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存发展之本。针对当今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人为主观性,提出了一些列改进方法;同时要对教学质量进行相应的保障,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方法。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根据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到2020年, 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 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由此可见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要实现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宏伟蓝图, 必须重视研究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因而有效构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与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切入点。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分析
1.1 过分依赖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以学生为主体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一般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任意性。首先,有的学生经常旷课且上课不专心听教师讲课,那么这样的学生打出来的评教分数就缺
乏客观性;其次,有的学生凭自己的主观感觉来进行打分,而不是从教师的专业水平上去考量[1-2];第三,若有的教师对学生在课程上要求严格,尤其在期末考试上要求严谨,那么这样的教师在学生评教时未必能够获得高分;相反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松,如上课不点名、无所谓课堂纪律、期末考试透露考试试题内容的教师,往往会学生好评如潮[3-4],评教分数自然就高。所以以学生为主的评教体系,会导致一些负面因素,如:一是有的教师可能会为求评分高的评课结果而随意降低对于学生的上课和考试要求,这样做会使教师在角色定位上主动放弃了师道尊严;二是部分教师也许为求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过程用大量时间讲一些与课程无关的话题来迎合学生的口味,将课程教学“趣味化”、 “娱乐化”;三是部分教师喜欢可能会在课外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在“称兄道弟”或“相互吹捧”中力图塑造“亲生”形象。
1.2 不同课程其评价指标是相同的
很多大学在设置评价指标时没有考虑到不同课程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所有的课程都用的是同一个指标。还有就是对待青年教师和专家教授级别的教师其评价标准也应该不一样。尤其是刚入职的新进教师,这一部分教师绝大部分不是师范类毕业的,所以要给他们一个适应期,慢慢过渡到娴熟丰富型的教师;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个教师的不同授课风格、兴趣爱好等。
1.3 教师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与教学评价结果挂钩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在众多普通本科高校中,职称是许多年轻教师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但是很多高校中将教学评价结果与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直接挂钩,这无形中给青年教师增加一种压力。因为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毕竟没有具备高级职称教师的经验足。教学评价体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审时,也往往有种惩罚性的味道。有的学校规定连续三年评教结果排在末5%,就要转岗,或是三年以后才会考虑高级职称的评审;等等这些做法均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指标与评价体系
首先应该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维度体系。考虑普通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应该多维度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由在校学生、已毕业学生、高校、用人单位等共同来考查其教学质量;此外要考虑到这个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办学层次;最后要考查高校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对高校教师评价可参考表1所示。
表1 评价标准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充分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教学保障措施势在必行。首先应该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衡量。由二级学院、系、学校教务处等多级机制来确保教学质量。其中学生评价采取网上评教、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保障系统如表2所示。
表2 保障体系
四、总结
本文首先从不同侧面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现状;接着探讨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指标与评价体系;然后提出了普通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文是重庆市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孙笑微.贝叶斯分类技术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1):98-102.
[2] 刘小洋.基于C51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4(1):5-7.
[3] 李晓毅,徐兆棣,孙笑微.贝叶斯网络的参数学习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1):125-128.
[4] 陈申宝.基于模糊理论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41(6):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