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芬
摘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通过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笔者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对如何减负增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预设;朴素;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41
目前,“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的问题,在不少学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诸多原因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最主要的因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通过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课题。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减负增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活用教材,精心预设教学
精心设计是实现教学减负增效的前提,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轻视甚至忽略。学校中经常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变味了,成了一份简单而费时的抄写工作。有的教师抄现成的教案,有的教师抄网上的电子教案,有的教师抄以前的旧教案,教学设计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我以为:教学设计是为上课服务的,它是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思考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的需要。所以,教学设计时我都要精心预设教案,深刻地钻研教材,在基于课标要求和实际教育情景下进行活用教材,使教材“活”,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挖掘相关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拓展,力求体现“数学的本质”、“精中求简”、“返璞归真”,呈现数学特有的“教育形态”,使得学生高质量地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才能让课堂达到应有深度。
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教材用四个实际问题作为情境引入课题。以前听其他教师上课,由于要处理四个实际问题,教学用时比较多,结果导致整节课似乎在教学应用题而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没有突出教学重点。教学设计时,笔者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是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根据教学需要先舍去把两个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再增设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情境,利用数学的通性进行类比教学,具体设计如下:先增设问题,方程3x+2=0是何种方程?再问:此方程的未知数的次数和系数分别是多少?这两个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轻松回答。接着出示两个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最后,让学生利用数学的通性,回答这两个方程的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样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教材呈现的问题情境,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内涵时,从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和体验会更丰富和更充实,进一步体会到数学通性对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深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才能使教学减负增效真正实现成为可能。
二、回归自然,打造朴素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生成知识的主阵地。课程改革已从“狂热”走向冷静反思阶段,打造实实在在的课堂,实现教学减负增效是笔者追求的目标。实实在在的课堂是朴素的课堂,原生态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自然回归,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所以笔者一直以为: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在于教师课上讲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有没有学会思考和反思,有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没有活跃学生的思维,有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了实现减负增效,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如下三点措施:
1. 关注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在平时听课活动中,常常发现不少数学课堂有很多标签式的、无效的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这些看上去表面热闹的“问”与“答”(教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至少可以确定儿童有两个发展的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任何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则为“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中我提出的问题,都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目的在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不断扩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和效率。
2. 让学生多想,培养思考习惯。不少教师为节约教学时间,总在提出问题后就希望立即有学生回答,否则就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位数学家说过,善于解题的人用一半时间来思考问题,只用另一半时间完成解答。可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想一想在解题中地位之重要。因此,课堂提问时我经常舍得花一些时间,放手让学生好好想一想,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数学的奥秘,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3. 让学生多做,提高动手能力。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总是不把结论或分析过程直接告诉学生,经常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从不吝惜时间,放手让他们用充足的时间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然后在教师适时点拨下,探索、发现新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中体会到做数学的乐趣。
三、精当作业,强化教学反馈
精心设计作业,增强学生自主作业的积极性是巩固学生学习内容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措施。而有些教师作业布置过多,习题偏难偏怪,学生负担过重,致使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做作业,即使做,也停留在应付的层面,导致作业的效率低下,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为使学生跳出题海,增强巩固教学效果的针对性,我经常在查找、整理、删选、编制试题和作业方面多下功夫,实现作业量少而质优。作业的“精当”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富有针对性。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由于基础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往往效果也不同。所以,在作业布置中应分清层次,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能力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三个层次。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二类题目。这类题目面向大多数学生,结合本学段知识,难度适中。第一类题目是完成第二类题目的基础上的附加题,要求明显高于课程标准的难度要求,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和提升。第三类题目面对基础较弱的学生,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学困生也能有解题成功的体验。
2. 强化适应性。数学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学内容的难度也不同。这都要求我们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设计、区别对待。如对教学要求较低的知识,作业的难度也应降低;对内容较直观、浅显的知识,作业的容量及次数都可以减少。反之,对教学要求较高的知识,则应加强作业,务求熟练;对内容较抽象的知识,应注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才能提高作业效益,做到有效作业。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生成精彩。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取长补短,以生本理念为指导,不断关注课堂教学各个细小环节,让每一个细节迸发快乐、迸发精彩,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使学生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使有效课堂教学走得更深、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中学 21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