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课题组
本文责编:邵满春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为解决广大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的一项惠民工程,由于广播电视覆盖广、影响大,群众接收方便,被称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一号工程”。自1998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工程重点从行政村开始,逐步向50 户以上自然村、20 户以上自然村、20 户以下自然村拓展,不断消除广播电视覆盖盲点,并将实施以户户通广播电视为重点的卫星直播户户通工程。为了规划和实施好江西省卫星直播户户通工程,江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组织调研组分别到江西赣州、吉安、九江、宜春、新余、萍乡等设区市的宁都、上犹、遂川、铜鼓、宜丰、修水、分宜、莲花等县,深入到一些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就进一步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大力推动户户通建设,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拓展开展调研,并与当地农村干部群众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农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实际情况,听取其对村村通、户户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全省广播电视覆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拓展的对策和建议。
江西省是农业省份,70%的人口在农村,重视和抓好农村各项工作,事关全省大局。加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历来是江西省广电事业建设的重点。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为解决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全省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是通过“卫星锅+小片有线网”的形式,完成了3503个行政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让350 多万村民能够免费收听收看到4 套以上广播电视节目。
二是通过有线光缆延伸至村联网的形式,完成了2664个50 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让100 多万村民能够免费收听收看到12 套以上的广播电视节目。
三是通过卫星直播锅的形式,完成18411 个20 户以上自然村和16522 个20 户以下自然村(林场)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让100 多万村民能够免费收听收看到52 套以上的广播电视节目。
同时,在2005年-2010年实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先后对全省17 个广播电视高山骨干发射台、42 个县级以上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台、6 个中波广播发射台进行发射机及附属设施的技术改造,配置112 部电视发射机、33部调频发射机、6 部中波发射机,总功率达到875.7 千瓦,大大巩固和增强了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中央一套、七套电视节目和中央一套调频广播节目无线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5%以上,受益群众达到3700 多万,基本解决了全省广大农村群众通过无线方式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
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15年以来,随着村村通从行政村向自然村拓展,以及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改善、套数增多。广大农村群众坐在家里可以收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相比较送戏下乡、电影下乡和农村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无线覆盖工程的成效更明显,更受群众欢迎。吉安市遂川县草林镇拱前村的一户村民家,村干部说:“现在白天地里的农活忙完,大家就喜欢坐在家里看看电视,了解国家发生的大事,电视里还能看到怎么科学种田,如何施肥、喷药,这对我们致富增收有很大帮助。”由此,村村通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情支持,成为惠及千农万户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村村通大多难以做到正常通、长期通。实施村村通建设,农村群众不出钱,靠中央财政资助一点、省级财政配套一点、地方财政解决一点,建成后就没有后续资金投入,村村通设备缺乏维护资金,而农村电压的波动大、雷击等自然灾害频发,设备受损得不到及时修复。据调查了解,村村通设备的返修率一般每年在1%左右。不少村村通工程建起来之后没人管、没钱维护,坏了没钱修,“返盲”现象严重。赣州市上犹县陡水镇长坑村安装了二十多套村村通设备,有两户村民的村村通设备使用不久就因雷击损坏,需送到县城维修,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且需要花上百元的维修费,没再使用,成了一个摆设。
二是政策对象不清,村村通难以做到全村通、户户通。农村群众住户分散,行政村由若干分散的自然村组成,自然村住户也比较分散。因此,不论是行政村的村村通,还是50 户以上、20 户左右的自然村的村村通,都难以做到全村通。有线网络只通到集中住户,边远一点的通不了;直播卫星锅一个村大点的只发10 套,小点的只发4 套,只能是少数通、个别通。民生工程只有少数人受惠政策,对这样的半拉子工程,大多数群众不满意。调研时,不少村干部就反映:只有10 个锅,给谁家装,不给谁家装,摆不平,造成干群矛盾、群众纠纷,影响了民生工程的形象。对将要实施的户户通工程,有的反映“以前村村通是国家免费装直播卫星锅,现在推广户户通,却要没安装村村通的村民掏钱购买,群众想不通,有意见。”
三是技术规划滞后,造成村村通建设的无序和混乱。近十多年来,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很快,广播电视业务拓展也很快,特别是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加快了广播电视市场服务领域扩大并向农村延伸。但在村村通建设中,从上到下,对多种广播电视覆盖技术运用缺乏统筹规划,没有根据农村地理状况、经济发展进程和广播电视技术特点,科学制定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技术规划。比如,可以有线网络覆盖的用有线入户,必须用卫星直播覆盖的用卫星直播入户,只能靠高山台无线覆盖的就用无线解决。特别是对卫星直播方式,没有采取技术加密手段,能收到含中央和各省上星的52 套电视节目。在得不到国家免费提供的卫星锅的情况下,农户自己想办法找市场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卫星锅供不应求且一套价格300-400 元,“山寨锅”在电子市场上不到150 元就能买到一套。一些本来开通有线的农村甚至城镇居民,纷纷报停有线网络,转而使用“山寨锅”。“山寨锅”的泛滥,造成卫星锅的建设与管理混乱。
四是运行机制不活,村村通得不到持续发展。在这些年的村村通建设中,都强调要以县广电部门为龙头,建立服务村村通工程的维护管理中心,但由于资金没有保障而成为空谈。这种一味强调政府主导、政府行为,全靠政府出钱保障村村通、长期通、持续通的做法不可能实现。实际上,政府难以包下所有一切,出了建设的钱,出不了管和用的钱;也做不到为每个村免费铺有线网络、为每户村民免费提供卫星锅。广电网络公司在发展有线网络进村入户、发展卫星直播锅扩大用户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性,但由于拘泥于民生工程不能收费,没有解放思想,有效引导村民愿意自费解决看电视难问题的积极性,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村民看电视难问题。
五是农村自发解决看电视的做法,带来不稳定因素。农村群众看电视难问题,政府包不了,正规企业又不能做,因而有的村民自己集资架设有线网,有的村民自己到市场购买“山寨”卫星锅,这种私人建网、私自设锅的行为,与国家现行法规相违。但村民认为,国家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什么错!对政府管理部门的执法活动采取戒备、抵触心理,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一些非法组织向农村推销“小耳朵”卫星锅接收境外节目,更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六是村村通突出电视通,削弱了农村广播发展。以前,乡镇有广播站,村里有广播室。农村广播使用便捷,收听简便,曾是农村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及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实施村村通,虽然有线入户、卫星直播锅都在传送电视节目的同时,传送了多套广播节目,但一方面电视的直观性、娱乐性冲淡了人们对广播的需求,村村通实施中很少有人关心如何开通广播、收听广播,另一方面没有将有线传送的广播节目、卫星传送的广播节目与原有的喇叭设施相连,往往是村村通建成了,原来的喇叭哑了、垮了。近年来,宜春市启动广播村村响工程,筹集资金建设智能调频广播系统,取得一定的成效。
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深化和拓展。国家在推进实施中,改变了过去完全由政府包下来的做法,采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一点、农户自愿购买卫星直播锅的政策,这为我们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机制来更好地解决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打开了思路。总结反思过去的做法得失,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要规划先行,实行分类覆盖的技术政策。制定全省城乡广播电视覆盖整体技术规划,统筹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促进城乡广播电视服务一体化。有线、无线、卫星三种技术手段,各有特点和长处,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卫星直播方式,能有效解决中央台和省台上星节目覆盖;有线网络方式,可保障各类节目传播入户;无线发射方式,能保障中央和省、市、县少数几套节目覆盖,如果应用地面数字电视技术,传送的无线电视节目套数还能增加。哪里搞有线入户,哪里靠卫星直播入户,哪里靠无线覆盖,既要解决好中央台、省台上星节目覆盖,又要解决市、县台节目在本地的覆盖。所以,全省城乡一盘棋,多种技术手段统筹布局、协调发展,形成有线入户为主、无线覆盖与卫星直播方式为补充的覆盖网络,减少发展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真正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
2.要服务分类,实行分类投入的财政保障机制。针对不同对象实行有区别的广播电视服务和财政保障。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但不可能包办一切。政府财政资金总是有限的,只能提供雪中送炭式广播电视服务,锦上添花式的广播电视服务只有靠市场运作才能实现。例如,有线收看方式是有偿服务,能安装有线网络但装不起的农村居民,政府采取补助让其实现免费收看;卫星直播户户通,村民自愿安装卫星直播锅的,政府补助一点,并补助今后的日常维护费用,让村民少花钱享受到广播电视服务;不愿装有线、也不愿装卫星直播锅的,政府资金保障无线覆盖,让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广播电视服务。所以,应该由政府承担的基本服务政府必须保障到位;可由市场运作的由市场来解决,做到分类标准、分类要求、分类投入、分类发展。
3.要培育服务主体,强化监管考核。有线方式、卫星直播方式,都需要用户自愿出一点钱安装设备,收看到的节目套数也较多,都在50 套以上,且有不断增多的空间。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但不必去做具体的建设、管理、维护的事,可通过购买市场服务的方式来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仅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还能使公益服务持续发展,并通过市场运作更加丰富多样。建议由省广电网络统一负责全省有线与卫星直播方式发展用户的业务,以便统筹两种技术手段保障广播电视覆盖,实现广播电视产业和公益服务两促进、两发展。无线覆盖方式,基本全靠财政保障,目前全省各类广播电视发射台分属各级广电部门,一些市、县发射台由于地方财力不足,转移支付到县的资金不能足额到台里,台里不能做到满功率发射,实际覆盖效果与设计覆盖能力相差很大。新世纪以来,中央要求各省将中波发射台上收省级广电部门直接管理,一些省成立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将本省所有骨干发射台上收省直管。江西是唯一没有按中央要求将骨干台发射上收省里直管的省份。建议尽快启动这项工作,以保证公益覆盖落实到位,保障群众享受最基本的广播电视服务。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户户通工程实施情况的指导监督、绩效考核,不断推进公共服务的多样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4.要结合应急广播建设,推进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江西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时常会遭受洪涝、泥石流、干旱、雷电、冰冻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每年因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非常巨大。建立一个全省性的应急指挥系统迫在眉睫。建议根据国家应急广播网总体规划,积极着手制定江西省应急广播网方案,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建设应急广播网,特别是农村应急广播网。如依托有线网络的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建设有线广播系统,推进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平时开展日常广播宣传,紧急状况应用于抢险救灾指挥等,让广播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