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每次上课先用3到5分钟时间让学生唱唱英语歌,用英语做游戏、做值日生报告,或者演绎小品,模仿新闻、天气广播等。上海浦东区从2000年开始在全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强调把外语应用到生活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该区中小学生英语成绩在全国中小学生英语大赛中成绩很好。但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的外语教学中依然没有广泛推行着重于实际应用的教学法,导致难以摆脱学习效果差的局面。
第二语言重在日常应用
从2011年9月开始,浦东的41所中小学迎来了30多位外教。政府买单、以项目化的形式把外教请入普通中小学的英语口语课堂。与外国人直接交流是否困难?浦东的中小学生们对此很适应。
上世纪末,上海市开发、开放浦东,外资、外企、外宾纷纷涌入,各种国际会议选址浦东,张江等高科技园区的落成,使外语成为浦东的第二语言。客观环境要求浦东把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第二语言教学被浦东确定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功能定位。
在现实环境要求之下,浦东只好改变外语教学思路,把英语作为在实际中加以应用的第二语言来学习。该区在英语教学中强调实际应用,突出口语训练,注重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超常规发展外语教育。从应付考试向培养学生外语综合素质的转变,使外语教学改革走上了正轨。英语教材一纲多本,从幼儿到中小学有上海一期课改教材、牛津英语(上海版)、E2儿童美语、朗文新综合英语、SBS等多种教材,适应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从教育评估上向“开口”倾斜,规定小学进行以“听力”“口语”各约占一半的情景式训练,从中学预备年级开始再增加“语法”“阅读”“写作”的专项训练,到高三再进行较高层次的“翻译”学习,以“口动”带动“笔动”,注重运用。
浦东英语教师潜心研究语言学习规律,努力设法使得外语教学模式多样化。他们承担了《儿童英语教学及其管理的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英语教与学交际、发展、创新模式探究》的国家级课题,提出了幼儿园、小学至高中独特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并确定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英语词汇量,分别从400、1200和1800个单词扩大到1200、3000和5000个单词。目前这一目标已经顺利实现。
“疯狂”的课堂
第二语言重应用,对中小学生来说就是重口语。第二语言教学是怎么进行的?浦东中小学的英语口语课堂上有点“疯狂”:想回答问题要分组竞赛,以“石头剪刀布”游戏来决定谁先抢答,以“射箭”游戏来赢取大礼品……每一分钟都有小手勇敢举起,每个正确的回答后都有全班的喝彩,抑或还能看到外教逗笑的搞怪表情,学生还会得到教师的拥抱。就这样,在游戏与互动中,一堂35分钟的课程不知不觉走到尾声,学生们轻松地记住了初次见面的问候语。
浦东的外语教学一切围绕实际应用,中小学校不惜为此花大力量营造氛围。浦东新区福山路外国语小学设置了本校的外语节,在外语节上安排全校学生体验异国文化,跳起了宫廷舞。随着欢快的《莫扎特G大调小步舞曲》响起,男生穿着灰色毛衣、白衬衣、领带、黑皮鞋,女生们都穿着藏青毛衣、白衬衣、格子裙、领花、黑皮鞋,在操场上跳起奥地利宫廷舞。
在林苑小学教师张海燕的英语课上,还安排学生进行这样的小型采访活动,由小组内一个同学准备发言,其他成员采访,或者一个小组准备发言,其它小组进行提问采访。张海燕介绍说:“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同一时间内多数学生乃至全部学生参与发言,打破了过去一人发言全班听、优生发言差生听的局面。不论是全班性的合作,还是二人合作或多人合作,都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在张海燕的课堂上,差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人人参与降低了差生的心理压力,思维堵塞时,伙伴或老师帮助疏通;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得到援助;有了学习成果,可以得到表现的机会。
一门心思跟“规范”较劲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曾这样谈到外语学习:“不要把母语和外语对立起来。”对此,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院长孙建中是这样理解的:“第二语言就是人们在母语之外,生活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往往是出于社会交往和工作需要而使用的语言。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职业性,要求学生具有用外语思维和用外语口语表达的能力。”
一个看似矛盾的事实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看似要求更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降低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可以用母语与人自如交流,而为什么很多学了十几年英语的大学生,却连简单的对话交流都困难呢?这是因为,幼儿置身于一个应用语境中,说话是为了实际交流。这一过程的顺序是先会说,再正音、纠错(语法句式),再规范着说。这符合了认识的一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所以孩子们“学得快、学得没障碍”。
而在全国现行的外语教学中,却是把外语本身当成研究对象来教学,学习程序与实际应用恰恰相反,先学语法、句式和时态等语言规则,想让学生一开始就说一口规范的、标准的外语,怕说错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成了学生学习外语的障碍。学生们一门心思跟这些“规范”较劲,“语不规范、死不张口。”哪里还敢说话?就是说出来了,恐怕也不会是“口语”,顶多是用嘴巴说出来的“标准的书面文字”,把英语说成了文言。这显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造就一批批哑巴外语“高材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学习第二语言和幼儿学母语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可以由教师安排将幼儿学说话的过程加快,并通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概括和把握语言特点等优势,让语言学得更快。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不特别追求语法正确、口音正确,学生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更小。
不断规范与修正
浦东新区这种第二语言教学这么好,为什么少见推广应用?《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学习,但不利于教学方考试考察,所以在各省中小学中少有推广,在应用中也难有提升。endprint
由于不强调规范语法和标准发音,这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在开始阶段基本无法用现有的考试手段来量化教学成果。孩子学了大半年,什么都没学会,或者学的全是错的怎么办?这也是学校和家长最担心的。
深圳并未推行第二语言教学,但是一些当地家庭自发进行实践,加入国际双语家庭邮件组。这个互联网上的学习小组有800多个家庭分布在世界各地。深圳“双语家庭宝宝”唐北辰在3岁的时候已经掌握1600个英语单词,中英文动画片在他看来毫无区别。他的母亲是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她认为第二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双语教学,而中国很多人基本都是在双语——汉语方言家庭长大的,普通话就是大家的第二语言——因此适应双语环境早有经验。唐北辰的母亲表示:“外语和方言没有本质区别,我国许多方言之间不能通话,而西方不同语种之间可以互相理解。如果我国各方言都采用拼音记录口语,汉语方言之间的距离比西方不同语种之间的距离还要大。”
95%的英国人说话都不是标准的BBC口音,美国的口音从来都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而澳洲或新西兰的英语口音在受过教育的英国人的耳朵里是最粗俗不堪的。世界上54个英联邦国家和地区中有40多个使用英语,各地区的英语彼此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异。我国学生使用国际音标教学,英语反而谁都听得懂。但过于强调发音标准限制了我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度。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孩子的英语是不断规范与修正的。一个孩子在学外语的前5年经历的几位教师的口音可能都是不标准的,但是差距大其实是好事,可以帮助学生适应不同口音。当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接触到大量英文书籍、电影、广播和电视节目,其口音和语法会不断修正,英语水平会不断提升。
缓慢而扎实地先学多、再学对的教学过程,需要在从小学到初中9年的时间里缓慢地从错到对,该过程中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进行考试考评。这是限制这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在我国推广的第一个原因。
瞻前顾后教不好外语
英语初步学成后接触不到更多英语应用机会则是限制我国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又一个关键难题。学语言的目的是交流,但在我国,英语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是中国学生学英语的第二个现实障碍。这也使得中国的英语教学不能放手施为。
北京四中退休教师、ESL(即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讲师丁杰认为:“学习英语的真正兴趣,决不会产生于肤浅的哄孩子的玩意中,而在于进入真实的英语世界。”英语辅导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包天仁一直提倡解决对英语教学类型的认识,即中国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TEFL)还是二语教学(TESL)。包天仁认为,第二语言教学就是在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母语以外的一种语言的教学,例如中国人到英语国家留学、工作、生活,为了生存和融入当地社会而学习英语。这种条件下的英语教学叫第二语言教学。又如一些原英属殖民地国家独立后,英语仍是当地人民使用的主要语言或官方语言,在这些地方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也属第二语言教学。但是现实中中国学生在中国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完整的英语应用。这使得英语学习者在初步学成后难有进一步提高。
包天仁非常赞成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但他觉得,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一直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兴趣随着能力的提升是要升级的。教学中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必须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英语世界。这是最让中国的英语教育者纠结的。
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双语学习研究中心张志远教授说:真正意义上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不仅在英语课上学英语,也要用英语教其它课程。要放手让学生接触英语、应用英语。学生学好英语,真正的压力不在学生而在教育者。英语的“天空”是不可控的,如果放任学生遨游在英语世界的广阔海洋中,则无法监控学生思想。这才是我们的教育者瞻前顾后、不能把英语教好的真正原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