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畅
山西省再贴现及票据市场发展情况研究
何畅
再贴现及票据市场业务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至关重要。再贴现业务的开展,首先要有发达的票据市场作为保证。强化再贴现管理,对于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三农”以及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对山西省再贴现和票据市场业务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再贴现 票据市场 发展 问题
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或转贴现的商业汇票以回购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资金融通的票据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的票据再贴现业务始于1986年。目前,人民银行只开办回购式再贴现业务。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省的再贴现限额为43.32亿元,山西全辖再贴现余额为34.73亿元,较年初下降2.32亿元。上半年,山西省累计发放再贴现53.85亿元,累计收回再贴现56.17亿元。
(二)开办再贴现业务的特点
1.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申请较多。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全辖共办理再贴现1322笔。其中,大型银行再贴现余额1.12亿元;中小银行再贴现余额8.1亿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再贴现余额21.62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再贴现余额3.89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再贴现余额占到全省再贴现余额的62.25%。
2.办理再贴现业务的行业比较集中。从山西辖内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的企业行业性质来看,2014年上半年办理的再贴现业务中,投向煤焦行业的再贴现占比为50.02%,贸易类占比为19.27%,冶金行业占比为15.41%,其他类占比为15.3%,投放行业相对集中。
(三)开办再贴现业务取得的效果
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办理再贴现业务充分发挥了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用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起到支持实体经济的导向作用。
1.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处于资本快速积累、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资金需求量巨大。而中小企业自身的瓶颈制约了它的信贷业务。首先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较差,难以达到贷款发放要求。二是多数小企业资产少,抵押物价值低,难以达到借款银行的要求。三是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还款保证性低,要找到银行认可的担保单位也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再贴现政策工具通过支持大、中小型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对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中小企业商业信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缓解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压力,提高经营效益。通过积极办理再贴现业务,极大地缓解了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紧张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业务品类单一、收入渠道过窄的现状,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一)票据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1.商业汇票业务增长迅速。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省金融机构承兑汇票余额2373.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31.42亿元,今年累计发生额为2450.4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95.22亿元。
2.贴现业务稳步增长。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省贴现余额为798.2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4.53亿元,今年贴现累计发生额为2947.9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40.29亿元。
1965年Gorden E. Moore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隔18个月增加一倍,也就是说,集成电路产业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当然,产业的更新离不开知识的更新,特别是前沿技术的学习.企业是产业或产品发展的试金石,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前沿技术的研发,所以企业掌握着大量的前沿信息和技术.高校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基本上都来自书本,而书本的理论和技术,可能都是前几年,甚至是前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就需要学生掌握先进的开发和设计经验.而人才培养方案或实验实践教学中,刚好就缺少这一重要环节.
(二)票据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签发承兑汇票以股份制银行居多。2014年上半年,山西辖内股份制银行累计签发1611.8亿元,占比65.78%,余额1570.22亿元,占比66.15%;城市商业银行签发404.8亿元,占比16.52%,余额312.76亿元,占比13.18%;国有商业银行签发222.85亿元,占比9.09%,余额167.56亿元,占比7.06%;农村信用社签发135.08亿元,占比5.51%,余额249.63亿元,占比10.52%;政策性银行签发2.91亿元,占比0.12%,余额2.93亿元,占比0.12%。
2.票据贴现余额以农村信用社为主。2014年上半年,山西辖内农村信用社累计贴现662.28亿元,占比22.47%,余额410.6亿元,占比51.44%;国有商业银行累计贴现471.6亿元,占比16.00%,余额153.06亿元,占比19.18%;城市商业银行累计贴现77.79亿元,占比2.64%,余额79.19亿元,占比9.92%;股份制银行累计贴现350.74亿元,占比11.9%,余额46.87亿元,占比5.87%;政策性银行累计贴现0.59亿元,占比0.02%,余额0.3亿元,占比0.04%。
(一)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
目前参与我省票据市场的主体仅为有限的金融机构及小部分优良企业或缴存全额保证金的企业,特别是在票据一级市场上,除了银行外,能够被社会公认和接受的其它主体十分稀少,由此导致一级市场创造的票据量相对有限。涉农企业由于规模及经营效益限制,很难参与到票据市场其中,这使得再贴现的“支农”力度减弱,只能从间接的企业向“三农”服务。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三)票据业务相对集中,容易出现集中风险
目前,山西辖内金融机构票据业务服务的重点对象仍是煤焦铁行业,以及围绕煤焦进行商贸交易的流通企业。一旦出现大的经济波动,银行资产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中小企业仍是票据融资需求和使用的主体。在目前融资难严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下,票据融资业务对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中小企业商业信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
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银行信用的同时,要积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拓展商业信用,推广和鼓励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让企业从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中得到实惠。银行应在有关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尽量简化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与转贴现操作手续,减轻企业的畏难情绪。
(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和内控制度建设
农信社要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来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有效采集、处理相关数据,实施对资金流向、流量的变动情况实时监控,对立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预警和应急预案等制度,明确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包括“三会一层”,风险管理部门的分工职责,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农信社还要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统筹兼顾,在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资产质量、消化历史包袱、增加盈利能力的同时,合理制定经营策略,规范经营行为,确保农村信用社走上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票据市场行为
要加大对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跟踪力度,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真实贸易背景、过度授信等方面检查,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进一步规范票据业务行为。同时,金融机构大力整合内部资源,提高票据业务的综合服务水平。要建立对市场敏感的受理审批机制,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使票据业务实现规范、高效的标准化操作,方便快捷地服务客户。
[1]宋文.农信社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金融时报,2011.10.13
[2]黄明江.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思考.金融与经济,2010(4)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山西太原 030001)
(责编:贾伟)
F830
A
1004-4914(2014)1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