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4-02-13 05:44任玉梅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失败者思想道德文学作品

任玉梅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74-02

从一定意义上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尽管是考试的失败者,但不是人生的失败者;也许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但并不一定是职业教育的失败者。这些学生在中学大都是淘气、贪玩的,到了职业院校以后,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缺乏兴趣,继续放纵的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如果强制管理,师生矛盾就会越来越大。新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关键期,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忽视了德育教育,那么以后他们在学校形成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正。所以我们应当有信心,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狠抓德育教育。而进行德育教育,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它作为知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高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功能

(一)民族精神的育化功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促进民族精神形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形象,蕴含着较强的感召力,影响人们的心智,对人的教化具有综合性的功能。高职语文教材选取文学作品的精华,包含的作品内容十分的丰富,比如,理想教育、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无不涉及。由此可见,高职语文教育通过作品的育化功能实现对高职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

(二)思想道德底蕴教育的功能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小,缺少了学习压力的约束,高职学生“自我放纵”的意识明显变强。校园内各种文化并存,比如,西方文化、武侠小说、游戏作品等等,这些娱乐性的文化作品挤占了高职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反而被学生遗忘在角落里。长期以往,一方面学生的人文精神会出现缺失,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理想追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化作品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弥补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利用生动感人的艺术人物形象,引导高职学生产生共鸣,促使他们文化品位、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的持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创新意识,实现了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能力、技能的共同提高。

事实上,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德育教育严重缺失,合格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技术合格,更应该道德合格,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高职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高职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语文教师自身的高尚品格是渗入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需要教师要具有高尚品格,通过自身的言行、自己的爱心和独有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高职学生。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将人文关怀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道德动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不断优化。

(二)介绍文学作品的作者要融入更多德育教育的内容

能够写出精美绝伦的文学作品的作者,无不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往往通过描述生活中的真实,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塑造的主人翁的崇高人格、美好理想、百折不挠的精神都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对这些作品的作者进行介绍时,应该重点介绍其具有的高尚的思想品质,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进行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范文导读渗入德育教育内容

高职学生虽然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但是,经过高中、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本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通过范文导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首先理解待讲课文预示的“道德境界”的精华,通过深刻地分析、领会,理解作品展示的道德情感及艺术表现形象。教师的导入如何,对学生从什么角度来领会课文具有重要的影响。久而久之,通过教师的以情动心、潜移默化,实现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感情是追求真理的关键,德育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只有高职学生从感情上接受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德、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求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等,价值教育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培养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主的价值取向,从而可以实现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失败者思想道德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胜利者与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