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华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的可持续发展的混凝土。本文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了解,讨论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从而对高性能混凝土在选材方面有了更理性的认识;重点介绍了福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A6合同段试验室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优化,阐述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所起到的实际效果和缺陷;并针对高性能混凝土在性能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途径。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kind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high durability, high workabilit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design, by th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in the aspect of material have a mor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Focus on fuzhou airport freeway A6 phase ii project contract section of the laboratory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in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engineering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nd defects; An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performance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some improvement way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Mixture ratio design; To optimize the
中图分类号:TU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1990年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美国混凝土学会(ACI)共同主办的一次研讨会上正式定名“高性能混凝土”并规定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可以认为高性能混凝土一方面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新改革,另一方面是现代建设工程对现代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特殊性能指标的新型高技术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原材料,设计合理的配合比;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能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工作性、结构性能以至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综合的优异技术特性,引起了国内外材料界与工程界的广泛重视与关注。
2基本概念
2.1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
HPC是在1990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概念。尽管各国学者都一直在对HPC的具体定义展开着热烈讨论,但至今似乎仍未达成一致,主要分歧在于所谓的高性能是否是一个十分全面的概念。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支撑的。除采用优质水泥、集料和水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外加剂。以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下列性能:耐久性、工作性、各种力学性能、实用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
2.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简称GHPC) 的概念是在强调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 的环境亲和性的基础上提出的。1997年3月吴中伟教授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会议上又指出,高性能混凝土应更多地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掺合料,更多地节约水泥熟料,提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的概念。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更进一步把传统混凝土设计和制备的每一个环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以加强人们对绿色的重视,加强绿色意识,要求混凝土工作者更自觉地从每个环节入手提高HPC 的绿色含量,或加大其綠色度,更严格、更有计划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加大对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高HPC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将对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使其更具有生态合理性。
2.3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
根据上述,基本可认定只要具有以下某些特征性能或全部性能的混凝土都可以认定为高性能混凝土,同时也是区别于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主要特征:
(1)提高耐久性。一般来说,混凝土只要其渗透性很低,就可以很好的抵抗水和侵蚀性物质的侵入能力。这是所有混凝土都必须注意在问题;
(2)优良的工作性。为了施工时易于操作并且保证质量,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填充性、可泵性和稳定性(抗泌水和抗离析性)来满足某种特定工程的施工性(如海底隧道、滑模摊铺路面混凝土、快速灌注浆材料等);
(3)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在设计时一般都强调低水灰比,其在按照耐久性设计,也应考虑抗压强度也是检验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还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制成不同强度等级且又经济合理的高性能混凝土。
(4)低潜变与低收缩性。高性能的水胶比较低,能提供水泥水花的自由水分较少,早期强度较高的增长率会使自由水消耗较快,在外界水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水泥水化不断消耗水分而自收缩产生微裂缝,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的经济性建立在水泥的強度效益、高生命周期、易施工之低成本上。由材料的观点看,其初始制造费用,的确比传统混凝土高,但从改善工作性、提高早期强度、提高结构耐久性、降低施工费用,节省工时、提高力学性能,减少购件尺寸与断面等所得之效益,可弥补混凝土的价格差,更具经济效益。
(6)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超早强、低脆性、高耐磨性、隔音、自呼吸性等。
3高性能混凝土配比优化
3.1原材料的选择
高性能混凝土具备足够的耐久性、工作性和强度,并且能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制得,其优越的适用性大大地扩大了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并带来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高性能的要求和配置特点,原材料对普通混凝土影响不明显的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就可能影响显著,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如下:
3.1.1水泥
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水灰比很低,要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水泥用量就要大,但为了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内部升温和减小收缩,又应当尽量降低水泥的用量。同时,为使混凝土有足够的弹性模量和体积的稳定性,对胶凝材料总用量也要加以限制,因此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的流动性能比强度更重要。高性能混凝土所用水泥最好是强度高且同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质量稳定性,并与目前使用的高效减水剂有良好的相容性。我国一般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号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一般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00 kg/ m3。水泥宜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
3.1.2细骨料
通常优先选用级配良好、干净的江砂和河砂,砂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另外还要控制砂中的杂质含量,比如云母、粘土含量过高不但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还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收缩性等其他性能。
3.1.3粗骨料
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良好、体积密度大的粗骨料;粗骨料除进行压碎指标试验外,对碎石尚应进行岩石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不应小于要求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5倍;粗骨料最大粒径宜小于25mm,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由于粗骨料表面粗糙,粒径适中,这样可提高混凝土的黏结性能;集料中的泥块、石粉、含量都要严格控制,其含量过高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引起混凝土得收缩裂缝。
3.1.4矿物细掺料
矿物细掺料(包括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天然沸石岩、磨细石灰石粉、石英砂粉等) :在配置混凝土时加入较大量矿物细掺料,可降低温升,改善工作性,增进后期强度,并可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抗腐蚀能力,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矿物细掺料掺在水泥中的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结材料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10%,硅粉不宜超过8%~10%。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550 kg/ m3~600 kg/ m3 。
3.1.5外加剂
主要指无需取代水泥而外掺小于5 %的化合物。外加剂的主要性能是改善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其中高效减水剂使得混凝土的水灰比能降得很低却仍可有很好的工作性。外加剂的掺量都很少,使用外加剂时应当延长搅拌时间,以得到均匀的混凝土拌合物。
3.1.6拌合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饮用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未處理的废水、PH值小于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
3.2 配合比设计计算
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设计作为主要指标,而不以强度设计优先。片面强调混凝土的高强度有可能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提高。采用低水胶比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等等技术措施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手段。
配合比的依据及确定按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CECS:207:2006《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陈建奎和王栋民是在建立普通混凝土体积模型的基础上,又推导出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公式和砂率SP计算公式结合传统的水胶比定则,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计算法。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算法的设计步骤如下:
普通使用的混凝土体积模型
Vw
Vc
Vf
Va
Vs
Vg
图中:Ve——浆体体积,L;
Ves——干浆体积,L;
Vw——用水量,L;
Va——空气体积,L;
Vc——水泥体积,L;
Vf——细渗料体积,L;
Vs——砂子体积,L;
Vg——石子体积,L。
导求得了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公式和砂率SP计算公式,结合传统的水灰(胶)比定则,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计算法。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的设计步骤如下:
配制强度
+1. 645σ
式中fcu,p——配制强度,MPa;
fcu,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2)水胶比
式中fce——水泥实际抗压强度,MPa;
(3)用水量
式中、——分别为水泥和细掺料密度,kg/L;
——细掺料在胶凝材料的体积掺量。
(4)胶凝材料组成与用量
(5)砂率及集料用量
式中——砂子视密度,kg/L;
——石子密度,kg/L;
(6)外加剂掺量
式中——坍落度为70~90㎜基准混凝土用水量;
——减水剂的增量系数。
混凝土组成材料比例(表1)
3.3配合比设计的优化
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
目前在我国制备高性能混凝土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 合理利用高效减水剂,采用优质骨料、优质水泥,利用优质掺合料,如优质硅灰、磨细粉煤灰和矿渣。采用高效减水剂以降低水灰比是获得高强及高流动性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措施;
2) 高标号水泥及相应的外加剂制备高性能混凝土;
3) 以矿渣、碱组分及骨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
4) 采用复合高效减水剂。
一般地在试验室配置符合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混凝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稳定在质量水平功能上就比较困难,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时所留的强度
可供调节的余量较小,这就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种条件、因素的变化,并且要根据这些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工艺参数。建议施工时采用高效减水剂后掺法,高效减水剂是与水泥反应的,最后加入石子可使水泥和高效减水剂充分混合均匀,有利于发挥高效减水剂的利用率。
4福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A6合同段试验室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优化
福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A6合同段起迄桩号K22+700~K26+059.044,全长3.359044KM,路线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城市规划北三环红线范围内,路线起于晋安区新店镇西园村,线路大致由东南向西北,设西园Ⅰ号分离式大桥﹑西园Ⅱ号分离式桥﹑罗汉山隧道﹑新店互通立交桥,主线在终点K26+059.044与福州绕城高速公路机场连接线相接。
一﹑设计技术指标
主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主要指标如下:
1﹑道路等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2﹑路基宽度:33.5米
3﹑设计速度:主线100 KM/h,匝道40 KM/h
4﹑荷载标准:公路-Ⅰ级
5﹑地震设防标准:VⅢ级
6﹑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它桥和路基1/100
二﹑设计概况
1﹑西园分离式大桥:为特大桥,全长1287.0m,上部结构采用10联3×30+(40+50+40)+4×30+4×(5×30)+4×30+(40+50+40)+3×30米连续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圆柱墩、椭圆墩配桩基础,长乐台采用肋板配桩基础,新店台采用板凳台配桩基础,采用D80、D160型伸缩缝。
2﹑ 西园Ⅱ号桥:为大桥,全长218米,左右幅错台,上部结构采用6×35预应力连续预制T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配桩基础、肋台配桩基础,设D80、D160型伸缩缝。
3、新店互通立交桥,共长4526.325米,由主线桥、4条匝道桥和2处琴亭桥加宽桥组成。
⑴、主线桥长1348.58米,桥宽16.5-21米,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左幅12联,右幅13联,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配钻孔灌注桩,0#台采用轻型桥台、扩大基础。
⑵、4条匝道桥:A匝道长167.7米,宽9米,共2联;B匝道长627米,桥宽9米,共8联;C匝道桥长704.465米,宽10.5米,共9联;D匝道长170米,宽9米,共2联。其中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配桩基础。
⑶、琴亭桥加宽桥2处:桥长均为80米,桥面宽12.5米~3.5米,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砼空心板,共1联。
4、罗汉山隧道:为双连拱隧道,长248米,位于R=1100米曲线上,界限宽度17.25米,净高5米,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进出口围岩以V级为主,洞身围岩级别以IV-Ⅴ级为主。
三、主要工程数量
1、路基工程:挖土方40661m3,填土方3187m3。
2、桥梁工程:桩基674根,计28023.1延米,35m预制T梁84片,现浇箱梁68联。
3、隧道工程:开挖土石方14.7万方,型钢1108T,钢筋2030T,湿喷砼8903m3,洞身衬砌17289m3,中隔墙微膨胀砼3542.5 m3,片石砼11937m3,防水板17063m2,锚杆107795m。
福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A6合同段高性能混凝土主要用于现浇箱梁,设计强度C50,混凝土方量为75710.16m3,施工工艺采用泵送。
4.1原材料的选择
4.1.1水泥:安徽海螺水泥厂生产的“海螺牌”P.o42.5,其性能技术指标见下表1
海螺P.O42.5水泥物理化学分析
(2)粉煤灰:福建同益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Ⅱ级粉煤灰
粉煤灰的物理化学分析表2
(3)细集料
中砂(Ⅱ区)产地:闽江,其性能指标见表3
4.1.2碎石
永泰石料场生产的13.2—19mm碎石和4.75—13.2mm碎石,掺配比例为7:3,符合4.75—19 mm碎石连续级配要求,其性能指标见表4
(5)外加剂: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JM-9砼高效增强剂。符合高性能减水剂标准要求,其性能指标见表5
4.2.3C5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抗压强度标准差σ=6.0MPa,强度保证率大于95%,则C50混凝土试配强度59.9MPa,设计坍落度140-180mm,对照以上指标,参考以往配制经验,计算出C50混凝土配比(表6)进行试配:
第一组:水胶比W/(C+F)=0.34,砂率为40%
实测坍落度170mm,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2410Kg,未超假定容重2%无需调整。工作性能描述:无泌水、离析现象,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一般,易密性弱。
第二组:水胶比W/(C+F)=0.33,砂率为42%
实测坍落度175mm,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2400Kg,等于假定容重无需调整。工作性能描述:无泌水、离析现象,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良好,易密性良好。
4.3試配结果与分析
根据试配结果(表7),两组配合比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施工要求,第二组配合比均优于第一组配合比。
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表7)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比强度还要重要,是保证混凝土现浇质量的关键, 因此根据工作性能及强度比较,选定配合比为第二组(优化组2):
Mwo:Mco:Mfo:Mso:Mgo:外
=162:417:74:734:1013:5.892
即 =0.33:1:0.177:1.760:2.429:0.012
5结论
5.1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材料与工程方面的难题需要解决,同时施工中还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5.1.1低水灰比,大坍落度
高性能混凝土一般要求低水灰比,水灰比一般都不大于0.4 (水灰比很低约为0.4 时,水灰比变化很小就能使混凝土强度不成比例地提高) ,但由于混凝土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坍落度很小,甚至没有坍落度,其成型和捣实都很困难,无法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应用。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比强度还要重要,是保证混凝土现浇质量的关键,如果用坍落度来表示,普通混凝土坍落度宜为70 mm~ 90 mm ,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40 mm~ 180 mm,同时该拌合物应具有体积稳定、不离析、不泌水等特性。
5.1.2 坍落度损失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掺加高效减水剂后的流动度可大大提高,可以由初始坍落度50 mm增加到200 mm ,但这种大坍落度只能保持十几分钟,此后坍落度逐渐减少,至1 h 左右便可能减少到初始坍落度,因坍落度减少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并影响工程质量。而混凝土从搅拌站运送至工地如果需要较长的时间,那么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坍落度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从而增加了高强混凝土施工难度。
5.1.3 混凝土足够的流动性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水灰比小,为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就要求有较大的胶凝材料总用量,但随着浆集比的增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会有所下降,混凝土的收缩也会有所增加。从耐久性的角度来看,必须有足够的浆体浓度和数量,得到良好的工作,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当胶凝材料用料太小时,不可能保证良好的工作性,使混凝土离析、分层,硬化后混凝土的薄弱界面数量将急剧增多,最终大大削弱混凝土抵抗腐蚀性介质侵蚀的能力。因此,没有足够的胶凝材料总用量,就不可能使混凝土耐久。很好地解决混凝土的流动性问题,就能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问题,就能保证混凝土
5.2高性能混凝土在性能上尚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的途径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是低水胶比并掺有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减水剂,从而使混凝土具有综合的优异的技术特征,但由此也产生了两个值得重视的性能缺陷。
5.2.1自干燥引起的自收缩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因为低水灰比或水胶比并掺有大量活性矿物细掺料,所以,其早期收缩开裂十分敏感。在混凝土内部水量较少的情况下,除水泥水化所需的用水量外,在孔隙和毛细管中的水也被逐步吸收减少,在没有剩余自由水的情况下,就形成了空的空隙,使水泥石的内部不再存在结合水的平衡。由于水泥石内部相对湿度降低而使孔中存在一定的气相,孔中水饱和蒸气压随之而降低,毛细管中水呈现不饱和状。在此状态长期结果下,随着水泥水化反映的进行使毛细管压升高而产生毛细管应力,使水泥石受负压作用,成为凝结硬化混凝土产生自收缩。另外,在掺入大量活性矿物细掺料,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自收缩,特别是硅灰的掺入。由于硅灰具有较高的火山灰活性,而增加了化学收缩。水泥在初期生成较高含量的凝胶孔的水泥石也会产生高度的自干燥而引起较严重的自收缩。由于硅灰表面积大、活性强,也会导致灰与搅拌水加速结合,使得孔隙缺水与内部相对湿度降低而增大了自收缩。
5.2.2脆性
脆性可以描述为混凝土无法防止的不稳定裂缝的扩展与增长。从混凝土承受轴向压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峰值后下降曲线段的陡斜程度可以反映出混凝土的脆性大小。由于高性能混凝土能提高集料与硬性水泥浆体的粘结,即改善了界面过度区,也使脆性有所增大。
5.3目前整体趋势及注意事项
混凝土科学属于工程材料研究范畴,是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应用科学,混凝土以其原材料丰富,适应性强,耐久性好,能源消耗与成本较低,同时又能消化大量的工业废渣等特点,成為一种用途最广,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水泥年产量超过15 亿t ,折合成混凝土应不少于45 亿m3 ,其中我国的混凝土用量约15 亿m3 ,伴随着高层建筑、海底隧道、大跨度桥梁等的飞速发展,一般的普通混凝土已远远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发展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流动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势在必行。
5.3.1由于高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混凝土稳定性、抗渗透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抗炭化性) 优于普通混凝土,在各种严酷环境下使用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高层建筑等,用高性能混凝土来代替普通混凝土,不仅可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5.3.2高强混凝土强度大且变形较小,从而使构件的刚度得以提高,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性能。
5.3.3虽然高强混凝土在成本上比普通混凝土要高一些,但由于减小了截面尺寸,减轻了结构自重,降低了钢筋用量,减轻了地基负荷,这对自重占荷载主要部分的建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 提高到C60 ,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30%~40%,受弯构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如此大幅度地节约建筑材料,从而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以年产15 亿m3 混凝土中有20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从中可节约资金,获得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梁柱截面减小,不但改变了建筑上肥梁胖柱的不美观问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积和有效空间,因而可获得较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在建设阶段通过节约混凝土用量,可以节约土地、煤、水、矿石、砂等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从而减少有害气体和废渣的排放,使用阶段可减少养护维修费用,实现能源节约的目的,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为首要技术指标的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其具有的优越性,目前在不少的重要工程中被采用,并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上平台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尽管在开发应用HPC的过程中, 一般都要使用高性能外加剂和性能优良的掺合料,一定程度可以起到节约水泥从而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效果,但HPC的提出者和在此之后关于HPC的争论者都没有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譬如,过分强调在任何工程中都使用高强混凝土,无疑是对宝贵而有限的地球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因此,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眼光来重新认识高性能混凝土。
6.结束语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对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指标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对节能、工程质量、工程经济、环境与劳动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可以预期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上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并取得更大、更多的技术经济效益。从目前的研究开发现状来看,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是:矿物细掺合料的科学分类和品质及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之间的相容性:高性能混凝土多组分符合材料的符合化超叠加效应;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韧性等等问题。相信在今后研究取得的成就必将使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7-2006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
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
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