产性实训模式。他们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引入合适的行业企业、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宋洋(2012)总结归纳了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三种模式:企业主导模式(订单培养型、企业赞助型)、学校主导模式(筑巢引凤型、来料加工型、技术推广型、创业孵化型)及共建合作模式(主要为平等合作、形成互补及任务驱动三种类型)。王新甲(2012)依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时主要应坚持开放建设、特色发展、精细化管理三大策略。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校企共建原则、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高俊文、邹心遥,2011)。路荣平(2011)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立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包玉花、宋建伟(2012)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产学研结合、职业性等原则。姜维芳、田彩云(2012)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与筹资方式多样化原则、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定位原则、实训设备及工艺的真实性与先进性原则、运作方式的工学结合原则、校企合作的效益性原则等。
5 简要评述
从理论上讲,高职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国际化战略的选择,需要国内高职院校更具国际视野。对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教育的经验进行具体学习和借鉴,可以使国内高职院校在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少走弯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国内由于高职院校示范和骨干建设,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尚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课程(或实训项目)开发模式。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改和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ZJG1202903、YB2013-10)
参考文献
[1] 马强,付艳茹.国际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典型分析与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0(6):103.
[2] 张尧学.端正思想,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J].中国高等教育,2007(Z1):61-62.
[3] 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S].2007.
[4] 路荣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特征与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5):73-75.
[5] 高俊文,邹心遥.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跟踪研究[J].高教论坛,2011(4):45-47.
[6] 包玉花,宋建伟.高职生产性实习实训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12(5):26.
[7] 姜维芳,田彩云.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浅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0-11.
[8] 钟鸿春.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探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33-35.
[9] 朱智.高职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3):55-57.
[10] 陈增红.创新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中 国成人教育,2011(3):7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