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110-01
在村小教书已经十八年了,心灵从来没有受到如此强烈的震撼,总以为感动离我很远;总以为身边的孩子们还没有长大,不曾经历世俗的无奈;总以为父母的爱给他们撑起了一片美好的天空,他们正享受着童话般的幸福童年……一次家访的经历,颠覆了我心中许许多多的“总以为”。
刘楠,一个瘦瘦小小、文文静静的女孩,见到老师时总是一脸羞涩的笑。因为两个月没有交生活费了,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跟在她身后沿着乡间小路去了她家。从学校步行了五十分钟左右,刘楠指着远处两间破旧的瓦房,告诉我她家快到了。“刘楠,快点,你妈又犯病了。”村民在不远处的叫喊声,不禁让我对她的现状有了几分担忧——怎么了?这个文静的女孩子遭遇了怎样的困境?“爸爸,我先回去看妈妈,等一下再来给你帮忙。对了,这是我吴老师,来我们家家访的……”刘楠一边往家的方向飞跑,一边望着北边西瓜地里的瘦弱男人喊着话。
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好好的,还没让我跟刘爸爸打上招呼,这会儿就下起了大暴雨。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里的西瓜上,西瓜“嘣嘣”开始爆裂。只见刘楠的爸爸,吃力地想给西瓜盖上油布,可是残疾的双手总也使不上劲。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下了西瓜地,帮这个心急如焚的爸爸盖好了西瓜。憨厚的他嘴里一遍又一遍遍地重复着“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我跟刘楠的爸爸正式打过招呼后,便坐下聊了起来。刘爸爸告诉我他患有小儿麻痹症,家里前些年刘楠的妈妈里里外外没有少操心。可前年不知怎的患上了间歇性神经官能症,为了给她妈妈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卖掉了房子,还是没能看好妈妈的病。
“每天爸爸忙完地里的活儿还要给你和妈妈做饭?”我轻声问孩子。刘楠说:“爸爸早上要忙地里的活儿,我每天早晨起来先给爸爸和妈妈做好饭,然后去上学,下午回来也是先做饭,吃了饭做作业,再洗衣服。”沉默了许久的爸爸在旁叹了口气,说:“只怪家里条件不好,她妈妈身体又有病,帮不了孩子,反而成了她的负担!”说着就抹起了眼泪。听到这里,我有些不敢相信地拉住了孩子那略显粗糙的小手——我很难想象,那顿顿热气腾腾的饭菜、那件件干干净净的衣服,还有门前菜园里长势正好的茄子辣椒,都是出自这个十一岁孩子的小手!了解到这些,我的心愈发沉重了。
想起有一次,刘楠交来的日记本连封底上正反两面都写满了,就狠狠地批评了她,她委屈地低下了头。我现在才知道,她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这个家太需要钱了,哪怕只是买日记本的一元钱!她省下的是一元钱,担负的是一份责任,带给我心灵的是一份震撼!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酸酸的……
暮色四合,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被刘楠的故事感动着。生活让这个孩子承受了她这个年龄不应该承受的压力,感受了本不属于她的艰辛和苦楚。刘楠的稚嫩的双肩挑着生活的重担,心头却一直怀着走出困境的希望。生活教会了她坚强,教会了她自立,教会了她承受……
第二天一早,我不声不响地为刘楠交上了两个月的生活费。但愿我今后的家访,能看到幸福的笑脸,能听到开心的笑声,能分享生活的甜蜜。
家访是一条心灵之路,它让我走进了孩子们的故事,被故事中的人物感动着。从此,课上,目光的对接中,我阅读着孩子们脸上的喜怒哀乐;课下,俯身问询时,我关注着孩子们心中的酸甜苦辣。想爸爸妈妈了,在约定的时间,拨通手机,让孩子们听听遥远的叮咛;有委屈了,在林荫的小径,倾听孩子们淋漓的哭诉。关爱比传道授业更重要,生活比课堂更广阔。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