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妍
摘要:作为“大美学”范畴的音乐教育,能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来升华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最终消除因“工具理性”对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影响。为此,可以围绕增强教师的职教意识、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修养意识等方面进行实践模式构建。
关键词:音乐教育 高职院校 功能定位 实践模式
梳理现阶段有关高职教育方面的文献可知,大都聚焦于教改模式的讨论上,而对音乐教育相关问题的研讨则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仍主要根源于目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职教理念,并不认为包含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环节。实则不然,作为“大美学”范畴的音乐教育,却能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来升华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最终消除因“工具理性”对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影响。
那么高职音乐教育的功能又如何界定呢。笔者认为,恰当界定音乐教育的功能定位,将有助于明确该课程的教学地位,从而在教学模式开展和教学效果评价上给予正确的处理。正因如此,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需要指出,本文所提到的“音乐教育”属于艺术公选课范畴,因此将在整体视野下来进行主题讨论。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音乐教育的功能定位
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音乐教育的功能定位可界定为以下两点:
(一)知识性功能定位
知识性功能定位应构成音乐教育的本质要求,即通过公选课教学来普及高职学生对高雅艺术的认识,并能开阔他们在本专业以外的视野。实践表明,当前开设有该课程的高职院校,大都把该课程定位于知识性功能范畴,从而在教学模式的实施上显得较为呆板。其主要表现在,教师习惯于从学理层面来解构音乐知识体系,从而使大部分学生感到难以适从。
(二)素质性功能定位
素质性功能定位则构成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最终归宿,它实则要求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接受音乐熏陶的情况下来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众所周知,世界上诸多大家都喜爱音乐,熟知的有爱因斯坦、钱学森等。正如钱先生曾经指出的,音乐能优化自己的思维那样,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也应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二、定位驱动下的现状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提供实践的切入点,而它又来源于对教学现状的一种审视。为此,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现状反思。
(一)教师教学方面
因各个高职院校的师资配备存在不同,从而就造成了教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效果存在差异。相比较而言,拥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具有天然的优势。但现实表明,作为公选课基础上的音乐教育仍存在着教学手段单调,且没有从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出发,这就势必导致了音乐教育成为了独立于专业教育的一门课程,而无从谈及素质性功能的建立。
(二)学生学习方面
在开设有该课程的高职院校里,大都以学生的自有选择来进行编班和开讲。这就可能出现两个情况:1.学生仅凭一时兴趣来选择该课程,而未能深刻理解该课程的价值;2.随着音乐教学环节走向纵深,枯燥的乐理知识和难以领会的高雅音乐,将促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便从主观上降低了该课程的功能体现。
三、反思引导下的实践模式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实践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增强教师的职教意识
将音乐教育与高职院校的职教要求相结合似乎不太妥当,但作为公共选修课的音乐教育应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即需要助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思想意识格局不高,从而使得自身在职场上难以脱颖而出。为此,教师应明确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思想意识格局上的作用,并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体现。
(二)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
在现有教学资源存量的情况下,应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特别对于学生所熟知的科学家、工程师等人物,可以借助一个一个的故事来串联起人物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由于是公选课,因此教师需要在歌曲的编排上下工夫,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借用该曲目来向学生传递“不惧怕工作生活中所遇挫折”的思想。
(三)引导学生的修养意识
高职学生是单纯的,也是求知欲极强的群体。教师通过音乐教育来给学生讲述一个个熟知人物的小故事,这本身就在于引导学生建构起自身的修养意识。此时笔者建议,教师可以给学生开出若干首具有积极向上意味的曲目清单,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和聆听,这将延伸音乐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也能增强音乐教育素质性功能的发挥绩效。
四、结语
本文认为,作为“大美学”范畴的音乐教育,能消除因“工具理性”对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影响。具体的实践模式包括:增强教师的职教意识、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修养意识等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忻静珮.高职公共音乐教育的反思与前瞻[J].音乐时空,2013,(09).
[2]张春.谈奥尔夫音乐教育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
[3]王金柱.高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