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2014-02-17 22:14:49洪生英熊华英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开放性分数作业

洪生英 熊华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继续和必要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況,并据此总结本课得失、制订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作用。

目前,数学作业的布置经常出现经下情况:

(1)作业量多,效率低下。不少教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做了书上的,还要做“每课一练”,练了“同步”还得练“星级”……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误以为“熟”才能生“巧”。学生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应会这些繁多的课外作业。久而久之,势必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过分增加被劳度,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作业完成的质量低下,影响了学习效果。

(2)形式单一,阻碍发展。一直以来,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多数,而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类的作业所占比例却微乎其微。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3)主张统一,忽视差异。教学中,教师为了图方便,习惯布置统一的作业内容,无视学生的个性与认知差异,搞“一刀切”“齐步走”的作业,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状况,使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述现象说明,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把握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无效的问题,既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又能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练习的设计有效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让数学作业的布置也体现这一基本理念,改变过去作业布置是教师的“专利”模式,使其成为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共同参与数学活动的一个试验区,从而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而,新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兼顾着巩固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双重目标,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设计“娱乐性”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枯燥死板的计算题后,常会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学生的新知获得巩固,但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又如我在教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设计了找“胞弟”这一“娱乐性”练习。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写有分数的卡片,当老师出示一张分数卡片时,要让学生判断自己手中的分数是不是和老师手中的分数大小一样,如果一样就赶快高举分数卡片并大声说出这个“胞弟”是怎样由“胞兄”演变而来的。我出示1/3,一个手里有3/9的学生就很快地高举卡片说:“因为分子和分母都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另一个手里有2/6的学生马上接下去说:“我的分数也是老师的“胞弟”,因为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了2,分数的大小不变。”……也有学生会出现错误,老师就利用错误讲评注意点,同样能收到好效果。我实践下来感觉这个练习设计可行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浓,训练度密,参与面更广,能受到全班学生的欢迎。当然最终的效果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二、设计“操作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如案例,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又如教学“简单的统计”后,我没有复印大量的统计表让学生填写,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统计某一类事物,并制成简单的统计表。还可以根据你所统计出的数据发表你的看法或提出你的意见。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都很喜欢这次作业,连平时一直作业拖拉的学生也早早的完成了。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不同,社会经历的不同,兴趣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而我设计的这题既让学生记忆深刻,牢固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这个知识点,又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像这类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既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创造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调查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样的开放性练习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特别强调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开放性分数作业
分数的由来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40
快来写作业
可怕的分数
趣味(数学)(2019年12期)2019-04-13 00:29:08
算分数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寻求开放性道路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18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
天一阁文丛(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