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宇琼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66-02
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学好地理必不可缺的工具之一。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绘制和运用图表,并能做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间自由转换,是学习地理的秘诀与捷径。在平常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可以发现地理图表题占据相当大的分数比例,很多试题都有明确考查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意图。而在平时习题实践中中,地图能力恰恰是许多同学物理知识理解的“瓶颈”。因此,平日的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拓展学习思路,学会多角度的去解析地图,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一、规范读图顺序,完善读图技巧
对于地图有效准确的阅读能力是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进行的,先得看懂地图,才能实现读图的目的。要先观察地图的名称,确认地图的大致内容;然后依靠经纬网等工具确认所研究事物的相对位置、方向和范围;再依据地图符号特征、有方向的确认陆地、海洋、山坡、河流和湖泊等等各种事物;也可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根据等高线分析陆地和海洋地形、起伏大小、山脉走向等。老师在教导孩子读图时,应秉承两个原则:(1)精要简练。一般来说,每张地图都含有较大的信息量,通过指导的方法有效、高效的帮助学生们有选择性地提取当中的信息。因此,在每一次读图以前,必须指引学生确定好读图主题和目的,即确定为学习某个地理知识而需要在地图上去获取哪些信息,从而使学生在读图时有明确的阅读计划。(2)联系。在读图的过程中应注意多向联系,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的整合,如此一来既能回顾旧知识,又能建立新知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发展同学的记忆水平、联想力和综合概括地图的能力。
在日常学习中,正确的读图顺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按照事物的空间顺序读图。通常地理上如果事物之间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的时候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地域差异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海水盐分分布图等等;第二种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读图。通常表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的图像,都可以使用时间顺序读图。例如降水量柱状图、太阳直射点移动图等;第三种是按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逻辑顺序读图。这种方法不是停留在地理事物表层的观察,而是包含着对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深层考虑,深层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地理事物连成一个整体。如:地理特征图、地理成因图、地理联系图等。
二、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所谓解析,就是对读图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通过对信息的拆分重组和整合,归纳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创造概念问题来引领学生读图。通过对问题的导向,引导学生对图像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老师可通过对地理知识有机的归纳整合,使学生学会通过地图看本质的技巧。每一幅图都能够做到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本质,帮助学生的认识层层深化,思维概念能力逐步提升,充分培养起解题能力和解题思维。对同一幅图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一图中,可通过多方向进行观察。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评析,途中四个框框分别表示一个部分;若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评析,四个框框分别为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一种。如此一来,经常进行多角度进行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能大大帮助学生创造思维发散能力。
三、培养动手能力,强化绘图技巧
绘图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一种实践操作的阶段。培养绘图技巧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大纲,有计划的训练学生在对教材进行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带着疑问读图和描绘地图,如此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技能,也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强化检查与督促,使图扎根于同学脑海深处,这能帮助学生准确有效地储存知识,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敏度。教师还要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图画来培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培养思维的准确度。
四、重视图文转换,强化解题技巧
看图技巧的核心是对图表的理解和正确操作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地理考试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要想在地理测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必须要具备的一点就是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思维变换能力。学生要做到“活用图表”,通过图像看本质,灵活多变地进行图像文字、数据信息间的转换,再通过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提高自身的图表解题能力。第二方面是要注重图文之间的等价转换:学生要尽可能将地理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图像模型上去理解与掌握,而不是凭空想象记忆背诵。例如在上与太阳高度角有关的知识点时候,可通过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等多种图像模型。对于那些多方向多角度的地理难题,教师应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信息的能力,并注重发散思维的锻炼。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