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60例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4-02-14 08:57:53陈爽王红梅
中国美容医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义齿美观牙齿

陈爽,王红梅

(1.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北京100096;2.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口腔科北京100088)

老年患者60例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分析

陈爽1,王红梅2

(1.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北京100096;2.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口腔科北京100088)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的口腔问题与修复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调查60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状况和修复过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老年患者中,有41例(68.33%)进行活动性义齿修复,19例(31.67%)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此外有41例(68.33%)要求提高牙齿咀嚼功能,有8例(13.33%)患者要求改善牙美观。结论:目前,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主要方法是活动义齿修复,其应用范围较广,此外修复咀嚼功能和改善牙美观占据口腔修复的一定需求。

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义齿固定

口腔修复是针对损伤或缺失的牙齿进行治疗和修复,如义齿、全冠、嵌体等[1]。此外,也包含牙周病、颌面部组织损伤及下颌关节病等的修复,如义眼、义鼻、义耳、赝复体、牙周夹板、咬板等[2]。

随着生理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口腔中多个组织和器官会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和骨密度逐渐下降,牙齿磨损程度不断加深,牙龈和黏膜层不断变薄、萎缩,髓腔变窄牙齿根管变细导致牙齿更加脆弱[3],加上日常的咀嚼磨损就很容易产生牙齿缺失的情况,而牙齿缺失会给剩余牙齿造成更大的负担,进一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据相关研究报道,老年人群的牙齿缺失率患者高达83.2%[4],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问题。如大部分老年人都存在牙齿缺失的状况,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咀嚼而增加胃肠的消化负担,且对美观和言语功能也产生一定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不便。此外,老年人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比例较高,身体情况较为脆弱,为治疗过程增加了难度[5]。为了解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具体情况,提高老年口腔修复的医学治疗效率,使老年人口腔状况保持良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就所在医院口腔门诊的60例老年患者的口腔修复问题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口腔门诊2013年收治的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7岁,平均68.2岁。

1.2 研究方法:在修复前,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口腔检查,包括患者的整个口腔和局部的每颗牙齿;其次,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评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并应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与患者沟通讨论,综合拟定修复治疗方案,并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患者的状况予以修正;进行治疗时,先拔出松动和废用的牙齿,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牙周治疗,包括处理牙周炎、牙髓病及充填龋齿,根据需要进行全面的洗牙、补牙,确保修复后的牙齿达到健康的状态,嘱咐患者详尽的注意事项和提醒需定期复查。另外,记录每例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数据。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两组之间使用2检验和检验分析,<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修复一般情况:60例老年患者中,有41例(68.33%)进行活动性义齿修复,19例(31.67%)进行固定义齿修复,见表1。选择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明显多于固定义齿修复,具显著差异(<0.05)。在全部60例修复中,男31例,女29例,男女患者比例为1:0.93(见表1)。

表1 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的修复情况

2.2 活动义齿修复情况:在活动性义齿修复的41例中,全口义齿修复13例,上半口义齿修复11例,下半口义齿修复15例(见表2)。活动性义齿共计修上颌第一磨牙,其次为下颌第一磨牙、下颌切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切牙,上颌第二尖牙[6]见表3)。

2.4 修复咀嚼功能情况:60例患者中,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的11例,在义齿修复时出现咬合抬高的16例,有咬合接触关系33例(见表4)。

60例患者中有41例要求提高牙齿咀嚼功能,占比例为68.33%。在41例调整牙齿咀嚼功能的患者之中,34例行活动义齿修复,占82.92%,7例行固定义齿修复,占17.07%,选择活动义齿修复来复后牙咀嚼功能者明显多于后者,具有显著差异(<0.05)。复249颗,即平均每人缺失牙齿5.29颗,经统计得出,牙齿缺失最多的前3位牙齿是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

2.3 固定义齿修复情况: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19例患者,共计修复牙单位26个。固定修复最多的为

表2 活动义齿修复情况

表3 固定义齿修复情况

表4 咬合接触情况

表5 食物嵌塞情况

表6 改善牙美观

另外34例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中,9例要求重新确定咬合接触关系,占26.47%;25例按原咬合关系进行了修复,占73.53%。在修复时按原咬合关系进行修复的患者明显多于需重新确定咬合关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2.5 食物嵌塞情况:有14例患者有食物嵌塞的情况,占23.33%。男9例,女5例,据分析,男性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2.6 改善牙美观:共有8例患者要求改善牙美观,占13.33%。男2例,女6例,据分析,女性患者比例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6。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结果分析:60例老年患者中,有41例进行活动性义齿修复,占68.33%;19例进行固定义齿修复,占31.67%。结果表明,目前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主要方法是活动义齿修复[6],在活动义齿修复中,进行半口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比例较高,其中下半口义齿要高于上半口义齿。活动性义齿修复确实是当前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治疗的首选,其种类也很多,主要包括全口义齿、半口义齿可摘式局部义齿等[7]。其中可摘式局部义齿价格较为便宜,易于修改加牙,但是机械性能较差[8],老年患者易产生不舒适感,也对口腔清洁造成不便,一般用于即将行全口义齿的适应阶段。而固定义齿修复占体积比较小,且在口腔中始终更为舒适不会有明显的异物感,不会妨碍患者的咀嚼和说话功能,较为舒适和方便,但局限于间隙小、缺牙少、余牙健康的老年患者中应用,其应用范围比较小。

由此看出,活动义齿修复因其使用范围大而使得选择比例高。老年患者在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大部分希望恢复后牙咀嚼功能,但剩余的牙齿健康状况不够好,且老年患者则不想作过于繁琐的治疗,于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更倾向于选择活动义齿修复。但其仍有一定不舒适的地方,可针对性对其不便之处进行研究改进;而固定义齿修复的选择比例较低,可能是由于其应用范围窄导致,但确实有其便利之处。此外,根据易缺失的牙位数据,也可推测不同咬合习惯对于牙齿磨损的影响程度,以为牙齿的修复和加固部位提供参考。

本研究60例患者之中,有41例要求提高牙齿咀嚼功能,且其中选择活动义齿修复的比例明显高于固定义齿修复。老年患者咀嚼问题较多来自于曲线不良、咬合垂直距离过低等。针对咀嚼功能的问题,需针对不同患者,针对性进行解决。在进行口腔修复之前,应充分检查其调磨咬合,纠正患者不正确的咀嚼方法,指导其合适的咀嚼方式,保证咬合平衡,防止曲线不良。咬合距离过低,要首先修复咬合创伤,再帮助患者慢慢适应恢复咬合距离。据统计,60例之中有14例患者有食物嵌塞的情况,占23.33%,且男性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可能与男女人群不同的进食习惯有关。食物嵌塞,分为不同类型有横行嵌塞、纵行嵌塞及混合型嵌塞,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止嵌塞的措施进行处理。除此之外,也可看出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在口腔功能逐步退化的同时,若维持不好的咀嚼和维护口腔的习惯,会加速口腔问题的产生。

另外,有8例(13.33%)患者要求改善牙美观。说明在目前保证牙齿功能健康的医疗水平之外,老年人也有一定的美观需求,但以往牙齿矫正对牙齿的密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且过程较长,针对如何使老年人在保证牙齿功能之外兼顾其更为美观,也是现代口腔修复的另一项需考虑的因素。

3.2 老年患者口腔修复需求总结:老年人生理功能处于自然的退化状态,易产生口腔问题且治疗手段需尽量温和,加上老年患者面临更多可能出现的口腔问题,使得其口腔修复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临床上,针对老年这一特殊的群体,需要详细制定相应的方案针对性进行修复,在口腔修复之前,应进行充分检查,了解患者的口腔情况以及患者相关的病史,掌握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患有系统性疾病,防止因为老年人自身的疾病而是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或问题,用适合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健康的治疗;其次,确保修复后的牙齿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做好修复与重建、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是必要的环节;口腔修复要兼顾功能与美观,一般采用辅助固位技术进行治疗[9];做好口腔健康的维护工作,在修复之后,还应定期地主动复查,根据患者状况建议不同的复查间隔时间,一般3个月1次,若进行过全口义齿的修复,几年之内还需再进行维护,针对修复过的义齿做好维护工作,以期促进口腔修复目标的实现。这也需要老年患者对自己的口腔状况有一定的修复和维护意识。当然也需要医生在治疗时必要的提醒和嘱咐,包括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是一项影响较大的问题,口腔修复可以恢复老年患者的咀嚼功能,改善老年人的饮食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摄取营养和提高生活质量。针对性地合理评估老年患者的不同身心状况,制定合适的口腔修复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关注和调整。修复方法确保尽量简单易行,确保义齿固定良好,防止牙齿松动脱落,影响生活,甚至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的发生[10]。具体治疗还应综合考虑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牙齿缺失的位置、咬合的关系和程度、患者牙龈状况等多种因素,充分了解需求,为老年患者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服务。

[1]吴连根.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453-455.

[2]赵鹏.602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特点的探讨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54-55.

[3]杨琼.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检验,2014,19(1):119-120.

[4]顾芮境.48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35-136.

[5]陈子和.浅谈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156-157.

[6]王燕一,刘洪臣,郭责华.1197例老年修复病例的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0,1(1):43-45.

[7]左志远,陈浩.老年患者口腔修复24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1):422.

[8]易林.老年患者口腔修复108例临床特点与讨论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283-284.

[9]于婷.816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4):110-111.

[10]黄正萍.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4):115-116.

编辑/何志斌

C linica lana lysis o f 60 ca ses o f e ld e rly p a tien ts w ith o ra l cavity repa ir

CHEN Shuang1,WANG Hong-m ei2
(1.Departm entof Stomatology,Beijing Huilongg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0096,China;2.Departm entof Stomatology,The PLA Second Artillery GeneralHospital,Beijing 102208,China)

elderly patients;stomatology;denture

R783

A

1008-6455(2014)22-1926-04

2014-09-20

2014-10-08

Abstract:Ob 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 rob lem and repair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ral,analysis of its c linical features.M 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condition and repair p rocess of 6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and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 lts 6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41 cases(68.33%)were active dentures,19 cases(31.67%)were fixed partial denture,there were 41cases(68.33%)request to imp rove the teeth chew ing func tion,8 cases(13.33%)were imp roved teeth.Conclusion The main m ethods in elderly patients w ith oral cavity repair is removab le partial denture,its wide range of app lication,in addition to repair and imp rove the masticatory function ofteeth occupy a certain demand of oral restoration.

猜你喜欢
义齿美观牙齿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晒晒我的语文作业
可怜的牙齿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如何保护牙齿?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微创拔牙结合牙龈成形术在义齿美观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