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梁
摘 要 地理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抓标志性知识,对提高教学实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理学科 标志性知识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97-02
所谓标志性的地理知识是指教学中所遇到的核心知识点、核心地理原理、最基本的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它是地理思维的基础与核心方法,是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出发点与关键点。将标志性知识内化,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地理原理的应用乃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抓标志性知识,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
笔者认为读书可分为“书越读越薄”和“书越读越厚”两个阶段。其中“书越读越薄”的过程就是去繁就简的过程,而“书越读越厚”的过程,就是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迁移的过程。
1.抓标志性知识,有利于去繁就简将书读“薄”。现行各版本教材都是编写者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编写的,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标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故而运用大量的图、表、文字等各种方式对相关知识加以解释说明。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在认真研读课标同时还要考虑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等应试需要而去钻研考试说明。众所周知,课标与考试说明对知识的要求往往说的比较笼统,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翻阅教参、上网搜索、查阅大量资料……希望面面俱到,生怕哪个知识点有遗漏。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往往也是这种感觉,希望面面俱到。于是,师生会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大量的文字、图表等,使书变得很厚,致使师生倍感疲惫,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也不理想,事倍功半。如果教学中能抓住标志性知识,则有利于将书读“薄”,减轻师生负担。如教学《城市空间结构》(鲁教版必修二)时,只要抓住城市功能区及其成因这一标志性知识:综合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也就是说在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分布最广泛);商业(付租能力最高)区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地租最高)和街道两侧;工业区(付租能力最低)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地租最低),并沿交通干线分布。抓住了这一标志性知识,其他的就不必细究了。
2.抓标志性知识,有利于知识迁移将书读“厚”。学会迁移是对学生地理应用能力层面的要求。课本上知识很多,而且在考试中的呈现方式也是千变万化,只要抓住标志性知识,无论是怎样的情境,也不论是怎样的呈现方式都将云开雾散,剩下的将是核心知识的考查。如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则该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则严重老龄化。抓住这一标志性知识,所有有关老龄化问题的题目都将迎刃而解。如:
读“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下图),回答第(1)题:
(1)、该省开始进人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
A . 1990 年以前 B.1990 ~ 2000 年之间
C. 2000~ 2004 年之问 D. 2004 年以后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2010年11月 l 日零时,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71亿人,比 10 年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增加了约 7 400 万人.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知下表所示。据此回答第(2)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正处于人口加速增长阶段
B.青壮年比重上升,劳动力过剩
C.我国已进入老龄化行列
D.我国应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很明显第(1)题选B,第(2)题选C。
二、抓标志性知识,有利于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
地理思维方式是认识地理事物、地理规律及地理原理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是相对固化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中或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具备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对我们分析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等都将带来很大的帮助。如在分析某地理现象的成因时,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去分析。在分析地理事件的影响时,通常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去分析,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去强调,今后学生只要看到影响马上能从利与弊两方面去分析。对于动态地理现象或事件的影响,要强调对源头与终点的影响(当然也是从利和弊两方面去分析)。笔者曾在教学《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二)一节时给学生归纳时就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与迁入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归纳,而且将其作为标志性的知识在黑板上作了如下板书,并强调要掌握这种地理思维方式。
而在教学《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鲁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节)时,在读过P101知识窗后,笔者让学生思考“产业转移的影响”时,许多学生马上想到要分别从产业转移对输入区和输出区两个方向去考虑其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影响。姑且不说他(她)们的答案是否完整、准确,单从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来看,在 “人口迁移的影响”教学中的抓标志性知识引导,无疑是成功的。
三、抓标志性知识,有利于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对于标志性知识,只要我们抓住关键词,理解记忆,在考试中答题准确率更高,就更容易得分。如教学《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时,在教学“工业地域的形成”一目中关于工业集聚的好处(也就是工业集聚的目的)时,抓住“集聚”这一关键词,让学生记住产工业集聚的目的:①共用(或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④获得规模(或集聚)效益。此外,易产生污染的企业聚集在一起还有便于集中治理污染的好处。那么考试中无论是工业集聚、产业集聚还是企业或工厂聚集在一起,统统属于“集聚”的范畴,只要看到问题是“集聚的目的或好处”,都可以用以上几点去回答。
而抓标志性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对于实现我们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实现高效课堂均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