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

2014-02-17 08:11:07,,,,,,,
中国动物检疫 2014年7期
关键词:畜间奶牛场布病

,, ,,,,,

(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银川 750004)

宁夏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

王晓亮,李知新,艾文,王玉梅,张和平,杨佳冰,张学军,安泓霏

(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银川 750004)

为全面了解宁夏地区布鲁氏菌病在畜间和人间流行现状,宁夏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00头以上奶牛场奶牛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和影响因素基线调查。2008-2013年,共检测奶牛252858头,其中阳性2480头,阳性率0.98%,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008—2013年,人间病例以40~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30~59岁区间累计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8.9%,感染布鲁氏菌病人数呈递增趋势;3~5月份和8~10月份为牛布鲁氏菌病发病高峰期,且4月份达到年度发病顶峰。畜间阳性率降低主要与检测对象、是否免疫疫苗等有关,使用弱菌疫苗存在畜群内传播扩散和感染人的风险;造成人间布鲁氏菌病年龄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人接触传染源的机会,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防护措施不到位。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且可以在人及其他动物间交叉传播。主要特征为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1]。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一是粘膜感染,包括眼结膜、呼吸道粘膜和口腔粘膜;二是伤口感染;三是皮肤感染[4]。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布病在畜间和人间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全面掌握宁夏奶牛布病流行现状,2013年12月—2014年2月对全自治区规模奶牛场(牧场、养殖小区、养殖合作社)开展了布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重点了解2008—2013年期间全自治区10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的存栏、奶牛来源、布病的流行地域、年发病数、免疫情况、疫苗种类、免疫途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和趋势,畜牧兽医行业人员感染布病数量、时间分布及年龄分布等情况。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对宁夏22个县、区(市)辖区内饲养量在100头以上的奶牛场(牧场、养殖小区、养殖合作社),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基本情况

2.1.1 养殖数量 2013年底宁夏全区奶牛养殖场户数总计为5535户,奶牛存栏量为291 422头,其中饲养量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63个,养殖数量202 466头,占全区奶牛总养殖量的69.48%(见图1)。

图1 全区奶牛规模场与散养户养殖数量比照图

2.1.2 规模养殖场分布情况 全区规模奶牛场主要分布在除红寺堡区、同心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和西吉县以外的16个县(区、市),其中以银川市兴庆区和吴忠市利通区数量居多(见图2)。

图2 2013年末规模奶牛场区间分布图

2.1.3 奶牛调入情况 每年各个规模奶牛场都从场外调入奶牛,以2013年各规模奶牛场调入数29656头为例,新调入奶牛来源于外省区15606头,占调入总数的52.62%;来源于区内9710头,占32.74%;来源于国外4340头,占14.64%(图3),而年调出数主要为淘汰奶牛。

图3 2013年全区规模场奶牛调入情况分布图

2.1.4 全区奶牛存栏和产奶量情况 2008—2013年全区奶牛场户数大幅度减少(见图4),但年末存栏量基本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产奶总量逐渐上升(见图5),显示了宁夏奶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数量--质量--效益的逐步转变和提升。

图4 2008—2013年规模奶牛场数量变化趋势图

图5 2008—2013年奶牛存栏和产奶量趋势图

2.2 全区人布病情况(以下数据来源于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2.1 年龄分布 全区2008—2013年人间布病临床病例2138人。由表1可见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40~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30~59岁区间累计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8.9%。其主要原因是人对布病普遍易感,且无年龄差异,而造成人间布病年龄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与人接触传染源机会的多少有关,宁夏近年来布病年龄分布特点符合该病的发病规律。由于我区主要由男性青壮年从事家畜养殖、屠宰加工、兽医防疫等相关工作,经常接触布病病畜及其它染菌材料和用具,导致该人群感染布病的机会显著高于其他人群(见图6)。

表1 2008—2013年全区人感染布病的发病年龄分布表

图6 2008—2013年人间布病病例年龄分布图

2.2.2 年度发病趋势 2008—2013年全自治区区感染布病人数呈递增趋势(见图7)。说明近年来我区采取了免疫、监测、淘汰阳性畜等防控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疫源面广,阳性畜多,布病在人间和畜间仍处于高发状态。养殖从业人员对布病防治知识了解甚少,自我防护意识较差,防护措施不到位。

图7 2008—2013年全区人布病发病趋势图

2.2.3 月度发病趋势 2008—2013年间每年在3~10月份人间布病发病数量较多,呈现一定的季节性。3~5月份和8~10月份为布病感染高峰期,尤其是4月份达到年度发病顶峰(见图8)。这一发病规律是否与布病潜伏期长及冬春季节布鲁氏菌在环境中不易存活相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图8 2008—2013年人感染布病按月份分布图

2.3 畜牧兽医行业人员感染布病情况

对2008—2013全区畜牧兽医行业的260例人布病病例发病时间进行统计,全年各月份均有发病。人间布病病例的发病时间主要取决于畜间布病流行的季节,我区畜牧兽医行业人员感染布病的高发期同样集中在3~5月份和8~10月份,这与各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春季、秋季开展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密切相关,在防疫期间畜牧兽医行业人员接触布鲁氏菌的机会相较于全年其他月份明显增加。尤其是4月份出现发病高峰,达到了26.15%,这与各地通常会在4月份安排畜牧兽医行业人员进行体检有一定关系(见表2)。由于布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比较少见,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人间布病流行程度取决于畜间布病的流行情况,并与畜间检疫、防控措施落实与否呈明显相关关系。

表2 2008-2013年全区畜牧兽医行业人员感染布病的时间分布

2.4 畜间布病检测情况

通过对全区2008—2013年奶牛布病发病及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各县(区、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对布病的检测主要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认。2008—2013年全区共检测奶牛252858头,共检测出布病阳性2480头,阳性率 0.98%,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见表3)。

表3 2008—2013年全区兽医实验室检测布病阳性率

奶牛布病实验室检测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人感染布病数量递增相矛盾,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大部分奶牛场进行布病免疫从而降低发病率,兽医实验室只能选择未免疫的假定阴性畜群进行检测,导致检出布病阳性率较低;二是大量病畜没有进行严格的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使传染源广泛存在;三是信息沟通不畅,卫生部门和畜牧兽医部门作为布病防治的两个公共机构,常规信息通报机制尚未建立,疫情信息不能互通。由于本次调查未进行人间布病漏报调查工作,数据均为查阅疾控中心档案资料获得。同时部分年份人间布病的主动监测工作不到位,多数病例是病人就诊时被动发现的,这就造成一些发病病例并未在档案中记载的现象,所以无法准确掌握人间感染布病漏报情况和真实的发病情况。

2.5 规模奶牛场布病免疫情况

目前,全区各地规模奶牛场布病疫苗普遍采用新疆天康A19株及S2株活疫苗进行免疫。2013年宁夏规模奶牛场布病免疫的奶牛总数为80996头,占规模奶牛场养殖总数的40.00%。部分养殖场不能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布病免疫,达不到保护效果。同时,布病疫苗属弱菌疫苗,存在畜群内传播扩散和感染人员的风险。

表4 2013年全区规模奶牛场布病免疫情况及发病分布

2.6 规模奶牛场流产情况

2013年全区规模奶牛场流产数为2853头,占规模奶牛场养殖总数的1.41%,所调查的263个规模奶牛场流产率为0%~9.68%,发生流产的规模场主要在银川市和吴忠市的奶牛集中养殖区域。造成怀孕奶牛流产的原因较多,但因感染布病而引起流产是不容忽视的。

3 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布病危害主要表现在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公共卫生的危害和影响、社会影响和生物武器威胁等三个方面。而当前我国布病发病正处于历史高峰时期,主要呈现人间疫情不断创新高、畜间疫点广泛存在、畜间布病阳性率高、畜间流产率高等特点。

究其原因,引起当前畜间布病高发的主要因素,一是进入大流通时代后,病畜流动控制滞后;病畜不经检疫流动、检疫不到位,检出病畜后经济补偿不合理促使违规流动;二是经济转型影响养殖方式的改变,转群、转养现象普遍;三是养殖量发展快速,交易频繁;四是防疫跟不上时代变化,包括持续性防控投入不到位,疫情上升过程中防控反应不适应需求,财力、物力、人力缺口很大,布病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普及不足;五是防控策略与措施滞后[3]。

3.1 建议尽快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布鲁氏菌病防治规划》,全面实施以“免疫、检疫、监测、消毒、扑杀”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逐步控制和消除布鲁氏菌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危害。

3.2 各级政府每年将病畜扑杀、无害化处理和免疫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补贴落实,从根源上杜绝因病畜无序流动而造成病原的扩散和蔓延。

3.3 加强调入牲畜检疫和管理,隔离、淘汰、处理病畜等是有效控制畜间布病疫情最有效的方式。由于引进患病的奶牛是感染布病的主要潜在威胁,建议养殖场对奶牛的管理实行自繁自养,严格落实调入奶牛申报、隔离、检疫措施。

3.4 布病是人畜共患病,其防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执行难度高,需多部门密切配合与协作,尤其是卫生与农牧部门,应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强化信息通报机制,特别是要注重及时通报人、畜间的疫情信息。

3.5 在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数量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布病防治,彻底转变“重养轻防”的现状,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6 加大宣传力度,为提高各级领导、养殖户、广大群众对布病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加大布防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介、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真正具备自我防范布病的自觉性及技能。

[1]刘磊,刘晶芝,赵宝华.布氏杆菌病的检测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39-6141.

[2]徐楠,李娜.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246-247.

[3]王静,姜明明.奶牛布氏杆菌病检疫的综合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17-118.

[4]闫晶华,李玲,张睿.西部某省布氏杆菌病定点流行病学监测数据资料浅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3):86-87.

[5]李进仓.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要点[J].吉林农业,2012,(11):223.

A baseline survey report on brucellosis in dairy farms in Ningxia

Wang Xiaoliang,Li Zhixin,Ai Wen,Wang Yumei,Zhang Heping,Yang Jiabing,Zhang Xuejun,An Hongfei

(Ningxia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Yinchuan,Ningxia 750004)

To understand current status of bovine brucellosis status in livestock and human in Ningxia,epidemiological surveys of bovine tuberculosis and the infuencing factors were conducted among cows and related employees in dairy farms with more than 100 cows. A total of 252858 cows were detected from 2008 to 2013,among which 2480 cows were brucellosis positive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0.98%,showing a declined tendency. From 2008 to 2013,the most cases among human were found in 40-49 years-old group,and the accumulated incidence accounted for 68.9% of total cases in 30-59 years old group,suggesting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bovine brucellosis incidence peak was in March to May and August to October,and the annual incidence peak was in April. The decrease of positive rates in livestock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animals tested and the vaccination state. The risk of tuberculosis spread in herd and human infection still existed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attenuated bacteria vaccines.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rucellosis in human with age distribution and the opportunities of contact with infection source. The main causes were the poor self-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suffcient protection measures.

R516

B 文章编号:1005-944X(2014)07-0078-05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项目(2013ZZN30)

张和平

猜你喜欢
畜间奶牛场布病
四川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形势与防治策略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山西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畜间炭疽防控排查督导工作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0-14 07:46:16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青海畜间包虫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百事通(2018年1期)2018-01-31 19:19:59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1
布病防控知识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