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进荣
【摘 要】背诵是一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常用手段之一。语文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技巧和策略,组织灵活样的背诵方式,才能提高语文背诵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背诵
背诵是学生进行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但实行素质教育以来,这一传统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却被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冷落,被视之为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产物。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以及他们口头和书面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语文背诵教学的重要性
1.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的首要作用就是交际,离开了交际,语言就是一架躯壳,毫无意义。语文是我们的母语、第一语言。在习得过程中,由于有必要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再加上母语的正迁移,让学生感到不太吃力、效率较高。而背诵使学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学习熟练母语的语言环境,十分有利于他们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2.利于深化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是语言的内涵,离开了文化,语言就是一潭死水,空洞乏味。语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熟悉的语言,让学生多进行语文背诵,会使他们不断地汲取、消化许多体现文化、反映时代的鲜活的语言材料,并且烂熟于胸、铭记于心。背诵不但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汲取了文化营养、习得了语言本身,而且获得了文化的熏陶。
3.利于提高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记忆是思维和想象的基础和仓库。如果学生的脑子中没有任何的语言材料的储备,空空如也,那么他们就无法用语文进行思考和表达,更谈不上创新和想象。
二、提高初中语文背诵教学的有效途径
1.应该选择精美实用的背诵材料
无论是课内或是课外的背诵,材料的选取都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原则。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1)选材要语言地道、文笔优美,最好为文化名人所写。
(2)题材要广泛。如文言文、故事、寓言、名言警句、名人演讲、名著片断、影视对白、国学经典等,不仅语言精湛,而且寓意深刻。
(3)选材要难度适中,长短适宜。不能太简单,也不可太难,尤其是篇幅不能过长。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的文章最适合作为背诵和复述的材料。
(4)设置背诵任务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考虑到他们接受能力、语文水平的差异,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征进行差异化教学,以免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采用多种背诵策略有机结合的方法
通常在语文背诵的过程中,学生采用的都是自然背诵法这一最基本的背诵方法。为了提高语文背诵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自然背诵的基础上教授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
(1)联想背诵。通过联想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以增强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例如利用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关系等。联想可以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并把它们联系起来,增强记忆,对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2)关键词提示,也可以成为线索法。在自然背诵的过程中,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作为线索作为背诵提示,由于关键词在被送材料中具有点、线、面的连接作用,因此有助于学生回忆和提取信息,便于他们调动积极的思维,从而提高背诵的有效性。
(3)听录音背诵。
3.采用灵活多样的背诵形式
背誦方法不仅多种多样,背诵形式也同样形式各异。教师应该结合背诵材料的题材类型、语言风格、主题思想等安排灵活多样的背诵形式。例如:
(1)接龙背诵。以背诵材料中的句子为单位,学生每人一句挨个进行背诵,背不出来的由下一个学生接上,直到背诵完全部的背诵材料。这样的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还营造了轻松愉悦、活泼热烈的课堂氛围。
(2)分角色背诵。对于材料中有大量对话的背诵,教师可以把材料中的角色分配给各个学生,然后要求他们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适当的动作表情表达出来。这种形式犹如舞台剧的表演,在无意中建立的语言氛围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复述式、图表式背诵。对于像科普、议论和说明文等有着内容抽象、行文严谨、语言规范、逻辑性强的材料,如果运用自然背诵则往往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低下。
三、结论
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应该得到发扬。背诵并非是要求学生把所学课文的所有内容一字不差的记忆下来,而是旨在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重要段落,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语用能力,对他们进行语言知识和信息的输入,同时让他们增长见识,获得文化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语文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选用精美的背诵材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技巧和策略,组织灵活样的背诵方式,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背诵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J].(2011年版)。
[2]赵振明,安秋菊。背诵的价值与策略研究[J].教改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