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党堂
【摘 要】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是目前农村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分析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从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探究构建新课改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们学习教学内容、发展个人潜力以及提高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建立高效优质的教学课堂成为当前的首要话题。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们学到知识,懂得如何去学习,因此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学会知识。评价教学课堂的质量,首先要根据其是否能够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能够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其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学课堂效率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和谐所致。也就是说,问题是两面的,教师与学生都是存在问题的。
首先,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问题有:①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式陈旧老化的现象,上课过于死板,没有任何创新可言,怕给学生带来困难而造成教与学完全脱节的现象。②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教师对于教学的评价太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学生们在课堂中以及平时的努力与进步,不能够给予学生科学客观的评价,造成课堂教学的重心偏移,大大降低了教学课堂的效率。③教师备课时,太过于重视教学内容方面的准备,而忽视了对于在教学课堂上如何与学生们实现互动,缺乏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致使教与学不合拍。
其次,学生们在学习方面的问题表现在:①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有的学生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的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了,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教师费了力学生学习却不见效果。②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
二、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并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也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语文成绩不好,是由于对语文缺乏兴趣所致。所以教师首先在教学中成为一个“趣味”实足的教师,语言幽默,丰富,有感召力;课后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服其人才能信其道。其次要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
2.和谐师生关系是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同样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极大地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理解每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进一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到学生中间去,做平等中的首席。班级管理,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相互构建。这对学生来说,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主体性凸显,个性张扬。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独立积极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律。特别要尊重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使其健康发展。老师的引导,在教学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如何做人,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改高效课堂才有可能形成。
3.变革教学方式是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革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组织者和设计者,整合多种资源,使课程成为一种动态的过程。那么,广大农村教师要进一步树立观念,基于教材,敢于突破教材,超越语文课堂,结合农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精选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化生活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第一,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丰富人文素养,提高学习语文能力。鼓励自主化学习,阅读,自主写作业建立多元评价制度。尤其网络等媒体为个性化学习带来许多帮助。更大更全面的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合作学习。团结协作是当代社会对人才所具备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意识,以及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的品质和社会交往的技能,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小组解决,甚至可以就不同观点开展辩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更加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能力会得到全面提升。第三,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突出探究性,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调整、改革并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放课堂,优化社会实践是语文高效课堂的必备手段
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把相关教学内容实践化、生活化,进行设计,鼓励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躬身实际生活,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生活的技能,同时他们能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个空间,创造一个平台,开放思想,开放语文课堂,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农村,体验生活,将自己所见、所闻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认知水平又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到田间地头,当一回农民,种一回地,让学生体验劳动者的艰辛与崇高。这样的实践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陶冶情操,原因是自己亲历取材、立意、构思,布局等环节,这样才有好的作品诞生。
总之,农村教育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奋战在艰苦农村的一线教师身上,任重而道远,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更是我们探讨和研究的主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张秀芹.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课堂导入例谈[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2]盛红斌.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J].学周刊,2013(11)
[3]郭培凯.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4]胡范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改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结题论文,课题批准号:DX[2012]GHB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