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树彼树枫丹白露森林里的画家们

2014-02-15 09:13龚云表
园林 2014年8期
关键词:风景画画派米勒

文·图 ◎ 龚云表

龚云表 艺术评论家。

在距离巴黎南郊50多千米处,有一座名叫“枫丹白露”的森林,森林的西边有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不满现实、不满古典主义艺术的法国青年画家,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满腔热情地先后来到这个幽静而美丽的小村庄,决心以大自然为师,描绘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枫丹白露森林,从而形成了以风景画为主的独具一格的“巴比松”画派。

致力于19到20世纪法国艺术史研究的让·保尔·克雷斯佩勒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1.法国狄亚兹的《山雨欲来》

2.法国罗梭的《摩特枫丹记忆》

3.法国罗梭的《有牧羊女的森林入口》

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实际上就是一条一千米长的街道,街道的路面是沙土的,上面是伐木工人运木头的板车经过后留下的很深的车辙。村里的房子大都是茅草屋,并且都与街道呈垂直关系。茅屋周围有波什扑克牌式高墙围绕,高墙上开有大门,大车和农具可以从那里通过。农家习惯使用的厩肥在肥水池中堆成了小山,成群的鸡鸭在粘稠的泥浆中寻觅着小虫。这景致如此生动、野性,充满了理想的田园诗气息,对今天的人来说,则更有一番自然生态的意义。这个绿色的天堂三面被森林里高大的乔木所环绕,开口的一面冲着沙耶平原……1849年前想要到这个绿色的天堂去,就必须在默伦乘坐每小时11公里的简陋的公共马车。雷诺阿没有钱乘坐火车和马车,经常身背着行李从巴黎步行到那里。中途他需要休息两次,才能完成58公里的路程。夜里,他或者睡在草堆里,或者睡在马厩里。

就是这样,在巴比松村以及相邻的一些小村庄里,聚集了柯罗、罗梭、米勒、杜比尼、狄阿兹、特罗扬等一大批年轻画家。据称,在19世纪,几乎没有一个法国的现实主义画家没有到过巴比松。他们深受法国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的影响,认为正是文明带来了邪恶,只有逃到原始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才能找到人类的本真。19世纪的人们对于工业化还不免感到陌生,而资本原始积累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令人不安,一时间艺术家们对业已消逝的年代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想像。

4.法国米勒的《四季——春》

就艺术本身而言,17世纪荷兰风景画、18世纪英国风景画、19世纪初法国普罗旺斯画派风景画,都对巴比松画派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他们比前辈更亲近大自然,对大自然的观察也更敏锐。与法国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画家相比,巴比松画派没有明确的行动纲领,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关系更密切,因此也更能体现出整体特点。他们都生活在乡间,用对大自然的挚爱,热情地描绘最朴实无华的风景,诸如阳光照耀下的森林,雾气弥漫的沼泽,小河边古老的磨坊,树木间曲折的小径,树荫笼罩下的农舍。他们用独特的眼光和技巧把对大自然的激情融入作品,使风景画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展示出一派清新的诗意。

柯罗是巴比松画派中最重要的画家,尽管他在巴比松只住了四年,但他却以自己风格独特的艺术和富有魅力的人格影响了一大批年轻画家。“大自然先于一切”是柯罗的名言。他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是梦幻般的,在他轻逸洒脱的笔调里,丰富的色彩统一在银灰色的透明调子里,和谐而优雅。朦胧的意境,使画面更加深邃幽远。在他众多描绘枫丹白露森林的作品中,画面上的森林总是笼罩在薄薄的雾霭之中,似乎其中隐藏着许多精灵,或歌或舞,歌声如同薄雾轻纱一般飘然而至。柯罗将丰富的想像、浪漫的情调与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画就像是一首首神秘而优美的赞美诗。柯罗深深地爱着枫丹白露森林,在1831年、1833年、1834年和1846年共四届巴黎沙龙,他送去参展的都是以“枫丹白露森林”为名字的他在不同时间所画的作品。柯罗曾许多次以不同方式表达他对枫丹白露森林和大自然的挚爱之情:

我总是一早就到密林里去,很晚才回来,确实累得无法提笔。我正在枫丹白露森林里用心地寻找最美丽的橡树。我的想法是对的,要想在这里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就得开动脑筋……虽然我在这里没有碰到中意的美人,但却领略到了生气盎然和凉意弥漫的景色,为此我感到非常惬意。

(1831年5月致奥斯蒙)

我每次外出回来,都要把“大自然”请到家里来作几天客,如痴似醉地画上几天。我手持画笔,在我那画室的森林里寻找榛果,听百鸟歌唱和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看潺潺流水映出天和地气象万千。甚至太阳也在我的画室里起落。

(1853年西尔维斯特笔录)

罗梭是第一个在巴比松定居的画家,他热爱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认为它们都和人类一样,不仅有生命,而且有灵性。罗梭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大自然,而大自然也慷慨地把自己的美展现给他,并且赋予他独特的表现力。在他大量描绘枫丹白露森林的作品中,显露出一种沉雄敦厚的阳刚气质。很少夸奖别人的柯罗唯独对罗梭推崇有加,他把罗梭比做一头雄鹰,而把自己比做一只云雀。这个比喻看似柯罗的谦虚,其实非常确切,柯罗的风景画抒情优雅、柔婉轻快,宛若云雀。而罗梭则是庄严浑厚、博大沉着,确实当得起“雄鹰”的美名。1852年,罗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橡树》,画面上魁梧的橡树自豪地高耸在平原上,茂盛的树冠笼罩着整个宽广的空间,似在雨后舒展开它们粗壮的枝条,显得宁静而又宏伟。罗梭说:

如果要在画中感到气氛,就要把树画得实实在在。为了充分表现大自然与强调大自然的雄伟气魄,首先应该考虑形。树木必须牢固地扎在地里,它们的树枝必须向前伸或者深入画布。必须让观众感到,他可以绕着树转。

农民出身的米勒,在巴比松一面劳动,一面作画。清新的乡村生活和风景优美的枫丹白露森林给予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米勒的作品大多表现黄昏时分的大自然,他往往带着农民的质朴,沉醉在落日时万籁俱寂的沉默之中,在画面上营造深厚凝重的气氛,令人在反复咀嚼后从朴实无华中体味出醇厚的泥土芳香。米勒的大多数作品里都有人物出现,他的代表作《拾穗者》《播种者》《晚钟》《扶锄者》等都是在巴比松完成的。在他的笔下,已不再是浪漫的田园,而是直率的现实。但他依然画了许多非常出色的风景画,如《春》《夏》《秋》《冬》四季系列作品就是一例。在《春》中,骤雨过后的乡间田野,和煦的阳光穿过云层洒落大地,树叶闪着绿色的光芒,远处的树林充满生气地挺立在山坡上,画面洋溢着清新鲜活的气氛,仿佛在迎接刚从睡梦中苏醒的新生季节的到来。

来到巴比松的画家是如此之多,除了以上所说的“巴比松画派”的成员,还有其后不久出现的“印象派”的大部分成员。据说,在1872年时,巴比松村的300余个村民中除了147个农民外,画家竟有100位之多,已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继续赶来的画家只得到邻近的夏伊村和马尔洛特村去寻找住处。枫丹白露森林优美的景色,是如此强烈地吸引着那些充满激情的年轻画家。甚至崇尚对景写生的印象派画家们也以“外光画派”自许,并且声称这个画派就是在枫丹白露森林里枝叶繁茂的大橡树下诞生的。这也许就不会奇怪当年罗梭在决心一辈子与枫丹白露森林为伴时,会如此激动地大声喊道:“让文明世界见鬼去吧!大自然、大森林和古老的诗歌万岁!”

6.法国罗梭的《早晨的枫丹白露森林》

猜你喜欢
风景画画派米勒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风景画便签夹
下期主题 和米勒一起画乡村
木质风景画
春天的风景画
立体画派
校园风景画
为什么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