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74-02
“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研讨形式,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它使教师们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更是执教者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因为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想的转变、理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研究的重视。我们不可能经常走出去学习,也不可能经常得到专家、名家的指点。但同伴的相互资源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渠道之一。以近期我校开展的一次“同课异构”为例,颇有感触。
一、感动
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语文教研组全员参与,精心准备,他们那种认真踏实、勤于思考、善于研究、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人感动。陈凤琼老师发着高烧还坚持上课,董晶玮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把自己的妈妈当学生一次次试教,刘元艳老师承受着丈夫身患重病的痛苦参加活动,游俊敏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一遍遍的研读教材、修改教案……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展现了老师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风采。这种精神来自于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来自于一颗真诚的爱心——宽厚仁爱,博大精深;来自于一种对教育的执著追求,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自己良心的一个交待。
二、感悟
“同课异构”就是同一课本,同一教学内容,在同样的课程标准,相同的重难点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所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要求教师有创新,有新思路,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本次活动老师们以精巧、适用的课堂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博得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好评;以渊博的知识、飞翔的思维激荡着无数求知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活动期间,也有老师为了在教学中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尽管课堂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教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聆听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老师们用精美的板书描摹母语的魅力,用优美的朗读播洒传统的感动,用真心的交流对话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精辟的点拨涵养学生的思维。他们用朴实的语言,高超的教学手段,将语文这门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基础课浸染得醇香四溢。
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语文组老中青齐上阵,大家本着学习的态度,用心钻研教材,科学设置教学环节,课堂上呈现出许多亮点。游俊敏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入言简意赅,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课题,直奔主题。她以深沉的爱意、深厚的功底、深挚的情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在人生旅途上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陈凤琼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精巧的设计,清晰的思路,富有激情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在良好的对话氛围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无穷乐趣。王艾彬老师有条不紊的教学思路,幽默风趣的课堂氛围,优美合理的课件设计,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宋卓君老师以流畅的设计,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走进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处处流泻出来的是语言的美、语文的美;杨晓冉老师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的课件展示,漂亮新颖的识字卡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向我们展示了语文课堂原来可以这样美丽。
三、感受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也有不少方面值得我们反思。例如:时间的分配上,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教师的评价语言,如何体现指导性、激励性、灵活性?如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语文教研组进行了认真研讨与总结,打算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1.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因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体验 。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要有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合作、探究精神,集中集体智慧,协同解决问题,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有人曾这样评价我们的老师:“平凡的老师在叙述,称职的老师在讲解;优秀的老师在示范;伟大的老师在启发。”学校的每一次活动,其实都是促进我们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实践,我们专业成长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大、更快、更稳。
(责任编辑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