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师

2014-02-13 07:00周莉莉刘茜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

周莉莉 刘茜

[摘要]本文先从知识目标、态度和情感目标、技能目标三个维度审视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多元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教师教育,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师 多元文化教育 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5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125-03

当今世界正处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碰撞的多元文化时代。兴起于西方的多元文化教育因其适应了多元文化的社会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民族教育的理念。我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有学者提出:“在民族文化多元化和技术复杂的世界里,培养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教师,是对教师教育的最后挑战。”因此,民族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认同,培养能够理解、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学生,关键在教师。

一、多元文化教师的内涵

(一)知识目标

1 有关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典范的知识。典范是一套解释人类行为或事物现象的想法,如解释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偏低的文化剥夺典范与文化差异典范。文化剥夺典范论者认为,少数族群学生和低收入学生学业成就低落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在其文化中被社会化的缘故。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处于这些文化环境的学生体验其他文化的经验,以弥补其文化认知上的不足。倡导着重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非以改变学校文化的方式,来增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文化融合。文化差异典范认为,每个族群都有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少数族群学生之所以在学校无法获得很高的学习成绩,是因为他们的族群文化和学校文化不同,这不应是学生所属文化的责任,应是学校的责任。因此,学校教育应有所改变,尊重、反映少数族群学生的文化,并采用与少数族群文化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提升少数族群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②。具有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典范知识的教师,对少数族群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关系不但有不同的反映,而且对如何提高少数族群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2 有关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概念的知识。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概念是文化及其相关概念,如宏观文化与微观文化③。每一个民族国家都会表现出全国性、共通性的大型文化,称之为宏观文化;也会表现出组成宏观文化的若干小型级文化,即微观文化。所有微观文化都在某种程度上分享国家文化中已普及的价值、象征和概念,并各自从中考量、解释、再诠释、认知和体验这些普遍性的价值和理念。只有具备这样的文化意识,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文化本质,才不至于误解、扭曲文化概念。

3 主要族群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多元文化社会需要每个教师对不同族群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将族群文化内容适切地整合于学校课程之中。因为唯有当教师本身具备文化和族群多样性的知识,且能够以不同族群文化的观点来诊释知识经验,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使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更具有多元性,且更敏锐地理解文化的差异以及肯定文化的多样性时,教师才能具有足够的智能来协助转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准则和学生的意志。

4 相关教学方法的知识。拥有相关教学方法的知识,才能应用适当的课程教材来满足不同文化、族群和社会阶层学生的特殊需要。由此可见,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教师必须具备多元文化知识,需了解学生所属族群文化特征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并能适切地利用这种影响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教师不但是懂得教学智能的专业人员,而且是了解少数族群文化特征的文化人,同时还需掌握应对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种族学生特殊要求的多元文化教学与课程的知识。

(二)情感、态度目标

1 具有人文关怀情感。多元文化教育家盖伊提出“朝向文化感念的关怀”观念。多元文化教育应发展一种可以理解各种不同文化团体,并能具有和这些团体一起工作的态度与行动。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也不仅仅是拥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还必须具有超越个人及其所属团体的私利,深切关怀大众、国家、社会利益的品格,以突出教师的人文关怀情感。教师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要实施回应文化的关怀,其相应的教学要基于人文关怀情感,关怀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情感与意愿,它将与教师的知识及教学能力融为一体,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2 偏见觉察的敏感性。多元文化教育指出,教师要能够检视个人的生活与行为,尤其是其行为中的偏见。多元文化教育下的教师素养尤为强调教师对教材及自身偏见的觉察,以促使其公正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以实现多元文化的理想。那么教师如何进行觉察?多元文化学者提出用检查表来帮助教师测量教材及书籍中的偏见:(1)教科书中是否从多元文化社会的观点出发?它认同这个社会的多样性吗?它有无提供多样的价值?(2)这本教科书有无表现出对其他种族的接受性,并以公平的态度来对待?(3)少数族群的特质是不是多元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4)故事中的有色人种能彼此认同吗?训练教师对教材偏见觉察的敏感性,实际也是对教师多元文化素养的训练,从而培养教师平等与公正的态度和行为。

教师除了对教材及书籍中的偏见要进行觉察,还需要对自身的偏见进行觉察。(1)教师要注意刻板印象及其偏见造成的影响。如教师认为“藏族学生卫生习惯不好”时,教师是否注意到了这是一种偏见?(2)教师自己是否不自觉地使用某些语言,而这些语言又隐含着歧视,如老师常常骂学生“笨”、“慢吞吞”等等。(3)教师还需要以较开放的态度与方式来处理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三)技能目标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教师们正在与一群来自多元文化背景和有着不同经历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教师不但要有能力教授族群文化知识,还要有能力教导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元文化的教学能力。

1 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传递不同族群的文化,帮助学生从不同文化角度来建构自己的概念、主题与观念的能力。教师作为一名研究者应善于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重文化的差异性及与此相关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外书籍来补充教材不足,增强学生对其他族群的认识,引导不同族群的学生相互尊重与合作,促进不同观点的自由表达。正如班克斯提出的:(1)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要有足够的知识与技能去解释族群文化;(2)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传递不同族群的文化特征;(3)选择课外书籍和视听材料补充教材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其他族群的认识;(4)提倡合作学习,以促进族群间的整合⑦。

2 视每个学生为不同的个体,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带到学校的经验和接受能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其行为上受诸如民族、性别、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学习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比如,非主流文化的学生常常会表现出如下特征:在教材的学习中更多的寻求与自身文化相关联的内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习实践的经历;在直观内容的学习中更加倾向于学习机会的参与。教师应形成不同的教学技巧来适应来自不同族群和文化群体的学生,避免对不同族群团体的能力贴上刻板标签,在教学策略中体现文化的多样性,按照有关认知、动机和民族文化背景差异的知识来设计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3 与学生家庭、社区交互学习的能力。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和学不再被视为囿于学校之内的活动,应将充分挖掘与利用家庭、社区文化资源作为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以家庭与社区为基点提供适切而有趣的学习结构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本来就应充分显现在与社区、家长、学生保持的一种持续的调适过程中。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密切交往,教师可以更熟悉学生所在社区和家庭所独有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教师采用得当的教学策略,开发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二、启示

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知识、技能的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目的能否达到的重要条件。然而近些年来,理论界和实践中对多元文化教师教育问题的关注仍显不足。多元文化教师并未纳入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目标,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也没有纳入相关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实习更是不足⑩。基于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培养观念

更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教师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素养的教师纳入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国外的探索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多元文化社会对教师教育挑战的日益增强,教师多元文化智能培养的课程进入许多国家师范教育修业计划中。如1977美国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规定所有未来教师都必须接受一些多元文化课程及训练,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因而纳入了教育学院的必修科目。

(二)设置多元文化视野的课程

为了应对未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这就要求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多元文化的理念和素质,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满足不同族群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其重要的途径就是改革教师教育课程。

比如,可在通识课程中增开文化人类学或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等课程,目的在于加深教师对不同文化与人、教育发展关系的认识。还可以多种课程形式,开设少数民族艺术、区域地理、历史、乡土考察等课程,对本地区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生计方式、社区聚落、文化形态等内容进行学习,增进教师关于多元文化知识和相应的本土文化知识的了解,形成其对本土社会多元文化的认同、接纳和归属感,发展教师的多元文化态度,增进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⑩。在教育专业课程中增加多元文化教育或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社区文化与教育等内容,以训练教师具备观察汇集或采录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能力;增设相应的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提高未来教师对学生次级文化、师生关系、班级气氛的观察与理解能力及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

(三)组织有效的多元文化教师在职培训

对于师范生,可以通过设置多元文化视野的课程来培养未来教师多元文化素养;对于在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学习、科研活动及进修等方式提高其多元文化素养。首先,加强中小学校与师资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培训。将中小学教师聚集到相应教师进修学校或高等师范院校中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各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引人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知识,使各民族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元文化教育的作用。其次,以民族地区中小学为多元文化教师培训基地,促进教师多元文化智能的发展。民族地区可以开展有关提高教师多元文化素质的教研活动,在学校内部组织开展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教材内容研讨、教学方法选择等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师的研究兴趣。另外,也可通过远程培训,全方位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
我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探析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
新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研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当代法日两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