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芳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116-02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我们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够,在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认识上和行为上一些问题。笔者结合新《指南》的学习,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预设偏重知识技能和标准化。教师经常预设这样的目标:“通过美术活动,要求幼儿学习……学会……掌握……”。在这种目标的要求下,教师往往教幼儿一些特定的技法,采用模仿的方式来学习绘画。如在教学绘画“萝卜”这一课中,教师先出示实物让幼儿“观察”,然后由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直到把所画对象的每个细小部分示范完为止,最后让幼儿动笔画。结果,全班幼儿整齐划一地完成了要求。在美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还根据自己预设目标来评价幼儿作品。这种以“知识技能和标准化”为重点的教学,使幼儿丧失了自主性和自我表现的能力,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强调年龄阶段特点,忽略实际发展水平。由于刻意用年龄阶段去指导教育行为,教师非常在意孩子应该怎样,而不注重孩子实际上是怎样的。如小班幼儿在作画时,所能用的颜色只是红、黄、蓝绿等几种最基本的颜色,使用的绘画工具基本上是蜡笔和油画棒。而中班上学期就只局限于画正面人,因为侧面人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要求的。过于强调目标的年龄阶段性而忽略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
3.“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不当。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儿童发展观”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前提。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如在一次画“脸谱”的美术活动中,为了让幼儿顺利完成作品,教师根本不顾幼儿的反应,反复地讲解示范脸谱五官的用色、画法,而幼儿则坐着听教师讲,讲完后再动手画。这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一方对幼儿的强制性灌输。所以,尽管教师费尽力气地“教”,而幼儿却无法主动地“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主体性替代幼儿主体性的做法无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提高幼儿美术质量的对策
1.把培养幼儿的能力目标放在第一位。新《指南》指出:“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从目标的表述来看,它并没有把知识技能作为一条单独地列出来,而是强调了对幼儿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和个性的培养,这就是新的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我和好朋友”中,我要求幼儿写好自己姓名中的一个字,然后围绕这个字画上喜欢的图案(作为好朋友)。画前我要先让幼儿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并不强求孩子写得非常的“像样”,在绘画中让孩子充分体验用哪些颜色配色合适,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最恰当,最好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新《指南》的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教育建议里也提到“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所以,教师在教给幼儿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突出能力的培养,把能力培养放在知识传授更重要的位置上。
2.掌握好年龄特点与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既要掌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顾及到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不同孩子的某个行为发展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经验不同,所以孩子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拓印画——树叶”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材料(树叶、颜料、纸等),让幼儿尝试着将树叶清楚地拓印到画纸上。在尝试过程中,有的幼儿很快找到了“拓印”的方法,有的幼儿始终找不到拓印的办法,还有的幼儿在同伴的帮助下直到活动结束时才拓印出一张树叶。这一事实让我明显地发现了幼儿个体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教师在美术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的关系。鼓励能力弱的,提高能力强的。
3.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两类活动具有同时性和异质性。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应互为主客体。我有一次让幼儿自由选用多种作画工具和材料(塑料管、可乐瓶等)来尝试“吹”、“挤压”、“喷”等作画方式,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色纸作背景,自由自在地尝试,感受其中的乐趣(这时我参与幼儿的整个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我不断地了解幼儿的行为和需要,并作出及时的应答。我发现一位女孩子为用不好吹颜料的管子而发愁。于是,我就过去帮助她,在我的引导下,小女孩“试验”成功了,她是多么地高兴!这一种“教”与“学”、“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正是我们提倡的。我们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视“教”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而非教师仅凭主观意志、单方面主宰的活动;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而非被动的接受灌输的容器;必须考虑幼儿需要什么,然后随时根据他们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必须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发表意见、积极参与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和条件。只有这样,幼儿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4.注重过程,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指南》强调满足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这是基于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与成人,基于培养幼儿在艺术领域中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提示我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不能为了一时效果而不顾幼儿的发展,对幼儿进行长时间的单项训练;也提示我们美术教育的内容要全面,形式要多样。如我在大班美术活动“百合花”中,让幼儿自主选择“百合花”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操作,既有色彩搭配又有造型技能。同一个内容的学习可以实现多种教育价值,既关注认知价值,又关注情感需要。由于这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活动结束后,一个个体现幼儿个性、千姿百态的百合花就展现在大家面前。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