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航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昏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竞万仞,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少年时遍览经史,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24岁,上《大周受命颂》,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初任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问题提出过许多有远见的建议,但大都未被采纳,郁郁不得志。并因与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而遭到排斥打击。38岁,辞职还乡。后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迫害致死。有《陈拾遗集》传世。
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的伟大倡导者。他不仅提出了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完全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为盛唐诗歌的发展开辟了健康道路。《感遇》三十八首,是体现其革新主张的代表作品。这些诗虽不是一时一地之作,但都是有感而发,内容充实。其中反映边塞生活的作品尤其富于现实意义。
这首《感遇》之二十九是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艰险行军图。据《通鉴》卷二○四载:“武后垂拱四年,太后欲发梁、凤、巴蜒,自雅州开山通道,出击西羌,因袭吐蕃。正字陈子昂上书,以为‘雅州边羌,自国初以来,未尝为盗。令一旦无罪戮之,其怨必甚,且惧诛灭,必蜂起为盗。西山盗起,则蜀之边邑不得不连兵备守,兵之不解。臣愚以为西山之祸自此结矣。”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首先点明出兵的时间和地点。“丁亥”,即垂拱三年。“西山”,又名雪岭,在成都之西。“事甲兵”,犹言发动战争。这两句诗为下面写行军的艰难险阻做了铺垫。
接下二句是写行军的路线和目的。“赢粮”,即背着干粮。“匝”,是绕行。“邛道”,指邛崃山的道路。“羌城”,泛指羌人所居之地。两句意谓:背着干粮绕着邛崃的曲折山路走,扛着长戟去争占羌人的城邑。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用“攻”字,也不用“伐”字,而用一“争”字,似有深意。我们由“争”,可以联想到“争抢”、“争夺”,这便点明了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是写征途的恶劣气候和环境。“劲”,读jKng(净),强硬义,如“疾风知劲草”。“穷岫”,一般都注为深山,不确。《说文解字》:“岫,山穴也,从山由声。”《尔雅》也说:“山有穴为岫。”所以这里的“穷岫”,是指极高的山中洞穴。“泄云生”中的“泄”字,本指水自然下流。这里用来形容云,也是说云气好像从高山的岫穴中自然冒出来一样。本来,风可触而不可见,云可见而不可触,都是不好形容的,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描绘得十分具体、形象。“风劲”,不仅写出了风急,而且暗示“风头如刀面如割”;“泄云生”,不仅写出云气流动的态势,而且衬托出山之险峻。下两句是写道路昏暗,情况紧急。“羽檄”,用于紧急征调的军事文书。《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复相惊”,是说在这样昏天黑地的道路上行走,本来就毛骨悚然,再加上羽檄的频频传来,就更使人心惊肉跳了。这两句诗很逼真地写出了唐军出师无名,闯入情况不明的地区作战所特有的恐慌感。
“拳竞万仞,崩危走九冥”,是进一步写在高山深谷中行军的艰险情况。“拳”,弯着身子。“竞万仞”,争抢着爬上万仞高山。“九冥”,指极深的山谷。“九”,是极言其深。二句意谓,邛崃山高入天际,下临深渊,军队或蜷着身子争占万仞高地,或冒着山石随时会崩塌的危险通过深谷。这里用了一个“走”字,不仅描写出士兵们在谷底奔跑的行态,而且似乎也活画出他们惊恐的神态。“籍籍峰壑里”,紧承前一句,是写战士们在深谷间行走时的拥挤杂乱的样子。由于道路危险,军情严重,谁都急于通过,必然会造成这种拥挤不堪的情况。“哀哀冰雪行”,是写战士通过峡谷后在冰天雪地行走时的哀痛心情。
以上八句较为细致地描绘出军队历尽千难万险的行军情景,而这一切却是为了“争羌城”,即为了满足最高统治者开边扩土的野心。诗中既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深切同情,又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恶行径。这也正是这首诗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作品的最后四句, 是诗人直抒胸臆:“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这几句有三层含义,一是说“圣人”在位应该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二是讽喻当权者不该挑起这次不义战争;三是指斥谋臣昏聩无能,给百姓造成无穷的灾难。其中的“肉食谋何失”一句,有的翻译为:执政的大臣的谋划为什么会这样失误?其实,将“何”解为疑问词是不对的。而应看作副词,可翻译为:大臣的谋划何等错误啊!“藜藿”,贫者所食的两种菜。这里是用以指代穷苦的百姓。《韩非子·五蠹》:“粝粢之食,藜藿之羹。”“缅纵横”,流散于远方。“缅”,远的意思。以上二句暗用《说苑·善说篇》东郭祖朝答晋献公语:“设使肉食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
综上所析,这首诗通过对战前边塞行军艰险情景的描写,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所发动的不义战争,并对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首先是选材十分得当。本来武后所发动的这场不义之战,其规模既大,进行的时间又将是很长的。如果放笔写来,定不是这首短诗所能完成的。但是诗人并没有泛泛着笔,而是选择艰苦的行军片段来描写,这样不仅用笔经济,而且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余地。既然一路行军如此艰险,那么待战争全面展开之后,其艰险、残酷的程度更可以想象。
其次,全诗既有精练的概括叙述,又有工笔的细致描写。前二句是概括的叙述,要言不烦,总摄全篇。中十句重点是描写,意在突出“劳师以袭远”的艰难险阻,其中“拳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这四句把行军途中的千难万险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外,诗人最后的精当议论,既深化了主题,又开出了新意,也使全诗增色不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