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研究

2014-02-18 02:26宋慧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13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宋慧芳 任 艳 王 驰

营口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营口 115000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开始普遍关注糖尿病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接收住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与6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现作以下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接收住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与6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6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所有患者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5.3±2.7)岁,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史。而其他6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均在32~7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0.3±2.7)岁,符合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标准。同时,6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换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病史,将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排除在外。对所有的120例观察对象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

1.2 方法

将仪器探头从患者的颈动脉起始处开始,沿着血管逐渐的由下到上,进行纵向及横向的扫查,在扫查过程中,对患者的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其颈外动脉进行严密的监测,观察是否有斑块形成及形成部位[1]。同时,测量患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最后,对所有患者实行血液生化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对照组60例患者的颈动脉呈现出典型的“双线特征”,而观察组60例糖尿病患者有10例患者内膜增厚,42例患者有斑块形成,相较与对照组,膜厚度明显增加,且斑块的形成率也高,如下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颈总动脉检查结果

观察组中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在动脉管壁增厚、官腔不同程度的狭窄情况,且患者管壁层次结构模糊,血流边缘不规整。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粥样硬化的发生的机制指的就是患者的血液与动脉之间发生非正常关系,而糖尿病患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有三个方面:一高血糖。高血糖对血管细胞容易造成直接的损害,进而引起患者的血小板的凝聚,而细胞外基质的糖化也可能会引起患者细胞的纤维交联,并减弱其弹性;二脂质异常。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极容易发生异常改变,若持续高血反应就会导致患者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增生,而其被吞噬以后就会发生细胞内的胆固醇聚集的情况,并且形成泡沫细胞,加快了糖尿病患者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2];三高胰岛素血症。该病症在糖尿病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其中胰岛素会促进患者的动脉肌细胞发生分裂,从而导致增殖情况。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动脉IMT 发生明显增厚现象,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早期现象,比患者的相关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还要早。同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若没有造成患者的动脉官腔破裂,那么在此之前,它的病变主要就是发生在患者颈动脉的内膜层,而这也就说明了糖尿病患者的粥样斑块是与患者的动脉壁中内膜的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的[3]。本研究的结果中可明显的看出,观察组中60例糖尿病患者的的动脉IMT 明显发生增厚症状占了96%,明显比对照组高。同时,在观察组中有70%的患者的有斑块形成,这也就充分的说明了糖尿病患者是极有可能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综上所述,利用超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治疗,从而更好的保障该类患者的生命健康治疗,该项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4]。

[1]江翠华,储继志,汤燕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9,4(10):278-279.

[2]陶丹丹,梁莉,寇海燕,等.超声在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4(15):567-570.

[3]吴凤芸,张宇虹,苏本利.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4(8):360-363.

[4]张文云,甄景琴,殷春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09,9(29):971-972.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