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也应学习《弟子规》

2014-02-13 02:3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罪过弟子规人生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远大抱负要从小处做起。这句话里边暗藏两个问题:一是“小处”都包括什么?二是如何“做起”?有一篇文章,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准确的回答。这篇文章的题目叫《训蒙文》,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全文360句,1080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礼仪规范: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后来有人把这篇文章的名字改为《弟子规》,意思是年轻人需要学习的规矩。《弟子规》虽然是启蒙课本,但却是个人修养的优秀教材。谁都明白,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作为。但这些行为是否正确,当事者心里不一定明白。高职学生经过学习,知识丰富了,技能精湛了,但如果没有相应的道德品质来导航,难免在走向社会之后出现过错,甚至导致人生的彻底失败。那么,怎么做才能保障他们能够成功地立足社会呢?最实用的方法是在大学期间,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学习一下《弟子规》。因为《弟子规》可以给他们提供为人处事的准则和行为举止的规范。毋容置疑,《弟子规》能给高职学生提供提升个人修养、成功服务社会以及获得幸福人生的最有效方法。作为高职教育,更应在实用性上下功夫,高职院校更有责任让学生知道做人的规则和评价标准,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学技术、长知识。

一、学习《弟子规》,可端正言行,打下做人的基础

心术不正,行为不端,必然危机四伏。这句话适用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因为缺乏足够的立世根本,许多人被欲望折磨的死去活来,从而毁掉了人生的幸福。仔细地寻找导致失败人生的根源,就会很清晰地发现是教育出了问题。有人会说,有些失败的人都有高学历、高职称,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为什么还是出了问题呢?这里边需要说明的是,高学历、高职称并不等于受良好的健康教育,上大学也不等于接受高等教育。上学可以获得知识能力,但受教育是获得道德能力。如果把人比做一棵树的话,那么道德是它的根,而知识是它的枝叶。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道德能力来自于一个人的好的心态和好的行为。在这些好心态和好行为中,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孝。自古以来,都是国家以人为本,人以孝为本,而现实情况是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孝心。他们不怎么关心父母、体谅父母,甚至忤逆父母。那么这种情况怎么改变呢?学习《弟子规》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以前不孝顺父母,是不知这方面的道理,也不知具体的作法。现在,《弟子规》正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出了答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明确指出了儿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让你内心有了这样的尊重之后,接下来再告诉你具体的作法:“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如果教师不仅把这些话的字面意思解释清楚,而且还用生动感人的事例加以证明,相信学生们内在的孝心会萌动,并渐渐地开放出来。孝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一个人一旦建立了孝心,他必然会端正言行,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如此一举多得的事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学习《弟子规》,可增强人格力量,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家讲孝,出外讲悌,言辞具有文采,行为可以做表率,这是良好的教育给人带来的变化。应该说,改变是学习的根本目的。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是不浓厚的,许多的知识是欠缺的,人生的许多道理是不明白的,好多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进入大学之后,不抓住时机给于果断而有效的教育,就会使他们错上加错。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只能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不合格的劳动者。那么,这种情况如何避免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开设《弟子规》课程。当学生听了《弟子规》中的道理后,不想改变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弟子规》中的这一段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教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另一层意思是教学生如何在大学处理与同学的关系。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对独生子的教育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前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缺失,这些高职学生长期滞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会替别人着想,所以他们很难与别人相处。应该说,高职学生的情商是差的。可是,当他们学了《弟子规》之后,这种情况会有显著的改变。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现在的大学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懒散,他们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更不知道人生苦短的道理。所以,这一段话就是治他们懒散病的良药。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旁征博引,譬如联想到朱熹的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个人最让人反感的姿势就是无精打采,许多负面的词语都可以用在无精打采的人的身上,譬如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没有能力、无知、愚蠢、收入低、草率、贫穷、软弱、胆怯、生活艰难、麻木、沮丧等等。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夜眠迟”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夜眠迟”,有的干脆就整夜不眠。他们夜里在网上缠绵,游戏人生。教师有责任迅速地把他们唤醒,否则,这些学生思想和身体两方面都会出大问题。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告诉人举止行为要端正得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最直接的好处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一段是教人如何说话的,写得非常好。一些高职学生,特别是男生,从小就养成了说脏话的习惯。现在来到大学,个子挺高的,穿戴也很好,外表挺有样子的。但一开口,就什么都不是了。这样怎么行呢?所以必须马上改。关于说谎话的后果,曾任北大校长的梁启超先生说得最好:“我家之教,凡百罪过,皆可饶恕,惟说谎话,斯不饶恕。”梁小时说谎,被母亲狠打。打完后,母亲说:“汝若再说谎,汝将来便成窃盗,便成乞丐。凡人何故说谎?或者有不应为之事,而我为之,畏人之责其不应为而为也,则谎言吾未尝为。或者有应为之事而我不为,畏人之责其应为而不为也,则谎言吾已为之。夫不应为而为,应为而不为,已成罪过矣。若不知其为罪过,犹可言也。他日或自能知之,则改焉而不复如此矣。今说谎者,则明知其为罪过而故犯之也。不惟故犯,且自欺欺人,而自以为得计也。人若明知罪过而故犯,且欺人而以为得计,则与窃盗之性质何异?天下万恶,皆起于是矣!然欺人终必为人所知,将来人人皆指而目之曰,此好说谎话之人也,则无人信之。既无人信则不至成为乞丐焉而不止也!”梁母此段教训,实为千古名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俞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一段是进一步说明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应该如何说话。人世间的许多灾难,都是因为没有把话说好导致的。譬如这些年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恶性案件,起因往往都是因为一两句话。说话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教师教会学生说话是一大要务。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此段是讲在人际交往中,要想办法亲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远离那些品质恶劣的人。高职学生正处在一个危险的年纪,他们的分辨能力还比较弱,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交上坏朋友。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此段是教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需要的环境。“非圣书,屏勿视。弊聪明,坏心志。”此是教人开卷有益,不能开卷有害。现在高职学生往往在网上看书,而网上的书鱼龙混杂,很是危险。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读一千本破书不如读一本经典。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高职学生必然会明白许多道理,会做好许多事情,品质自然也会有所提高,这就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此好的事情,高职院校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郭文斌.弟子规到底说什么[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罪过弟子规人生
不会被打败
弟子规
行止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弟子规
谁 的 罪 过
弟子规
独一无二的你
世上几人“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