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霞+通讯员+孟姝轶
“奇怪,这还没到期末,怎么每月到图书馆学习的人就多了许多呢?”近日,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凤斌向《教育》旬刊记者介绍,往年9月、10月平均每月入馆学习人次在18万左右,但是2013年每个月的数据都比以往多了两三万。张凤斌说:“而且,这还仅仅是通过图书馆门禁刷卡的数据。在学生下课高峰,图书馆直接开放,那个时间进馆的人数还没算在里面呢。”东北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翟雪峰介绍说,现在不光是去图书馆的学生多了,在各类自习室,埋头苦读的人也比以往增加了很多。而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主任王艳东表示,自从这学期开学,学生回寝的高峰就基本维持晚上9点半左右,这是以往期末才会出现的情况。
究竟是什么让该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如此明显的提高?其实,这就是让学生恨得牙根儿痒痒、让家长拍手称快的“考试改革”。
给学习懈怠者下猛药
所谓“考试改革”,就是打破以往只在期末组织一次考试的形式,改为增加平时考试次数,多次考试成绩累计成为最终的考试结果。这项以考试为切入点的改革,其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目前学校的规定是,除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外,48学时以下的科目,要增加一次期中考试;48学时至80学时的,要增加两次正式考试;80学时以上的则要增加3次。为了让考试内容能够真正考核学生的能力,学校还规定,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考试形式进行调整。
说起考试改革的出台过程,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李斌表示,一次去学院座谈的时候,一名大四学生很迷茫地说:“我现在不知道自己大学的四年真正学到了什么。每门课程都是在考试之前临时突击几天就通过了。现在临要毕业才发现,自己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都还很欠缺。”而像这名学生所说的情况,在很多大学并不少见。同时,有很多大四专业课老师也反映,大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令人堪忧,有时对于重要知识点都一问三不知,甚至有些学生会说当初老师没讲。但是对于重要知识点,基础课教师是不可能回避不讲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学生没有认真学。而当初的不认真,就会造成后来专业课的跟不上。
对此,李斌认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还没有面临到就业的大学生,他们感受不到压力,宽松的环境,很容易让人产生懈怠的心理。即便你心里想好好学习的,可没那么大的压迫力,不自觉地就懒惰了。”而传统考试的最大问题就是一考定音,没有全过程考核评价,平时的环境十分宽松,并不利于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习惯。特别是对于这些能够考上大学的“聪明”孩子来说,期末考试之前的临时突击,也基本能够让他们达到及格的成绩,虽然课程是通过了,但是这种突击性的临时记忆,并不能让重要的知识点真正印在学生脑中。
为了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帮助他们打牢基础知识,学校经过走访、调研,在2012年9月推出了试点的考试改革。当年有20%的课程,进行了试点,增加了考试次数。到了2013年9月,有50%的课程施行了考试改革。2014年,考试改革将在东北林业大学全面推行。虽然考试有“逼迫”学生学习的嫌疑,但却不失为解决目前大学生学习懈怠的一剂猛药。李斌说:“毕竟,为了应对每个阶段的考试,学生全过程投入学习,这种长期记忆的知识,才能真正被学生掌握,从而转化为他们的能力。”
反对也不能阻挡改革信心
先期试行的20%、50%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尽管设计者用心良苦,有些老师、家长也拍手称快,但是试行刚刚始,还是遭到了来自部分教师、学生的强烈反对——出题、批卷,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有些教师满腹牢骚;学习、备考,学生的压力陡然增加,学生们难以适应。
在学校组织的座谈会上,学生们各抒己见:“我们刚从高考的大山中跳出来却又不幸的被大学考试这座大山压住了。我们都在感慨,在高中憧憬的大学难道是另一个地狱?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大学是人生当中美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运动、学习、谈恋爱、做兼职。如果把考试改革加进来,这些的这些,一切的一切都变了样。”
对此,翟雪峰只会问学生一个问题:学生的本职是什么?他说:“我们认为,现在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只是因为以前太轻松了。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就像孩子,我们不能让他们由着自己的性子,那样做是对他们不负责。”
前几年,一张哈佛大学凌晨4点依然灯火通明、学生们都在刻苦读书的照片曾在网上疯传。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曾经说过,美国学生的大学时代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尽管有一部分教师、学生反对,“但我们的改革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符合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总要求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阻力,我们也要把改革持续推进。”李斌坚定地说。
同时,为了避免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在考试改革中,学校明确规定教师可以灵活出题,尤其要在试卷中注重考察学生活学活用、理解掌握的能力。比如,教师可能在试卷出一些曾经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上的相关知识,考察学生是否真的认真阅读。对此,林产化工专业教师马艳丽深有体会:“我们在考试命题、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上进行了改革。考试总试题量增加,出现了近3年未出现的、以往试卷中不常见知识点的考核。而这种分阶段的考核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坚持长期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扎实学习才有好成绩
如今,在阻力中推进的考试改革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一年时光,师生也渐渐从不适应的反对,变成了适应的认同。翟雪峰说:“我们的学生是讲理的,当他们知道这项事情是真的为他们好时,他们还是乐于接受的。毕竟,这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是真正为学生好的事情。”而很多毕业校友的现身说法,更让学生们认识到考试改革的重要性。
周泽宇是200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就职于内蒙古一家IT企业。听说学校正在实行考试改革,他特别高兴,说:“我在学校的时候要是有这规定就好了。当初没有把基础知识打牢,现在我还得自己花几万块钱出去学习JAVA、C语言等一些课程。其实这些东西在学校的时候老师都讲过,只是自己没下工夫,没记住。现在工作了才发现基础的重要。”
曾经击败全国众多高手,分别捧回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叶楠和张兴松更是打牢基础的受益者:“我们老师此前就经常组织课堂考试,反复考查学生对公式、定理的掌握程度。虽然我们起初会不适应,觉得老师太严了,但是当我们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时,我们才发现,数学的基础真的是太重要了。当我们把定理、公式牢牢掌握,才能在各种题目面前得心应手。”
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往非常适应突击考试的“学霸”不灵了,只有平日就狠下工夫、扎扎实实学习的学生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现在,东北林业大学的学习气氛才越来越浓。“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儿和以前不一样了”,“孩子周末都不出去玩了,说要去图书馆学习”,看到学生们的变化,老师、家长非常欣慰。
副校长李斌表示:“人才培养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的,就算学生现在还不能理解,但我们相信,当他多年以后还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在大学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时,他一定会明白,今天的付出是值得的。哈佛大学告诉它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品尝这种痛苦,不希望我们的民族为此付出代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