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复杂,人们都渴望诉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夜话节目出现了。广播夜话节目的基本形式是听众通过热线电话和节目主持人产生互动,节目主持人以其独有的语言特色为听众解决心中的困扰,出现了众多有影响力的广播夜话节目。《千里共良宵》是其中的佼佼者。
该节目风格高雅、舒缓,主持人个性鲜明,听众在放松心灵的同时也可以受到启迪。《千里共良宵》整体风格清新浪漫,用动人的语言谈人生,能准确把握听众的喜好,有广阔的听众市场,在流行与经典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成为“中国之声”的一个品牌节目。
主题的选取与听众需求的吻合。节目的主题就是节目的线索,决定着节目的发展,所以选题是一个节目的首要任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情感和归属感的需求排在第三位,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怀,所以广播夜话节目的主题多选择为情感类。一般来说,节目的主题都比较贴近听众生活,这样才会调动听众的参与热情。
《千里共良宵》一直以都市白领、大学生、高中生和夜间工作者为收听对象,针对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为选题标准,以“岁月在电波中流逝,人生在音乐中升华”为宣传口号,倾向于高雅、文艺风格。在高考前期,《千里共良宵》的话题是“高考总动员”;在毕业时期,节目的话题是“我们毕业了”,它主题的选择不仅在满足听众的需求,也符合节目的风格定位。
声音元素调动听觉积极性。广播夜话节目一般都是在晚上十点以后,这个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忙碌一天的人们躺在床上静静听着广播。在这样的环境中,广播的声音应该是舒缓的、柔和的;主持人的语调应该是轻柔的,而不是高亢激昂的;夜话节目中的音乐、歌曲应该选择轻柔、抒情类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静谧、安详、舒适的时空氛围。情感类节目很多时候都是起到一种伴随作用——听到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听,而且听到的声音可以使人喜欢,使人们感受到“夜晚的声音会发光”。
作为一档成熟的夜间节目,《千里共良宵》灵活的整合了声音元素。节目将主持人的语言和背景音乐、独立音乐整合,可以使听众能跟随主持人的节奏慢慢深入主题,音乐的加入也可以使听众放松心灵、增加节目的情感氛围。其实歌曲和音乐的选择,都是为节目主题服务,起到升华谈话内容的作用。在“我们毕业了”这期节目中,主持人以电影《毕业生》中的经典歌曲为背景音乐,将《栀子花开》《一路顺风》这些独立歌曲串联其中,营造了一种淡淡的离别氛围。
节目形式与编排巧配内容。《千里共良宵》一般会以主持人的一段话为开始,引出主题,把听众拉到他们主题之中;然后播送适合的文章、听众的投稿、名家的散文,将主题深化;从听众的回复、留言中选择符合主题的文字来阅读,加强了听众的互动。现在广播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除了基本的形式外,广播节目也会当场连线嘉宾、邀请嘉宾去现场一起主持节目。
内容是主题的支撑,内容的编排又影响节目的效果。《千里共良宵》由主题引出探讨这种逻辑编排符合听众收听习惯、思维习惯。《千里共良宵》与别的广播夜话节目显著的不同就是它的主持人队伍强大,每个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编排思想,使听众在收听的过程中不觉得老套死板。青音和姚科擅长逻辑编排,林白擅长天马行空的漫谈,张涛按故事发展的线索分析电影,又符合时间编排。2011年12月22日张楠主持的《千里共良宵》的主题是“侠客情怀”,使用蒙太奇的编排方式,将经典的侠客电影插曲呈现出现,给听众营造了一个“侠客情境”,使听众在被设计的场景中得到放松的同时获得体验。
环节设计强调与听众的互动。《千里共良宵》最开始与听众的互动方式是听众来信和短信平台,最初的几年还会有抽奖活动,每期会抽出六名听众赠送半导体收音机。这从某种程度上说调动了听众的积极性,但是无论是听众来信还是短信平台,都集中在节目进行中,限制了听众与节目的交流。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在这种形势下,《千里共良宵》增加了与听众的网际交流,互动的渠道增多了,不仅有论坛、邮箱、百度贴吧,还有微博。现在《千里共良宵》的几位主持人都开通了微博,听众可以在网上关注这个节目与主持人,提前知道这期节目的主题,也可以在里面评论,使《千里共良宵》的影响力更大。同时网络也将广播声音的易逝性这个缺点削弱,如果人们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准时收听《千里共良宵》,可以选择去官方网站在线收听节目。
媒体的技术辅助。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交流方式的多样化,所有的节目都应该顺应这个潮流。“酒香也怕巷子深”,网络可以提升节目的关注度,也可以加强受众与节目的互动。《千里共良宵》每晚12点开始播出,由于时间较晚,很多听众都不能听到,现在听众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收听以前任何一期的节目,这也弥补了广播自身的缺点。
受覆盖范围的影响,省市台的广播夜话节目没有《千里共良宵》的受众范围广、影响力大。但是现在省市可台以通过网络将节目在线播放,也许电波无法达到的地方,网络就可以达到,这样也能极大的增加省市台广播夜话节目的受众人群,扩大省市台的广播夜话节目影响力。同时,论坛、微博的发展,也为节目与听众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尤其是微博的应用,可以缩短主持人与听众的距离,扩大交流渠道,更具有亲民性。
现在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受众有了更大的信息选择渠道,电视、网络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的传播媒介比如纸媒、广播受到了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广播夜话节目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地广播夜话节目应该在吸取优秀夜话节目经验的时候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展,加快广播类型化的进程,从受众意识上加以改造,夜话节目需要确定自己的受众群,以小众传播为主要方式,从“广播”到“窄播”,满足受众的情感需要,提升节目竞争力。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