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就在你身边

2014-02-18 01:11贝壳小卡曹卫
健康之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珍珍女儿儿子

贝壳 小卡 曹卫

父亲的作用,我觉得说白了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帮 他塑造一种性格,我认为对的教育方式,我会在家里强行推进。”

——爸爸:朱斌,38岁,IT工程师 VS 儿子:金津,6岁半

和孩子一起成长

宝宝在1岁至2岁之间,我没帮上什么忙,那段时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差,但出差期间,我会买很多婴儿用品带回家,基本上家里需要用些什么我都了解,就像那种小孩用的研磨勺、水杯、鱼肝油、玩具之类的,买了很多,有些还没用上就浪费了。最有用的是买了很多奶粉。自从有了孩子之后,自己就会潜移默化关注那些育儿知识。

这辈子活着就是为了他

有孩子注定会牺牲很多,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牺牲最多的是睡眠,每天定闹钟半夜起来看看孩子饿不饿,要不要尿,有没有蹬被子啊什么的。孩子长大了,外出游玩、聚会也不能像当初那么随心所欲,孩子是第一位的,以至于聚会时的饮食结构都改变了,要注意让孩子吃得清淡,蔬菜要丰富、少肉,再也不能像当初那么重口味。朋友聚会见面时间也少了,周末要么陪孩子上课,要么安排户外活动,或一起去看儿童剧。为了多陪陪孩子,有段时间我换了工作岗位,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人脉,一切从头开始。虽然孩子带给你很多烦恼,打乱了你的生活,也让你失去很多,但同时也会让你拥有很多,给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从他身上,我也在不断学习回到简单和本真。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他,这辈子,值了。

不能逾越的红线

比起来,孩子跟我爱人更亲,我爱人会叫他“宝贝、小心肝”,还会亲吻他,我说不出来也做不出来,最肉麻的也就是叫他小名和一些表扬。我对他要求比较严厉,他也更怕我一些。儿子小时候比较淘气,少不了挨一顿我的“胖揍”,那时我还因为经常打孩子和爱人常闹矛盾。仔细想想,我俩生孩子前很少红脸,有了孩子后,矛盾就不断升级。她带孩子的理念比较开放,她觉得小孩子想怎么成 长就应该怎么成长。我觉得适度开放可以,我也希望男孩子“野”一点。但开放不等于不管,我觉得必须严加管教,否则他长大了之后就没有约束力了,失控的话,跟放羊差不多了。基本上我身边很多同事和朋友,尤其是有男孩的爸爸都是“暴力”的,都会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有条明确的红线,越过红线肯定是要受惩罚的。

父亲的作用,我觉得说白了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帮他塑造一种性格,我认为对的教育方式,我会在家里强行推进,如果父母做得不对我也会说他们。我更注重的是带着儿子去体验,爬山、运动、或者去农村吃吃苦,我对孩子的要求是不能无理取闹、输不起。我想灌输给他这些观念,并潜移默化影响到他。

做普通人也是幸福的

我从不要求孩子弥补自己的理想,如果那样,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只要大方向不走偏就行,是不是考上清华北大我从不做过多要求。他将来做个普通人,能幸福就好。我们这一代人就活得不够自我,所以我不希望孩子活得有过多压力。说实话,我们并不认同国内目前的一些教育模式,我认为顺其自然更重要,我宁愿为他创造课外的、拓宽眼界的各方面锻炼,让他提升。

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的智商问题,而是情商问题,因为他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知如何处理,大人所谓的工作经验也是为了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但是小孩没有这种机会。如今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也不如当初我们小时候,需要大人更多后天的教导。

现在,我再也不强迫她,爱学什么学什么,假如可以重活一次,我绝对会选择散养的方式。”

——爸爸:王爱民,42岁,博士生导师 VS 女儿:熙然,8岁

既要富养,也需严教

女儿要富养

爱人刚怀孕时,我觉得要个男孩可能会好一点,比较皮实,经摔打。我父亲有个理论,女孩得富养,如果她小时候要什么没什么,长大了会贪小便宜。后来生了姑娘,也就“富养”了。我在我们小区一带非常出名,因为我有一个大背包,包里面就是个百宝箱,啥都有。一出门,我就要想着孩子吃喝拉撒睡这五件事,比如尿了就要想着多带件衣服;吃的东西要多准备几样,因为她比较挑食,每次我都会准备三四样吃食,连水果都准备好了。水,基本上矿泉水和热水都带,兑着一起喝。夏天还要多准备水,不光喝的水,洗手的水也要准备好。还要带上应急的药。有时候怕她在外面睡觉,还要带个小褥子。她喜欢的玩具也要备上,基本上不会缺什么东西……一直到孩子上小学吧,只要出门就要背上我的大包。总之,我会从物质上尽量满足她,基本她要啥给啥。光她的玩具就摆满了阳台上的柜子,她看见的,只要能给她买就给她买,甚至有好多玩具都没有开过包,孩子就长大了。

既是慈父也是严父

孩子生活和教育的事儿我操心得会多些,她穿的衣服、鞋什么的都是我买。小孩睡前爱听故事,但不要妈妈讲,她知道我有想法,随时能给她编出故事来。我编了一套一千零一层楼的鬼怪故事,每天一层楼,不讲不行,讲完了她说不可怕也不行。如果她真害怕了,就会蒙上脑袋继续让我讲。讲到现在我都没有素材了。后来我就跟她说,我讲一个你讲一个,或者我讲一段,让她往下接,就是为了鼓励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虽然生活上我比较宠着孩子,但比起妈妈来,孩子还是更怕我,不听话的时候,我该打还是打。现在孩子大了,我也不太打了。更多的是给她讲道理。 她也学会了跟我谈条件,如果满足了我的期望,我也要满足她的一个要求。这次期末考试,她跟我提要求,考到多少分就去农村老家,因为她最喜欢回农村老家,在野地里跑,看猪看羊,跟小朋友玩。

假如一切重来

以前,我希望女儿能精通琴棋书画,钢琴、围棋、书法、绘画班都给她报过,除了绘画,其他都半途而废了,理由是那些都不是她想学的。现在她比较有兴趣的班都是她自己主动要求报的,学得也比较好,都是要求动手能力的。像兵乓球现在我都打不过她。她在某些方面也还是有天赋的,比如做机器人,我没帮她,她只学了一周就把机器人搭起来,第二周开始写程序。现在,我再也不强迫她,爱学什么学什么,假如可以重活一次,我绝对会选择散养的方式。但是我还是会有一个要求,做事情要直接,要有始有终,逃避是没用的,只要开始做就必须做完。

未雨绸缪

我常跟爱人说,我们只能养女儿18年,上完大学她就结婚跟人走了。想到早晚必须面对的分离,我都会特别失落。所以,在我心里还是相对保守的思想,希望女儿学理工科,有一门技术,能养活自己,不用依靠别人。我和她妈妈也会给她留一些财产,够她这辈子衣食无忧的。我还偷偷建了一个博客,没事写点给她说的心里话,还有一些我的人生感悟什么的,希望将来她长大了,能记住和真正了解她的这个老爸。

我给予孩子的,更多的是让她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理性分析和勇敢尝试,这些可能是在妈妈庇护下成长的孩子比较缺乏的。”

——爸爸:张卫,45岁,大学讲师 VS 女儿:珍珍,16岁

不可替代的父爱

其实,我们家也没有明确讨论过,你负责孩子什么,我负责孩子什么,一切都挺顺其自然的。珍珍还很小的时候,她外婆和妈妈照顾得比较多。面对这么一个软软小小的奶娃娃,女人的确照顾得比男人得心应手。珍珍渐渐长大,她妈妈跟所有的妈妈一样,开始给她报钢琴班、舞蹈班、朗读班,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孩子上课,家长几乎需要跟着一起学,还有孩子的接送也是一个问题。她妈妈身体不太好,孩子的接送便都由我负责,老师布置什么样的功课也是直接交代给我,回家陪着孩子练习的任务,自然也就是我的了。从那时候开始,我跟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孩子就是生命的延续

看着她一点一点地长大,我发现她真的有很多和我相像的地方,例如,乐感好、记忆力好、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等等。我上大学时才买了一把破吉他,对着谱子自己学,她很小的时候听着音乐就会摇摆,所以我很高兴她从小就有机会学习钢琴。后来上中学太忙,她没有那么多时间练琴了,但偶尔放松时也会弹一弹。去年国庆的时候,我弹吉他,她弹琴,她妈妈唱歌,还给大家表演了一首《橄榄树》。另外,我还教她滑旱冰,她才4岁的时候,就是院子里旱冰滑得最好的女孩子了。这种时候,我真的有“孩子就是我们生命延续”的感觉。

教育,比妻子更了解孩子

现在,孩子的功课辅导也基本由我负责。因为我本身也是学校的老师,有寒暑假,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帮她安排寒暑假作息时间表,我都更能胜任。不过对于她的穿着打扮我就不行了,一般她跟着妈妈去逛街的时候,就是我独处的时候。到目前为止,关于孩子的配合和分工,我们夫妻俩还是觉得挺合理的。

当然,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和妻子也会有分歧。例如去年,珍珍面临高中文理分科的问题。我认为珍珍从心底是喜欢文科的,而且也更适合文科,可她妈妈却认为还是学理科好,这样更有前途。为这事儿,我们俩讨论了几天,各持己见,珍珍也有些犹豫。毕竟她还只有十几岁,听到妈妈说学文科以后工作不好找,自己也就害怕了。后来,我让她亲自把学文科和学理科的利弊都列出来,然后又帮着她分析,学文科以后她能够干什么,学理科又能够干什么。经过仔细的思考,她自己做出决定,报了文科。

上了高二过后,珍珍一直排名都在全班前五,要知道没分科前,她不过是前20名。她不用再花很多时间在她不喜欢的物理和化学上了,学习任务虽然同样不轻,可是她至少兴趣更大、信心更足了。妻子看到这种变化后,说:“果然还是你了解她。不过既然她学文科轻松一些,我们就应该提高要求,可以让她努力一下考清华北大。”我说:“你别老是给她下命令,你得引导她,只有她自己决定的事情,做起来才有动力。”现在,她基本同意我的教育方针。

相对于我认识的其他父亲来说,我对孩子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确更多。但我和孩子也不是无话不谈。例如,珍珍和同学产生矛盾了,或者有些女孩子的小秘密,她会很自然地找妈妈聊。而我给予孩子的,更多的是让她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理性分析和勇敢尝试,这些可能是在妈妈庇护下成长的孩子比较缺乏的。

他平和的性格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我也无能为力,只能认命了。”

—— 爸爸:瑞博,中国科学院客座教授

VS 儿子:瑞天逸,9岁;女儿:瑞雪儿,4岁

口述 妈妈:曹卫 ,珠宝设计师

爱就全身心陪他们一起玩

陪着孩子一起疯玩的老公

老公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陪着玩式的,而我会比较关注孩子吃饭穿衣等基本需求。估计是我的物质基础比较扎实,所以才有了老公跟孩子们的疯玩。比如说,他会陪着他们看那些看过无数遍的动画片,跟儿子一块搭lego,或者跟女儿一起给芭比穿衣梳头。他玩起来的时候,绝不是一边看报,一边敷衍的那种,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跟孩子们趴在地上或者一起窝在沙发里。如果他自己跟孩子们在家,基本吃得很简单,冰箱空了,就会跑到超市买面包香肠给孩子们做三明治,留出时间写东西,或陪孩子玩。

时间是老公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如果他肯花时间做一件事,那一定是很舍本的一件事。今年儿子过生日的时候刚好是学校假期而不是周末。结果老公就一整天没上班,陪着儿子请同学们吃午餐,然后去公园踢球。看得出他很享受这个过程,所以儿子晚上会很郑重地向他道谢。

儿子和女儿,教育态度大不同

儿子向来比较黏人,睡觉希望有人陪,现在还时不时溜到我们的床上蹭觉,不过每次都被爸爸劝退,看到儿子失望的神情,我会觉得他很可怜,不过不必担心,老公随后会拎着本书,凑到他的床上,给他讲故事。所以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承认有老公很大的功劳。他从孩子2岁起就给他们在法国文化中心的图书馆借书,到现在,儿子已经借过一千多本书了。相对来说,女儿比较独立,从小就自己睡觉,她甚至不喜欢在她睡觉的时候有人去打搅,所以她睡前的读书环节被其他的事情取代。

我个人认为老公对儿子比较严厉,而对女儿基本没有抵抗力。虽然他很反对我的观点,而是说男孩和女孩爱的方式不同。的确,他每周六一大早起床,带儿子去顺义踢球,每周二晚上去图画班接儿子,凡是他安排的活动,除非是自己踢球或出差,基本上都善始善终地完成接送任务。他会在自己喝啤酒或红酒的时候,也给儿子倒上一个杯底儿,所以孩子们的口味很成人化,比如他们喜爱苦味的黑巧克力,而不是牛奶巧克力。老公对此很欣慰,时常沾沾自喜,认为对孩子们的味觉培养很到位。他经常在喝酒喝咖啡的时候和儿子谈天说地,所以儿子始终觉得跟他更有的聊。对女儿的态度,那就不用说了,俩人天天像演电影一样在我们眼前表演。他一进家门,女儿会嗲声嗲气地喊爸爸,然后老公也用同样的口气喊着女儿的法文名字,然后把女儿捧在手里,俩人亲来亲去的,一般人看了都吃不消!他会对儿子大声批评,但对女儿永远细声细气,如果女儿犯错误,他就会用很夸张的那种很难过的语气喊着女儿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孩子们说:爸爸更好

和所有法国人一样,老公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化优越感,同时,他也很重视孩子们的中文,虽然他背后曾抱怨中文很难学,不过他一直灌输孩子们他们的母语是中文,法文是他们的第二语言。

我原本以为我照顾孩子们的起居,孩子们会更喜欢我,但是有一天,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他们觉得爸爸更好,妈妈爱发脾气。这真是给我当头一棒,虽然我不愿承认,但是老公对孩子的确比我有耐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我的感觉是我把活儿都干了,他把奖都拿了。虽然有时会觉得忿忿不平,不过有句老话,叫性格决定命运。他平和的性格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我也无能为力,只能认命了。

猜你喜欢
珍珍女儿儿子
打儿子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第一次照顾妈妈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珍珍的新家
儿子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