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2014-02-18 08:20张弢于晓静唐田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西洛动脉血血小板

张弢于晓静唐田

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二科,辽宁大连 116001;2.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 563003

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张弢1于晓静1唐田2

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二科,辽宁大连 116001;2.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 563003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1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前列地尔组,西洛他唑组,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组,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ABI)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前列地尔组有效率为70.0%,西洛他唑组有效率为66.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效果优于单药治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与西洛他唑相当,二者联用效果更佳。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前列地尔;西洛他唑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是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情重,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常见原因,前列地尔通过改变细胞内皮功能,西洛他唑具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从而达到扩血管的功能。该研究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1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45~75岁,平均(61.9±10.5)岁,病程(9.26±1.36)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患者有肢体麻木、下肢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冷沉重感中的任一症状;②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血管病变;③四肢的多普勒测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9。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②有出血性的倾向或者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等;③合并糖尿病足溃疡者;④入选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他扩血管药物者。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前列地尔组,西洛他唑组,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组,每组50例,3组患者的性别、病程、血脂、血压、年龄、血糖、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150例患者均给予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治疗,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前列地尔组静脉给予前列地尔,10 μg/d,西洛他唑组给药西洛他唑,100 mg/次,tid,口服;联合治疗组在给予前列地尔基础上,同时口服西洛他唑,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肢端麻木、发凉、发绀、静息痛明显改善或消失,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2倍或2倍以上;有效:肢端麻木、发凉、发绀、静息疼痛部分改善,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1倍或1倍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150例病例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②测定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踝肱指数(ABI)。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前列地尔组疗效与西洛他唑组疗效相当(70.0%vs66.0%,χ2= 0.192,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90.0%vs70.0%,χ2=7.01,P<0.05;90.0%vs66.0%,χ2=7.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3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和ABI变化

3组治疗前后比较,足背动脉血流量和ABI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地尔组和西洛他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前列地尔组、西洛他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3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ABI变化比较(±s)

表2 3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ABI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前列地尔组、西洛他唑组比较,#P<0.01。

组别例数足背动脉血流量(m.s-1.mm-2)ABI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西洛他唑组前列地尔组联合治疗组50 50 50 0.53±0.14 0.53±0.15 0.51±0.13(0.63±0.15)*#(0.64±0.14)*#(0.81±0.79)* 0.80±0.08 0.78±0.09 0.76±0.09(0.96±0.07)*#(0.97±0.06)*#(1.09±0.07)*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管壁弹性降低,使管壁脆弱或增厚变硬,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目前,在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PAD的患病率高达19.47%~23.80%。PAD不仅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还是导致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AD可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PAD患者在确诊1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达21.14%,与已发生心脑血管病变者再次发作风险相当。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血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凝血与纤溶失调等因素有关,其中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常见原因。

前列地尔对动脉血管舒张有促进作用,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它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来修复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肢体循环障碍: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游离钙,抑制血管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达到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继而激活血小板膜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多,抑制血栓素A2(TXA2)的释放,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前列地尔保护动脉内膜的屏障,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提高全身动脉血管cAMP水平,抑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进一步发展。研究证实前列地尔具有靶向性,能特异性作用于狭窄的动脉血管,减少下肢动脉血管的阻力,使下肢动脉血流增速,进而显著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是现在认可的治疗末梢动脉疾病的有效药物。该研究发现,应用前列地尔后PAD的症状明显缓解,足背动脉血流量及ABI较前均增高。

西洛他唑可抑制环磷酸腺苷降解以及转化,能升高环磷酸腺苷的浓度,且它是是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尚可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性,能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同时可降低血管平滑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用来扩张血管,增加肢体循环血流量,疏通全身末梢循环,是前期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药物之一[2]。该研究发现,应用西洛他唑后PAD的症状明显缓解,足背动脉血流量及ABI较前均增高,与O'DONNELL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该研究发现,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西洛他唑后,患者肢体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比用药前显著改善,足背动脉血流量及ABI较前均明显增高,与赵静[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时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两药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药使用,不仅能扩张血管,还可改善血供,进一步降低血液粘滞度,最后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疾病进展,目前由于前列地尔只能静脉点滴,西洛他唑可长期口服,使获得的疗效长期而且比较好的维持下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永恒,何利平,王椿,等.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3):155-158.

[2]JI X B,HOU M.Novel agents for anti-platelet therapy[J].J Hematol Oncol,2011,4:44.

[3]赵静,张建.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2,4(4):172-174.

R587.2

A

1672-4062(2014)05(b)-0012-02

2014-02-16)

张弢(1977.11-)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生,研究方向: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猜你喜欢
西洛动脉血血小板
勘误声明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HPLC法测定西洛他唑分散片有关物质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药内服加足浴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34例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