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啸
摘 要 湖剧作为湖州特有的剧种,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代表了湖州这个太湖之滨、鱼米之乡的地方音乐特色,是人们生活劳动的真实反映。它的魅力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它是浙江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逐渐流失让很多的音乐文化爱好者为之心痛,它的传承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模仿能力及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发展开始时,以学校音乐课堂教育、湖剧传承实验基地建设、兴趣小组、演出成果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湖剧、传唱湖剧,实现地方戏曲的传承。
关键词 湖剧 传承 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06-02
湖剧,原名“湖州滩簧”(与上海沪剧,宁波甬剧,余姚姚剧,苏州苏剧,杭州杭剧是同一个系统,均属于“滩簧”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湖州、嘉兴地区及杭州的余杭、临安,江苏的吴江、宜兴,安徽的广德等地,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因吴兴旧属湖州府,故1951年定名为湖剧。湖剧的表演以文戏为主,湖州方言的运用是其一大特点,具有语言质朴、亲切、柔和,带有浓郁的水乡情调的特点,曲调清新流畅,表演文雅细腻。
湖剧代表着地方文化的特色,她影响着湖城百姓的文化生活。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湖剧活跃和辉煌时期。但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以及外来多元文化的涌入冲击,人们对湖剧的兴致逐渐淡化,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曾经兴盛一时的湖剧,正处于悄然消亡的过程中。
2007年,湖剧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对抢救和保护承载着地方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湖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过,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戏曲文化的传承不像西方那般有着系统的音乐书面理论,而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故此,湖剧的传承传播十分迫切。我校自2008年始,启动湖剧教育传承计划,组织实施至今已5年,成效明显。报告如下:
一、方法
1.编写适宜教材
湖剧进学校首要任务是因地、因校制宜编写好戏剧活课本。剧本的编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自身的发展规律,寓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炉。既使湖剧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又为学校音乐教学增加活力。如由原湖州越剧团团长冯老师创作的新式湖剧《天堂中央美湖州》,教材内容来源于学生耳熟能详的家乡湖州,词句优美,通俗易懂。通过湖剧这一艺术唱腔来表现,既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又提高了音乐综合素养,使音乐教学出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地处湖城市郊,学生以农村孩子为主,具有一定的方言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好的优势。湖剧进学校,以着力培养学习湖剧的兴趣、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基本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戏剧的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音乐课本教材和戏剧教材有机揉合,相得益彰。为此,学校配合市群艺馆首批选拔、并有兴趣参加的50名湖剧小学员,每周安排一节戏剧课,把湖剧引进课堂。通过“五结合”即:“结合方言,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表演,结合欣赏”的教学,使学生能用湖剧唱腔来演唱曲目,并逐渐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会唱湖剧的局面。
3.渗透形式多样
湖剧进课堂,如果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兴趣小组学唱,很难达到意会,更不可能实现传播、传承的目标。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巩固。具体做法是:组织学生观看湖剧名家表演、拜湖剧名家为师、聘请名家进行“心传口授”式讲学、少先队广播站开设湖剧欣赏专栏,每年六·一节举行湖剧汇演,分级建立班、校级戏剧兴趣小组等课外湖剧活动等,从理论到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虽说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湖剧的名家,但让学生对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湖剧的价值和审美意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有效地将湖剧教学进一步推进。
4.“三进”激励传承
湖剧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湖剧的兴趣,并为他们宣传与展示湖剧提供有利条件,为他们搭起社会大舞台,让他们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组织湖剧精品“三进”(进村庄、进社区、进工厂)演出,不仅能弘扬民族戏剧艺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唤醒湖城百姓对湖剧的记忆和兴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戏剧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二、成效
1.成功编制适宜小学生学习湖剧的教材,利于今后湖剧教学传承长效机制的建立,也为今后湖城各小学对湖剧的普及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老师与学生同学习、共传承的方法,培养了具有一定湖剧教学能力的师资,为湖剧传承提供了条件。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喜欢湖剧的小学生和10余位湖剧小童星。
3.学校“湖剧传承基地”和“湖剧艺术团”的建立,为更好地传播和传承湖剧提供了平台。数年以来,学校与地区群艺馆等多有合作,多次多人参加湖城新春湖剧演唱会、文艺会演、“十校红领巾珍爱南太湖”、戏曲艺术比赛等,得到了行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也促进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三、讨论
1.小学音乐课程中增加传统戏曲内容,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可以培植其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中小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所以让小学生学习传统戏曲非常有意义。目前,所教授剧种局限于京剧显得有些狭窄。因地制宜地让小学生学习本地的传统戏曲,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了解。而了解乡土文化可以增强中小学校的乡土观念,可以增强对于家乡文化的骄傲感,并因此而愈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小学生学习本地戏曲还有利于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前除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部分剧种依然相对红火之外,不少地方戏曲都走向沉寂,有些剧种甚至面临失传与灭绝的危险。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小学音乐课程中增加地方戏曲内容,即可扩大地方戏曲的传承渠道,而对于像地方戏曲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口口相传下去就是最好的传承与保护之道。本校这几年湖剧的传承经验也说明了这一点。
3.小学生学习本地戏曲还有利于促进各地剧种的交流与融合。目前,湖剧特色已作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多次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得到好评。试想,小学生学会本地地方戏曲后,在他们长大成人后,到外地学习与工作,就可以将家乡的戏曲带至外地,并促进各地戏曲剧种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促进各地戏曲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而这样一种效果显然是全国中小学生学习一种戏曲所难以达到的。
“一枝独秀不为美,万紫千红才是春”。期待地方戏——湖剧在本地小学教育中因为传承而获得新生,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得到光大。
参考文献:
[1]牛红梅.浅谈戏曲进课堂[J].山西科技,2009,(2).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