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别全怪“拼爹”
文/张立美 山东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我国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高达30.5%。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2%)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81.2%)。(2013年12月26日《人民网》)
尽管大学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对其就业机会、就业职业和月薪都有着明显影响,然而,笔者以为,虽然农村家庭本科生就业最困难,但是不能就此把所有责任全推给不公的制度,归咎于“拼爹”,毕业生特别应当从自身找原因。从统计数据来看,“拼爹”对大学生就业有帮助,但影响力相当有限,并非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唯一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农村家庭专科生的就业率比农村家庭本科生就业率还要高,这就很难说明家庭背景对就业影响究竟有多大。实际上有家庭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是相当有限的,能够通过“拼爹”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进入体制内的大学毕业生只占极少数。广大大学毕业生,不管是出生于农村家庭,还是来自城市家庭,大都属于没有家庭背景的平民子女,他们在就业上的竞争主要还是靠个人的能力、水平和努力,而不是靠家庭背景的影响力。
教育话语创新更应该注重内容
文/郭文婧 湖北读者
临近岁末,又是一年大学考试季。学校为了严肃考场纪律,想出了很多办法,徐州一所学校近日贴出写有“严肃考试纪律,违纪处分当日下达,全国包邮(比你先到家)”的横幅。学生表示,如果真的被处分包邮回家,回家过年一定不好过;学校表示这个横幅的作用很明显,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2014年1月5日《中国新闻网》)
首先得肯定这所学校的与时俱进,教育的话语方式也只有从传统的权力理论话语形式转变为对话,才容易为学生接受。学校的初衷很好,这也是新形势下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然而,此举并不值得肯定。我们在追求教育话语创新时,不能只注重话语形式,而对话语内容考虑不详。横幅上的“作弊处分包邮”很好,将应该的程序义务换了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但“比你先到家”就问题颇大,至少在程序层面涉嫌粗暴对待学生正当权益。学校的育人,体现在点点滴滴,既要追求短效,更要追求常效、长效,在各方面都应努力成为社会表率。
“学费打折”折射民办教育办学困境
文/陈一凡 北京读者
日前,湖南电子科技职院2010级一名毕业生向媒体反映,自己的母校推行学费“促销”政策,鼓励学生跨学年交纳学费。比如5月前交纳下学年学费减免10%,5月交费可减免8%,6月交费减免6%。而且学校还存在延迟发放助学金和用助学金抵扣学费等问题。(2013年12月30日《中国教育报》)
许多民办院校,不享受国家财政支持,几乎完全依靠学费保证运转。受物价和人力成本的上涨压力,以及生源危机的影响,许多民办院校常常捉襟见肘,度日如年。从当前形势看,不少民办院校正承受着严峻的资金压力,有必要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然而,“理解”并非容忍,“支持”并非纵容,学校提前预收学费甚至搞“打折促销”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规的。民办高校要应对办学困境,必须苦练“内功”;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