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燕,沈良兰,陈冬梅,黄华星(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江苏226001)
静脉应用蔗糖铁对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沈 燕,沈良兰,陈冬梅,黄华星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江苏226001)
目的:比较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尿毒症患者36例随机分成蔗糖铁组和琥珀酸亚铁组。采用蔗糖铁针剂100mg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中,每周2次静滴或口服琥珀酸亚铁0.2/次、3次/日。同时联合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结果:蔗糖铁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上升速度明显快于琥珀酸亚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补铁治疗肾性贫血优于口服补铁,且安全。
肾性贫血;尿毒症;慢性肾脏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琥珀酸亚铁
肾性贫血是尿毒症患者常见而重要的临床表现,严重贫血影响患者的心功能、思维及生活质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问世给尿毒症患者治疗肾性贫血带来诸多益处。但治疗时需常规补充铁剂,口服铁吸收差,胃肠道反应明显,且不能满足肾性贫血对铁的需求。我科应用静脉补铁或口服铁剂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肾性贫血,观察贫血的疗效及使用铁剂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6~88岁,平均56.8±25.7岁;对照组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3~87岁,平均54.1± 29.6岁。肾性贫血36例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7例,多囊肾2例,痛风性肾病1例。患者均排除对铁剂过敏、1个月内有输血史、铁过量或铁利用障碍、合并急慢性感染、重度营养不良、哮喘、严重肝病、心力衰竭、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患者。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4~5小时。统一采用普通HD,血透机器为金宝AK96,一次性使用低通量透析器Sureflux-150G进行透析。(1)观察组∶患者每次透析结束0.5小时前给予蔗糖铁注射液100mg,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中,通过透析器静脉端静滴30min以上,每周治疗2次。首次治疗前进行小剂量测试,蔗糖铁注射液20 mg,稀释于20 mL生理盐水中,给药15分钟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继续给予余下的药液。(2)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0.2/次、3次/日。两组患者均合并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剂量为100~120 U/kg/w皮下注射。当血红蛋白达目标值以上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减量约25%治疗继续维持。当转铁蛋白饱和度>50%,血清铁蛋白>800μg/ L时停止补铁,待恢复到上述数值以下继续应用铁剂治疗。疗程为3个月。(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C反应蛋白等指标,评价其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总缺铁量[mg]=体重[kg]×(Hb目标值-Hb实际值)[g/L]×0.24+储存铁量[mg]。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及铁代谢变化的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Hb、Hct、SF、TSAT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Hb、Hct、SF、TSAT上升速度明显加快(P<0.05)。两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一过性皮疹1例(5.55%),未给予处理自行消退。对照组不良反应6例(33.3%),分别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均可耐受至试验结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铁代谢的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铁代谢的变化(±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Hb(g/L) Hct(%) SF TSAT(%) CRP对照组 18 治疗前 77.12±5.38 22.1±2.2 185±61 20.9±4.1 4.31±1.92治疗后 90.21±5.72*26.3±1.7*315±73*32.7±4.5*4.88±2.01观察组 18 治疗前 78.92±4.54 24.2±2.1 190±52 20.5±3.9 4.87±2.18治疗后 108.15±4.67*△30.5±1.9*△598±98*△45.9±5.5*△5.13±1.95
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普遍存在铁缺乏。造成铁缺乏的原因有尿毒症患者铁摄入和吸收下降,铁的丢失明显增多,如频繁血液检测、透析管路和透析器中血液残留、治疗时红细胞生成速度增快消耗大量的铁,缺铁已成为透析患者贫血的第2位原因。铁为血红蛋白生成所必需,缺铁也是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CRF患者,需常规补充铁剂治疗。KDIGO指南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论血透与否,均可使用静脉铁剂纠正体内铁缺乏[1]。蔗糖铁的大分子结构可避免从肾脏被消除,这种复合物结构稳定[2],在生理条件下不会释放出铁离子。静脉注射后被迅速动员和释放,立即为骨髓生成红细胞所利用,其半衰期约为6h,释放铁的速度快,稳定性比较好,利用度高[3],不在肝脏沉积,更易于将Hb、HCT等维持在目标值。
本文通过比较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与口服琥珀酸亚铁分别联合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和贫血改善的疗效观察,显示蔗糖铁组血红蛋白、HCT、SF、TSAT上升幅度显著高于琥珀酸亚铁组,说明静脉使用铁剂改善贫血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补铁。其原因可能输注静脉铁剂能迅速动员和释放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剂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存在于肝脏、脾脏、骨髓的巨噬细胞内。在巨噬细胞内铁从铁-碳水化合物成分中释放出来,或与铁蛋白结合进入细胞内储存,或与转铁蛋白结合,被送到幼稚红细胞表面的铁蛋白受体上。铁-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复合物,供给铁合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成熟。而口服铁的生物利用度有限,在肠道吸收受多种因素干扰,影响补铁效果。本文资料还显示蔗糖铁组患者较琥珀酸亚铁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较少引起过敏和铁中毒。
最新研究表明,微炎症状态可影响非透析患者的红细胞生成及铁代谢[4]。CRF本身可诱发微炎症状态,维持性血液透析不但不能改善微炎症状态,相反透析器滤过膜的孔径、通量及材质等因素还可加重微炎症状态,而静脉补铁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微炎症状态[5-7]。本文观察结果显示蔗糖铁组和琥珀酸亚铁组治疗前后血清CRP的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不一致。考虑可能与观察时间短及样本量小有关,有待于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研究。
[1]IV.NKF-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nemia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update 2000[J].Am J Kidney Dis,2001,37(1 Suppl 1)∶S182-S238.
[2]杜丰,王艳秋,何平,等.蔗糖铁注射液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3)∶175-178.
[3]张小荣,陈运琴,苏丽萍,等.蔗糖铁注射液和维铁缓释片治疗肾性贫血的对比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9)∶832-834.
[4]De Lima GA,MazzaliM,Gentil AF,et al.Anemia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evaluation of inflammatory activity on erythropoiesis and Ironmetabolism in patients not submitted to dialysis treatment[J].Clin Lab,2012,58(7/8)∶695-704.
[5]Macías Nún¨ez JF,Ghais Z,Bustamante J,et al.Evaluation of oxidant-antioxidant balance in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aemodialysis∶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alyzers membranes [J].Nephron Clin Pract,2010,114(1)∶c67-c73.
[6]何建强,邹建洲,俞小芳,等.低分子右旋糖酐铁和蔗糖铁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1)∶12-16.
[7]鲁维维,袁伟杰,许静,等.静脉补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5)∶295-299.
R556.9
B
2014-08-07
1006-2440(2014)05-04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