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社会系统优势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社会系统存在优势性,而且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关键词:社会;优势性;云南;少数民族;社区;直苴村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2.008
External Performanc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ominance of Society in Mountainous Communiti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Yunnan Province
LI Tian-xi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China)
Abstract: External performanc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ominance of society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ecology, ethnology with reference to Zhiju villag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oa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communiti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dominance of society that will exit for a long time in Zhiju village,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and basic data for the building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community,and explored the related theory giving service to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perfect harmony.
Key words: society; dominance; Yunnan Provinc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community; Zhiju village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社会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1-4]。为此,必须对社会系统进行科学地解剖和全面地分析,以期正确地认识和准确地把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变化的进程,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使社会系统的基本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不合理的社会结构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恶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带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性贫困、区域性社会的不稳定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1-9]。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脆弱性和优势性的统一体[10-14]。要实现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减少社区可持续发展巨系统脆弱性的同时,不断发展系统的优势性。系统优势性是由于外界风险、压力或干扰的存在所导致的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相对稳定程度或潜在的稳定性及其表现出的或潜在的持续能力。优势性研究和脆弱性分析一样为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工具。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为永仁县中和乡的直苴村。永仁县地处滇中北部(101°14′~101°49′E、25°51′~26°30′N),总面积2 189 km2,其中山区占97%,东南距省城昆明262 km,南距州府鹿城镇208 km[15]。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10.2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64%,永仁县是楚雄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山区小县[16]。
直苴村位于永仁县城西南部,距县城75 km,距乡政府所在地17 km,全村辖国土面积88.84 km2,海拔1 800~2 861 m,坡度25°以上的部分占了区域总面积的65.81%。区域内≥10℃的年积温仅为2 859.7℃,年平均温度12.4℃,属温凉性气候类型。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苴村通过一条乡村公路和外界相通,但雨季不能保证畅通。该村是以彝族聚居的高寒特困山区村,彝族占总人口的97%。2001年全村人口2 825人,其中约四分之三的人没受到过学校教育。2001年人均占有粮食210 kg,人均所得438元。
2 研究方法
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以人类生态学研究为主要手段。为了尽可能地避开其他因素的干扰,注意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刀耕火种农业的逐渐消失以及2002年该村开始了生态移民等,人口规模和人均资源等变化较大,所以选取1991至2001年这个时段进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区域社会系统优势性表现
3.1.1 社会稳定太平,人们健康长寿 调查结果显示[17],由于长期的传统山区农业,研究区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生活条件差,区域收入差距大,但人们并未因经济上的贫困而丧失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公民起码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原则,社会稳定太平,从1991至2001年的十年间,区域无任何刑事案件发生。人们安居乐业,身心健康,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增加。1991至2001年,社区人均预期寿命从64.91岁增加到65.81岁。
3.1.2 社会风气好,人人都是劳动力 实地调查发现[17],在研究区,下到三岁的孩子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在田里、地里或山上忙着,没有出现聚众赌博等不良风气,因此实有劳动力人数总是超过劳动年龄内人数,从而保证了社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显示出了社区社会系统发展的优势性。
研究区1991年扣除劳动年龄内上学的学生人数等之后,实有劳动力人数比劳动年龄内人数多出了41人,占了总人口的1.44%。到2001年,实有劳动力和劳动年龄内人数的差值即参加劳动的非劳动年龄内人数增加到了299人,占了总人口的10.58%,保证了社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3.2 区域社会系统优势性的影响因素
社会系统优势性的影响因子分为稳定性因子和持续力因子,社会系统优势性的形成是稳定性因子和持续力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和产物。
3.2.1 社会系统稳定性因子 能加剧社会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就是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因子。
(1)单一的传统山区农业。实地调研表明[18],单一的传统山区农业即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劳动者能够借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长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崇山峻岭的包围和欠发达的交通,使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和外界缺乏交流,社区几乎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世界,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结婚成家都在这个小区域内完成,无论男女都尽可能和本社区的人结婚,而且还盛行族内婚,亲上加亲,就这样,时间一长,整个社区成了一家人。
在这里,社区社会系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社区经济系统发展的水平和现状,不易受到外界社会发展浪潮的冲击。而长期单一的传统山区农业、粗犷而豪放的农业生产方式、艰苦的生存条件、一张巨大而且经过长期编织的亲情网等都使社区的人们互相依赖,个体的力量显得如此的单薄和弱小,以至于人们不愿也不敢随便伤害社区里的其他任何一个人,而只能踏踏实实地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去,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社区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太平以及良好的社会风气。
(2)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实地调查显示[17],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人们对单一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非常满足,抑制了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竞争,没有对比,虽然是穷了一点,但因为大家都穷,所以也就穷得心安理得,穷得高高兴兴,穷得一团和气。正因为是计划经济,吃大锅饭,只要参与集体劳动,就能分到一口饭吃,人与人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所有事情都由集体讨论决定。加之长期的贫穷,整个社区也没有什么值得人们去争夺、去拼抢的东西,也正因为贫穷,人们只能互相依赖,为解决人们基本的生存问题而不停地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敢间断。
就这样,整个社区社会稳定太平,社会风气好,人们身心健康,积极参加劳动,造就了整个社区社会系统的优势性。
3.2.2 社会系统持续力因子 社会系统持续力因子主要指社会系统在外界干扰和压力下的持续能力。持续力是系统优势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持续力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系统自身在外部干扰和压力下的持续能力,找到发展系统优势性的方法和途径,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1)贫困救济和扶贫项目。实地调查表明[17],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从来没有中断过对云南山地民族社区的贫困救济和扶贫等工作。几十年来,正是党和政府的贫困救济和扶贫攻坚艰难地支撑着研究区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保持了社会的长期稳定,推动着社区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前发展。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形成。研究表明[17],在对农村五保户、贫困户的救济和扶贫的基础上,伴随着农村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以及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等各种关乎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发展速度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形成,保证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力地推动了研究区社会系统优势性的发展。
(3)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研究显示[17],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有效地控制了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国家停止征收农业税等一系列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农民进行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成为了自己生产和生活的主人,为自己而生产,为自己而活着,同时还能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这是何等的自由,何等的幸福。所有这一切从制度上、人格上为研究区社会系统优势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研究区社会系统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 结 论
综上所述,研究区社会系统优势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要建立起和谐的、持续发展的社区,必须发挥研究区现有社会系统的优势性,并在其基础上大胆改革、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出社区社会系统优势性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和作用。最大程度降低系统的脆弱性只能实现对“水桶短板”的弥补,而系统优势性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降低系统脆弱性程度或弥补因系统脆弱性而导致的系统持续发展力量的不足。同时系统优势性是保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没有系统的优势性,谈不上系统的发展,更不要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了。
致谢:感谢楚雄州永仁县县委及政府、中和乡乡党委及政府、直苴村委会等对整个调研工作的支持及提供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对云南大学叶辉教授、杨树华教授给予的指导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欣广.可持续区域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 林卿,高继红,于琳,等.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 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 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Kates R W, Clark W C, Corell R. et 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science[J]. Science,2001(292):641-642.
[6] Clark W C, Dickson N M. Sustainability science: The emerging research program[J]. PNAS, 2003,100(14): 8 059-8 061.
[7] Kates W, Parris T M. Long-term trends and a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J]. PNAS,2003,100(14):8 062-8 067.
[8] Parris T M, Kates R W. Characterizing a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 Goals, targets, trends, and driving forces[J]. PNAS,2003,100(14):8 068-8 073.
[9] Cash D W, Clark W C, Alcock F, et al. Knowledge system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PNAS,2003,100(14): 8 086-8 091.
[10]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1] 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12] 欧阳莹之.复杂系统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13] 埃德加·莫兰.方法:天然之天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 许国志.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15] 云南省永仁县志编纂委员会.永仁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38-39.
[16] 永仁县地方志办公室.永仁年鉴[M].楚雄:楚雄日报社印刷厂印装,2002:47.
[17] 李天星.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18] 李天星.云南山地民族刀耕火种生态学定位与山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 624-15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