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都做出了“去除糟粕,保留精华”的改革,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化学课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中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中学化学实验在传授基本化学常识的同时,在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方面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作用并没有实际发挥出来。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当下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动手动脑能力差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实验;动手动脑能力
一、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动手动脑能力差的表现
1.操作不规范甚至操作错误
化学实验会用到十几到几十种实验仪器及试剂,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分不清烧杯与烧瓶,更有甚者分不清镊子与夹子。所以,在实验中,学生常常“张冠李戴”随意装配试验装置,或者“丢三落四”省略或跳过规定程序,亦或是手法生硬,造成试验试剂的浪费,严重时甚至造成烧、烫伤。
2.无试验结果或结果错误
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化学实验以严谨、精确为根本出发点,要求严格遵照实验步骤与试剂使用参数,否则实验结果就会千差万别。然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差不多”、“大概齐”的思想,再加之操作程序或设备组装不规范,常常会没有实验结果或者实验结果错误。最后,学生只能照抄别人的实验报告来“应付”老师,没有真正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不能合理控制试验时间
当今中学生年龄普遍在13~15岁左右,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他们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而在实验课上,有很多仪器和试剂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因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将大量时间用在“探索”试验以外的事情上,最后导致时间控制不好,无法完成课程目标。在观察“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的现象”实验中,有些学生认为试验过于简单,因而开始“开小差”,将碎纸片、头发、零食等其他物品进行燃烧,而后放入试验仪器中。这种“取乐式”的实验态度,最后是无法达到“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目的。
二、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动手动脑能力表现差的原因
1.“唯分数论”的应试体制,无法提起对实验课的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十几年的时间,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还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教育之中,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家长,一门心思放在分数的提高上。所以,即便化学实验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具有培养学生长远发展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现实利益考虑,学校、教师和家长大多还是认为实验在提高分数上的“贡献”远远不如多做书面练习来得快,最后导致化学实验的“不受待见”与“边缘化”。
2.学校硬件落后,无法保证实验的有序足时开展
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规模虽然逐年扩大,但是教育资源差距还是存在的,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根除。很多学校由于资金短缺,无法购买实验仪器,或者有些学校根本连实验室都无法配备。最终的结果就是化学实验课无法正常开设,还只是停留在书面,只能靠老师讲解,学生“想象”。没有直观的观察与操作,又何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有些学校,虽然能够正常开设实验课,但是由于“考评”、“月考”、“期中”、“期末”等安排,常常会挤占实验课的时间,导致实验课无法保时保量保质完成。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挥者,而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大撒把”,让学生“放羊”。化学实验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一点就是具有相对的危险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认真负责,才能确保学生在学到基本化学常识的同时,既能够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又能确保自身安全。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本身责任心较差,在实验课上先简单讲授一下实验原理与步骤,让学生抄好“标准”答案后,就让学生“自由”试验,最后出现实验安全事故。或者教师责任心 “过强”,完全不让学生接触试验器具或者药品,生怕出现安全事故,最后好好一堂实验课,演变成一堂“在实验室进行的文化课”,并不能真正发挥出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还有些教师责任心不错,但是实验操作能力较差,自己都无法完成实验,更不用说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了。
三、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动手动脑能力的措施
1.制度支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说明没有良好的制度支撑,任何改革都是一纸空谈,没有落到实处的根基。这里所说的制度,一方面是指教育改革制度,另一方面是对学校、教师、学生全方面的考核制度。教育制度改革是民生大计,完善的教育制度应该抛弃传统的“唯分数论”思想,鼓励学生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在这一点上,新课程改革是十分及时、有效的。而对学校、教师、学生全方面的考核制度是检验新课程改革成果的有效手段,只有全方位考核学校是否真正落实教育改革政策、教师是否真正改革教学手段、学生是否真正提高学习兴趣与水平,才能及时发现哪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与短板,才能及时进行改正,为我国教育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学校落实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根据地,学校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制度政策是真正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应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而不是“一切为了升学率”,或者“一切为了先进学校考核”。要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保证学校化学实验课的保质保量足时完成。而对于真正有现实困难的学校,应向上级部门或相关机构申请资金补助,购置试验设备,让本校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拥有相同的学习资源。同时,学校应该将对教师的评审落到实处,真正考核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以此来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3.教师实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优秀的教师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强责任心,确保实验课有序开展。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是认真负责、素质过硬的全面发展型教师。化学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化学教师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责任。而化学实验又不同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常常接触到酒精、硫、火焰、酸等危险品,因此,“马大哈”的化学教师是要不得的。当然,教师不能为了避免事故而不让学生接触实验试剂和设备。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实验能力必须过硬,这样才能正确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
(2)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容易出现的差错,及时给出解决方案。
(3)善于使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新生代的中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掌握程度十分娴熟。因此,使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既可以增强实验课的直观性,完成一些实际实验达不到的效果,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可以通过动态FLASH展示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差别,同时动态效果图还能生动地展示氧分子与氢分子如何结合形成水分子。这样在增加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彩云.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学生之友,2012(2)
[2]王剑华.初中化学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考试:教研版,2012(11).
[3]殷登会.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