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管成峰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家,其创作的作品在俄罗斯整个音乐领域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于拉赫玛尼诺夫的旋律及其和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旋律 和声
一、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旋律分析
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相关作品的研究,可以归纳出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的旋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旋律特点。一是,典型的俄罗斯特色。所谓的典型的俄罗斯特色主要就是拉赫玛尼诺夫所处时代的俄罗斯音乐家创作的作品都非常的浪漫,清新自然,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情怀。二是,“阶梯状”迂回音调。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中,总是能够感觉大强大的阶梯感,这是拉赫玛尼诺夫旋律中典型的特征之一。三是,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其旋律具有很好的歌唱性,唱起来朗朗上口,容易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四是,在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旋律方面,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级进”非常的频繁,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中主要受到当时俄罗斯的传统音乐的影响,整个曲子中的旋律线非常的长,给人的感觉也非常的广袤。另外,在拉赫玛尼诺夫作评中,也会经常的用到模进,使用模进主要就是曲子的高潮阶段,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曲子的内涵,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几乎所有的变奏中都使用了模进的方法,虽然是重复使用,但是却没有给人枯燥的感觉,反而给你以新鲜的感觉,这就是模进的魅力所在。
二、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和声分析
在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和声方面,拉赫玛尼诺夫主要采用是三度叠置的和弦作为创作的素材,但是,他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处理,尤其在和声的功能以及和声的表现方面,具有更加浓厚的色彩。在进行和声的描写方面,拉赫玛尼诺夫主要运用了个性的色彩描写方法,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在进行和声创作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另外,在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的中心调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一般的作品都会有一个中心主调,但是在拉赫玛尼诺夫很多的作品中,却没有中心主调或者说,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的中心主调不是特别的明显,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通过转调的方式给人以非常丰富和饱满的感觉。
在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和声方面,多是以持续音作为基础,然后在进行和声的变换。在同名大小调的转换、同主音调式的运用也极为常见,变和弦的运用,使得和声的对比更加强烈,使得和声的色彩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加强。另外,从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时代背景方面看,由于拉赫玛尼诺夫所处的那个时代音乐艺术创作非常的繁荣,呈现着百家争鸣的景象,因而,拉赫玛尼诺夫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也吸纳了当时音乐创作领域较为流行的和声手法,像平行和弦、多层机构等等。拉赫玛尼诺夫不仅在自己的创作中力图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他还传承了一些优秀的创作方法,像,肖邦等人推崇的“变音体系”技法,这一技法在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有着很好的体现,例如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变奏14中,大调#v或bv与主和弦之间具有很强的色彩对比。而且三个音都分别与主和弦三个音成半音关系。
由此可见,拉赫玛尼诺夫在进行音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紧跟当时的创作潮流,力图进行创新,进行突破,他还将在音乐艺术创作历史长河中一些优秀的和声创作手法进行有效的吸收和融合,将其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而使自己的作品有着很好的抒情色彩,具有特色的俄罗斯民族的格调,总让人感受到一种笼罩在悲剧性之中的辉煌真实,对人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三、结语
本文针对于拉赫玛尼诺夫旋律以及和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进行拉赫玛尼诺夫的旋律与和声的研究中,需要结合拉赫玛尼诺夫的相关作品进行研究,并且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够提高对拉赫玛尼诺夫相关研究的水平,也相应的促进自身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进行更有深度的讲解。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特征与发展研究”,(J13WJ51)研究成果;2013年青岛市双百调研课题 “青岛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及产业化发展调研分析”,(2013-C-08)研究成果;2013年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大学文化引领地方区域文化发展建设研究”,(2013RKB01149)研究成果;2013年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项目“新经济时代理工科院校音乐专业培养模式研究”,(qx201336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夏小燕.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柯瑞利主题变奏曲》[J].钢琴艺术,2005,(11).
[2]关欣.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变奏手法分析[J].音乐创作,2009,(06).
[3]邓亚.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浪漫主义风格和俄罗斯特征[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06).
[4]孙国忠.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1,(03).
[5]姚亚平.修辞:音乐突围的谋略——欧洲音乐的艺术化倾向如何从教堂礼拜中产生的观察与分析(续)[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