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容+邓俊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28-01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现在各地又在以校为本、以生为本追求高效课堂。无论是有效课堂还是高效课堂,都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更好地落实并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是追求高效课堂之根本。我认为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眼、口、手和脑能感官,努力做到“四勤”,即一勤于观察;二勤于思考;三勤于表述;四勤于动手,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让学生会观察,勤于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发现事物规律,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造的先导,也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毫无目的的观察,课堂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需要教给学生适当的观察方法:
1.逐步观察,找准事物的特点,总结规律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儿童的心理特征是直观感知,他们对直观形象的具体事物感知的印象比较深刻,而对事物抽象的形和规律难以理解。教师就要在具体感知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铺路,想方设法解决儿童的感知障碍。例如我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出示两组算式:(1)85÷0.125=680 85÷1.25=68 85÷12.5=6.8;(2)10÷10=1 100÷10=10 1000÷10=100让学生先观察第一组中三个算式的被除数有没有变化,再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的商有没有变化。学生很容易发现商都在发生变化,是什么引起商在变化?学生很容易观察到除数也在发生变化,由此判断并得出结论: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越小。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二组算式,学生也能很快的得出结论。
2.对比观察,找准事物的变化及联系
同一类事物不同类型,往往他们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异同点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生走进苹果比桔子多1/3时,那么桔子比苹果少1/3这一误区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结论中的标准量分别是谁?多或少几分之几该怎样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能很快的找出其中原委,多或少的个数(份数)相同,但他们的标准量不一样,所以他们的结果不一样。
二、让学生有思想,勤于思考
学会思考应该是自主学习的内在体现,能充分激发孩子的思考是构建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的核心。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勤于思考,还得从教师的提问入手。问题设计要环环相扣,注重“精、渐、实”,精就是精炼、简洁、干净利落;渐就是循序渐进,要呈螺旋上升趋势;实就是把问题置身与生活情境中,服务于现实生活,贴近学生。比如有一位老师执教“圆的认识”时,出示了两个问题:(1)通过观察,你发现了圆的哪些知识?(2)教师出示了两个(直径不同)实物圆,互换两个圆的直径,问:能装上吗?(3)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对《圆的认识》教师通过三个问题就水到渠成,体现了教师提问的“精、渐、实”,同时也激发学生思维,充分让学生急于思考。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思想,勤于想象,敢于想象才能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才能让我们达到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的高效又迈进了一步。
三、让学生有空间,勤于表达
进入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多听听学生的意见或见解。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作业中要给学生留足够的表达空间。但一直以来,许多老师在追求课堂高效的同时,不愿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表达他们的观点,认为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给他们表达错误的观点只会占据课堂教学时间。其实不然,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都具有共性,有时解决一个问题相当于解决几个甚至几十个同学的数学问题。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往往节约了几分钟,而课后花几十、甚至几百分钟的时间逐个给学生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同样我以学生走进苹果比桔子多1/3时,那么桔子比苹果少1/3这一误区为例,学生为什么会认为当苹果比桔子多1/3时,那么桔子比苹果少1/3?我找学生阐述其理由,他的回答是苹果比桔子多3个,那么桔子就比苹果少3个,所以苹果比桔子多1/3时,那么桔子比苹果少1/3。他的这一想法在学生中存在共性。倾听学生这错误的见解,让我们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解答很多学生的问题。当他在明白苹果比桔子多1/3时,那么桔子比苹果少1/4时,相信这次交流探讨让他记忆深刻,他因为收获了知识而同样感到了快乐。
四、激发学生欲望,勤于动手
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已有的旧知识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来尝试练习。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动手尝试解答,列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的式子,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实践。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动手实践,解决实际生活动的问题。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积极性甚高,思维活跃,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从知识的形成到知识的应用都得到巩固,那么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会再遥远。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