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珍
【摘 要】兴趣是人类行动的一种有效助力,纵观近代的一些发明家和数学家,都是因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产生兴趣,才走上成功的道路。唤起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先导,是培育智慧和成才的前提。它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上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其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就会全神贯注,显得主动而有创造性;没有兴趣就会精神萎靡,对事物缺乏主动性和热情,从而大大降低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此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需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探求新事物的一种动力。“兴趣教学”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把学习当成乐趣而不是痛苦,他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施兴趣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那么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简单的总结如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也要有好的开端。好的开端往往能为一堂优质课打下成功的基础。小学语文课,一开始就要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使学生受到启迪,感染,激发他们的听课情素,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导语设计有很多方法,或者联系旧知,或者回想生活,或者巧设悬念,或者引问求答,或者游戏活动,唱歌或者猜谜,唱歌。但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教师要善钻教材、善研教法
善钻教材是指教师掌握了钻研教材的规律,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力求做到师生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统一,知识与能力统一,认识的构建与情感教学的统一。要做到这些就要找准学习目标进行导向,找到可供创设的情景进行整体感知。透析课文内容结构,上下文关系,将课文分层,从而引导学生分层操练。进行精讲点拨,整体巩固,质疑解难,反馈调控;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会学”,并形成一定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
善研教法是为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要力求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那么教师既要研究学生又要研究自己。研究学生是从认识规律去达到教师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意志、情感的目的;研究自己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在教学中扬长补短,在钻研教材,吸取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带有个人特色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有多种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教育中是最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最富于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行之有效。其次,还有“表演教学法”等等。
三、 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需要用过多的文字叙述,在课堂上,从学生的反应,课堂的气氛就足以体现 教师要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如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上我采用的是“游戏教学法”。我在教学“g、k、h”时,在教具制作上,准备了小鸭子、小蝌蚪的卡片。在做游戏时,让每个同学都得到一张卡片作为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让学生都能在学习上提起兴趣。当然,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教师的要求,教师就应该因人而异,找出每位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而不是根据他当前的表现进行批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积累,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学习的动力,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兰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初探》.《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第8期
[2]胡丽萍.《浅谈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法的运用》.《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年第8期
[3]李丽虹.《谈谈关于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年第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