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之声十周年之际

2014-02-20 18:40赵子忠
中国广播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闻广播广播受众

赵子忠

十年的时光,是探索、磨砺以及辉煌相伴的十年,是一茬又一茬广播追梦人心手相传、不懈努力的十年。在中国新闻广播发展最快的这十年里,中国之声在一天天成长。作为一个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也在成长和成熟。

应该说是缘分使我有幸于六年前加入中央电台,又有幸与中国之声的同事们并肩战斗了三年。要用一段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之声十周年的情感和祝愿,心中还真有些诚惶诚恐。唯恐自己的只言片语不能涵盖中国之声对新闻广播的十年探索、十年创新和十年收获,唯恐不能写出中国之声的真实来,写不尽中国之声生气勃勃的精彩。我深知中国之声的十年对于中国广播的发展与创新、对于中国新闻传播的推动和影响,都深深烙下了历史性的印记。中国之声对新闻传播的探究精神、对新闻立台的坚守品格已让许许多多的广播人感到欣慰、自豪和感动。我也深知中国之声的队伍是一支有理想、有才情、有智慧、有纪律、有责任、有担当的团队,这里藏龙卧虎。

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从2004年1月1日改革起步,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洗礼和磨砺,经过几茬广播追梦人的辛勤付出与智慧探索,经过广大受众的精心呵护,一路走来应该说走得精彩、走得坚实;在创新与责任的理念下,传递中国的声音、促进社会和谐、彰显媒体责任、引导主流舆论;面对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时不缺位、不失语;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传媒生态的巨大变化时不动摇、不懈怠;面对传统媒体挑战剧增、市场份额下降和网络传播咄咄逼人时不气馁、不放弃;最终,形成了风格、塑造了性格、打造了品牌。这十年,中国之声形成了一种快速传播、责任传承、文化传递的理念,形成了精细化、制度化、流程化的媒体管理架构,形成了体现国家责任、坚持喉舌性质、尽显广播特色、着力全媒体传播的媒体性格。应该说,这十年是中国之声成长的十年,也是中国广播成长的十年,更是广播人成长的十年。

多年前,自己只是一名听众,每天早晨起床后打开收音机,到现在亲历中国之声的变化,中国之声(FM106.1)已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与中国之声一起见证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与变迁;我目睹了一些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这支年轻而富有活力和智慧的团队的辛勤付出,共同分享这其中所获得的成功和喜悦。这一切使我在学习和感动中成长、在实践和激励中提高、在喜悦和自豪中奋进,我们在成长,中国之声在成长!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面对的是受众对信息需求的多元、多样、多变的深刻变化,面对的是大数据时代和信息网络技术对传播生态的革命性冲击,云平台、新移动终端、全媒体传播的大环境和大趋势,必然给广播带来机遇和挑战。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传播平台如何架构,终端如何变换,我们终究必须坚定的是对广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也应充分地相信,作为国家新闻广播,只要我们始终专注对国家成长的记录,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对新闻广播的热情,只要我们始终植根于中国改革发展创新的沃土,我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就会更好地诠释广播媒体的责任,把握中国新闻广播的正确方向,为受众打造一个有责任、有性格、有品质、有影响力、受欢迎的权威广播媒体!

(本文选自《难忘中国之声·我的成长》一书,有删节。)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本文编辑:肖婧为)

猜你喜欢
新闻广播广播受众
中共早期创办的新闻广播和出版媒体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试论新形势下新闻广播中的采编技巧
用心感动受众
新媒体时代新闻广播该怎么走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