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方方
摘 要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是人类用以思考问题的一种新方式。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世界公民”观念的兴起,美国高校的公民教育目标及价值观随之发生转型,更注重“全球公民”的培养:在目标及价值观的指导下,课程内容从公民知识、公民态度、公民技能以及公民品行四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这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 全球化 美国高校公民教育 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Course Cont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College
Civic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SHAO Fangfa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 Globalization is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it is a new way for human to think about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with the rise of "citizen of the world" concept, civic education goals and values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consequent transformation, focusing more on "global citizenship" trai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goals and values, civics curriculum content from civic attitudes, civic skills and civic conduct four adjustment and innovation. This is to determine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of civ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American college civic education; course content
在当今时代,全球化已成为人类现代化运动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游离于全球化的态势之外来寻求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一体化,而且也促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开放、交流、融合、再生,形成了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随着世界公民”观念的兴起,公民教育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逐渐地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实施公民教育的国家之一,在公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美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理论经验与实践经验。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课程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的目标及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化给世界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样对于局限在国家范围内的公民教育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机遇。原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波伊尔(Ernest Beyer)曾经指出:“教育视野不仅要着眼于全国,而且要着眼于全球。今日的学生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民和文化。既然人们都已进入太空,那么在一个共同星球上的所有居民何不更密切接近呢?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拥挤,更加不稳定,国家之间更加相互依赖。如果学生们的视野不扩大,不更好地理解他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的地位,他们所应承担的生活能力将会被削弱。这个世界可能还不是一个村庄,但很明显,我们的邻居感必须扩大。”①
公民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公民,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趋势越来越强,不同的文化、民族和国家等之间如何开展和平与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于公民教育的目标来说就是世界积极公民的培养。康德在其《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最早对世界公民进行论述的,他提到:“大自然迫使人类去加以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建立起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②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大背景,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目标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培养积极的全球公民。与之相对应美国的公民教育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转型,强调培养“负责任的并且具有全球意识的积极参与型公民”。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公民应该从全球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维护自己国家根本利益的同时还应该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局限性,真正地做到“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③
2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
2.1 公民知识
“公民知识主要是由一些基本的观点与知识构成的,学习者必须要了解这些观点与知识,以便能够运用它们,成为有效的和负责任的民主公民。”④在高校公民教育目标的引导下,公民知识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包括美国历史、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除了学习美国本土的一些知识之外,还增加了一些与全球化和国际化有关的内容。
2.2 公民态度
公民态度中必须有一定的私人品格特征,诸如道德责任、自律和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全球化的进展增大了个人和集体积极参与解决国际问题的机会和责任,高校公民教育课程内容应该强调个人与集体对世界的影响力,发展学生为有效履行职责而必需的公民态度,使学生养成负责任的参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的态度。“让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那些美国之外的国家和人民,去超越种族主义的偏见和意识形态的狭隘,去感受文化、经济帝国和经济压迫的全球流动性,去意识到世界时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去为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合格公民做准备”。⑤价值观是态度形成的基础,两者相互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美国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培养“负责任的并且具有全球意识的积极参与型公民”,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之下,美国公民教育注重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公民态度;认识和理解美国之外的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保持爱国主义的态度。endprint
2.3 公民技能
公民技能包含智力技能和参与技能两种技能。智力技能一般可以分为:识别与描述、解释与分析、评估公共问题以及采取立场,为立场辩护等,这种技能只要是通过公民知识的学习来获得的。参与技能主要是能够使公民知情地、有效地、负责任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公民社会,服务学习来培养公民参与技能的主要方式。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美国高校公民教育内容应该强调公民全球化的参与意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夏威夷的卡皮欧兰社区学院与当地社区保持强有力的联系,要求学生能批判性地审视、欣赏他们自己的文化价值和信仰及其他文化的信仰与价值;理解与夏威夷相关的伦理、公民和社会问题及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强调参与当地社区的服务学习与关注夏威夷和亚太价值。⑥
2.4 公民品性
公民品性的内容有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礼貌、政治、自律、宽容、同情和爱国精神等,⑦注重在培养学生具有传统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又兼具个人个性。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课程内容应该强调对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对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人权、平等、法律的奉献等。美国公民教育强调民主,在民主社会公民应具有独立、诚实的品质与自由、开放的心态,这一信念从美国的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都很注重这些品质的培养。
3 对我国高校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启示
美国作为世界上公民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公民教育的思想在其建立之初就开始萌发了。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除了对公民道德以及简单的公民知识的教育之外,还注重对公民态度、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的教育。这对于我国高校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3.1 明确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目标及价值观
在公民教育中,目标及价值观是导向和方向,起着指引性的作用。可以说公民教育目标及价值观在整个公民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公民教育的目标注重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主要局限在国家的范畴。全球化背景之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目标及价值观注重积极参与型公民的培养,注重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目标可以概括为从“中国公民”到“世界公民”,强调培养公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觉地参与世界事务,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⑧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培养,通过开展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以及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公民教育,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去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 确定与时俱进的公民教育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明确的课程内容。因此,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内容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缺少实践性的内容,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美国的公民教育内容在不同的时期拥有不同的主题,而且其内涵也是不断丰富的,这就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性。同样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内容也紧跟时代的发展,在传授公民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公民的各项技能,培养公民的实践和参与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的锻炼来达到设定的公民教育的目标,从而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3.3 公民教育课程要注重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结合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本土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公民教育也不例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多种文化和价值观交织,一方面能使我们更好地、更全面地、更有力度地从多内容去考察公民教育,另一方面公民教育教育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矛盾也凸显出来。中华民族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为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源泉。我国公民教育尚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应该在吸收、消化西方公民教育研究的合理成分的同时,把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依托,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到公民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去。
我国公民教育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国家的立场来看待公民教育,这样也就忽视了公民教育的全球视野。在全球化浪潮下,我们应该将中国的公民教育与世界接轨,实现现代化。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地将自己定位于全球化的一员,广泛地吸收人类的文明,大力提倡和发展公民教育。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明确公民教育的目标及价值观,在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研究精华的同时,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纳到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之中,处理好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矛盾,完成该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换,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公民教育只有立足于本身,回归中国公民教育的实际,才能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公民教育之路。
注释
① [美]波伊尔.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A].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C]:美国卷·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38.
② 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M].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图书馆,1997.
③ 孔锴.美国公民教育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
④⑦刘莉.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⑤ Hey-Kyeong Pae.Global Education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To Become a Global Citizen.In George Nobit and Beth Hatt-Echeverriaed.The Future Educational Studies[M].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Inc,2003.
⑥ 唐克军,唐锋.美国高校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成功之道[J].思想理论教育,2006(9).
⑧ 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