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眼”在阅读教学中发出光彩

2014-02-13 12:46谢丽蕴
语文天地 2014年22期
关键词:字眼文眼宁静

谢丽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教材结构与内容,抓住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究“题眼”、抓“课眼”、找“文眼”、析“字眼”、列“板眼”的“五眼”导读法,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一、读课文究“题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能反映文章主旨、内容、结构、线索写法等,因此,引导学生研究文章的题目,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让学生抓住一个“进”字来研究,林黛玉怎么进,进去看到什么,见到哪些人,他们怎么样等等。通过对一“进”字的深层次的探究,学生可理清文章的线索、结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读课文抓“课眼”

这是整体把握课文的过程,是最基本的一步。这里的读是通读,课眼指的是一篇课文的写作目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等。课眼是一篇课文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抓到并打开这扇窗户,便能窥见全篇,居高临下,整体把握。认真阅读“预习提示”是抓“课眼”的捷径,抓“课眼”又是为找文眼铺平道路。

如我们在介绍《水浒传》这部书的时候明确指出,它的前半部分主要写官逼民反。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官逼民反”这个“课眼”,进而分析林冲是怎样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

三、读课文找“文眼”

这是分析理解的过程,是关键步骤。这里的读是选读,是在通读基础上选读重点段落,旨在找出能够集中体现“课眼”的“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藏眼”,就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也是作品外景内情的交融点,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制约全篇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和把握文章的钥匙。

例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便是文眼,是全篇的“通体之眼”,因心里的“不宁静”而想到荷塘的“静”,在荷塘的“静”中,心灵得到了“宁静”。然而,荷塘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打破了环境的宁静,引起“我”追求更高层次的心里的“宁静”,那就是对诗词歌赋中关于江南采莲旧俗的联想。然而“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一句,将“我”拉回到现实之中,心里又归于“不宁静”。通过对文眼的分析,我们找到了本文“情”与“景”的结合点。

四、读课文析“字眼”

这是赏析品味的过程。这里的读是精读,字眼主要指课文中除生字词外的重点字词,如直接表达主题思想的字词,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字词,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使用频率高、社会交际能力强的字词等。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的“翔”字,便是极富表现力的关键字眼。“翔”本意是鸟飞,鱼怎么会“翔”呢?经过引导点拨,充分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了“翔”字的妙处:①水流清澈,观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游鱼的优美姿态;②水流缓慢,鱼儿在水中游得自由自在;③明净如镜的江水像一面大镜子,将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水天浑然一体,那鱼儿可不就是“翔”吗?一个“翔”字,境界全出。析透“翔”字,便可领悟到那如诗如画的深邃意境。

五、读课文列“板眼”

这是总结归纳的过程。这里的读是在精读基础上以分析概括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是将前面零散的分析归结成整体的过程。板眼则是针对板书设计而言的。

深入指点学生理出文章的外在线索、内在线索、轴心线索,运用准确、简洁、新颖的板书设计,不仅便于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形成美与愉悦的熏陶和感染。板书有核心,统帅全板的核心即是板眼,学生见板眼而知全板,见全板而明全篇,而这板眼,又恰是文眼的突现。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板书设计:

以上几个步骤,简而言之则可概括为:层层剥笋究“题眼”,整体把握抓“课眼”,分析理解找“文眼”,赏析品味析“字眼”,归纳概括列“板眼”。课眼是教学设计的纲,文眼是通篇的神,字眼是文中的闪光点,板眼则是诸眼在课堂上的聚焦点。“五眼导读法”的具体运用,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猜你喜欢
字眼文眼宁静
宁静之宅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巷口的宁静》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剔除口头禅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