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瑜
〔关键词〕 地理教学;读图能力;析图能力;读图习惯;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1—0052—01
图表历来是地理学科展现各种地理知识的重要形式,具备良好的读图与析图能力是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
其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提出一些与地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二,要让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明确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读图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及黑板略图等,引导学生多看地图,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线条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读图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把握读图与析图的基本原则
在读图与析图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以下原则:
1.图文结合的原则。要把地图和教材文字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辩证地看待图文关系,使地图和文字优势互补。一方面,用地图使文字直观化、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去解读地图中地理对象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2.精简的原则。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十分大,教师应帮助学生有选择性地提取其中的信息。在每一次读图之前,要引导学生确定好读图主题,即确定为说明某个地理问题而需要在地图上去读取哪些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读图时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3.联系的原则。在读图时注意多向联系,要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搭桥”。 首先,学生要看地图的名称,确认地图的内容。其次,根据经纬网确定所研究事物的相对位置、方向和范围。然后,根据地图符号,确认陆地、海洋、山脉、河流、湖泊、城镇、村屯、交通线、资源、物产、工厂、自然保护区及污染源等各类事物。最后,要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际距离,根据等高线弄清陆地和海底地形、起伏大小、坡度陡缓及山脉走向。
三、教给学生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1.形状观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像几字、意大利的轮廓像长筒靴等。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相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2.重点突破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3.对比归纳法。某些地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近似图的判读方法。
4.点、线、面结合法。即根据地图中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进行记忆和判读。
5.暗射地图填写法。让学生在暗射地图上填写城市、河流、山脉、矿产及铁路等名称,是提高他们读图、填图能力的良好方法,其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有关地理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简图绘制法。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与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脉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及统计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事物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具有实践意义。
为使学生获取地图上更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隐性信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问题集中学生读图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读图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每一幅图都可让学生提出“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等,教师则适时予以指导、点拨。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