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才制度改革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15-02-12 20:37张寒
经济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部地区改革对策存在问题

张寒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部地区人才资源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部地区深化人才制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中部地区 人才资源状况 存在问题 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024-03

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六省。长期以来一直担负着我国的粮食,能源,原材料等生产的供给重任。同时也是我国人力资源输出的重要区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国家的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系列战略措施实施以后,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板块中处于不断被边缘和忽略关注的趋势导致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对乏力。主要表现在:中部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但远低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且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有明显的差距;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不但低于东部地区,甚至一度低于一度落后的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但远低于东部地区,而且低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范恒山,赵凌云编:《促进中部地区全齐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第9~10页。)。直到2004年,中央政府从统筹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提出将以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于次后两年出台了促进中部崛起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之后,上述状况才开始有所改观。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政策效应开始显现,中部地区发展提速。以GDP为例,2006年中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43030亿元,占全国GDP的18.7%,到2010年达到86109亿元,占全国的19.7%;人均GDP从2006年全国平均水平的76.2%提高到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的80.83%。但是中部地区占据全国10.7%的土地,承载这全国26.63%的人口,所以无论是总量指标还是人均水平,中部地区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经济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发展潜力远未充分挖掘,离国家给予中部地区战略定位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指出今后5到10年是中部地区加快发展,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中部地区要紧抓机遇,发挥优势,释放潜能, 提高发展速度,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时,中央政府对中部地区未来10年的发展也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二、中部地区人才资源状况

1.人力资本短缺。人力资本积累是区域经济动态发展的重要因素。中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教育基地。但是,在工资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诱因下,这种潜在优势条件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产生了偏移,区际间人才迁移现象严重,中部地区培养的人才大量流向东南沿海。虽然近年来人才数量有所提高,但人才密度较低。

从人才数量相对劳动力数量的占比来看,中部地区的人才占比为2.2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91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除山西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他五省均显不足。

中部地区虽然是农业大区,但是第一产业人才缺乏,促使人才比例下降;第二产业人才比例明显增加,说明中部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收到了一定成效;第三产业人才比例有了增加,虽然不够明显,但也表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往第三产业倾斜。

2.人才资源的构成。中部六省在专业技术人员上,大部分省份都低于全国平均值,就行业而言,中部各省在涉及新兴产业及贸易、工商管理、工程、金融、法律、审计、计算机软件等人才紧缺,一些基础研究领域后继乏人,而处于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专业人士更是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人才的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中部六省都存在人才在年龄结构上不合理现象。突出问题表现为高层次青年人才偏少,从人才职称结构来看,在聘任的副高以上的专业人才中,45岁以下的所占比例不多,而中、初级人才大都在35~45岁之间,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理论基础好,但实践经验缺乏。据了解,科研、设计等技术性强的部门缺少学科(项目)带头人,出现明显的青黄不接的现象;同时人才资源的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人才素质结构不理想,中部六省的文盲和半文盲比例仍然数量较大,劳动力素质较低。

3.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的分布。从中部六省人才的分布来看,人才相对集中于机关和事业单位,而直接从事技术应用和生产的经济建设第一线以及基层的人才较少,国有单位人才多,民营单位人才少。以湖北省为例,在“四类”高级专家中,事业单位占74.93%,企业占24.2%,党政机关占0.69%,民营单位仅占0.18%。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人才匮乏,从根本上抑制了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缺乏对经济第一线和基层的了解,无形中增加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难度。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科研发展,投入大量的科技人员,而中部六省在经济建设第一线和基层所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比少之又少,由于经济建设第一线认才的缺乏,是中部六省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滞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企业家人才是另一类重要的人力资本。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中部地区的经营管理人才在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如创新精神、扩张意识、市场洞察力和组织协调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的企业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虽然难以捉摸和量化确定,但又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制约中部地区崛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4.人才配置不合理。由于市场发育还不成熟,运行不规范,在人才使用中缺乏有效的甄别、竞争、淘汰机制,出现了新的行为扭曲,社会对人才需求唯学历论,加上部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层次人才,学以不致用的现象还在不同行业中存在,在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多的情况下,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出现专业人才去做知识含量极不匹配的工作的现象。社会上对人才的重视与需求普遍高学历化,忽视了人才资源的综合素质,从而影响了人才资源的质量,进而影响人才资本利用的实际效率,存在人才严重浪费现象,在县及县以下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满为患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也不乏人才。人才配置的不合理还表现在大学毕业生择业上,绝大部分涌入事业单位;而企业、农村,尤其是非国有经济单位所需的人才得不到有效补充。

5.人才资源流失严重。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雄厚的经济实力、丰裕的经济报酬、良好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使他们在人才竞争中已经捷足先登,抢占先机。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也由于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用人机制不合理,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悬殊、中部各省区在人才资源上,受到了来自东、西部的严峻挑战,人们在求职的过程中热衷于寻找地理优越地区和福利待遇好的单位,由此造成有成就的科技人员更愿意到沿海开放城市去发展,大中院校毕业生就业大部分首选经济发达地区,由此造成人才的外流。特别是在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国有企业,科技人员流失就更为普遍,虽然中部六省的政府也下了大力气采取不少措施以控制人才的不平衡分布,但收效甚微,现在仍有很多急需人才的单位、地区得不到所需的人才,这些都严重束缚了中部六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6.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人事管理思想正在对政府部门尤其是政府人事管理方式提出挑战,政府部门人事管理的理念、制度和模式的转变成为改革的一个重大部分。目前,各级政府在人才管理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行政干预比较多,而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各类优秀人才的很少,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市场机制发育和可持续发展,人才流动阻力仍然很大。虽然人事体制机制改革有所进展,但在体制内,计划配置人才的惯性仍然很大,阻碍人才流动等障碍远未解决,主要是户口、编制、档案、子女上学、出入境管理等五个人才流动拦路虎依然存在;在有些地区、有些部门,对“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投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理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位,对人才发展缺乏长远眼光,没有培养开发的战略意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市场化发育不健全造成的。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定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已经成为人才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中部崛起战略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只有加强政府部门人事管理的应对措施,确保政府部门的高效运转,才能更好地促进中部地区的发展。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基于全球形势和我国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抉择。中部地区只有打破束缚人才的枷锁,消除制约人才成长、集聚的体制和制度性因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致力于人才竞争战略的设计和实施,才能谋求未来在竞争主战场上占领一席之地。要实现人才汇聚、激发人才活力,必须在理念上、体制机制上多做文章,要对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培养开发优秀的本土人才。随着国内外人才竞争的加剧,人才本土化将是人才开发的一个基本趋势。中部六省都是人口大省,一方面经济建设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自身又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需要提升素质和转化为高效能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因此,在对外来人才给予政策倾斜的同时,要注意开发“本土”人才资源,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激发现有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培养开发“本土”人才,要瞄准需求,突出重点。中部地区要跟踪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重点,及时预见各个时期的人才需要,优先为重大项目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突破、民营经济壮大和农业现代化,定向培养人才,加强人才储备。中部地区现有人才队伍的突出矛盾是高科技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外向型经济人才以及一些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应找准中部地区人才队伍的这些突出弱点,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大培养力度。做好领导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开发各类人才的关键,具有倍数效应。用好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才,可以用活一大批人才。加强领导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要优化组合领导群体,以高智力人才为核心,特别是要选好“一把手”。要把对人才资源的管理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点,重点是其任职期间人才资源的变化和使用情况。要把对领导人才的培训作为整个人才培训工程的重点,并把人才学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过去,大多比较注重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的培养开发,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后,技能人才队伍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明显增强,产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中部地区要承接好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必须把技能人才作为开发重点,培养和储备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努力实现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发展,由人力资源强区向人才大区乃至人才强区转变。

2.建立中部六省人才部门联动合作机制。(1)加强中部六省人才工作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中部六省的人才部门的工作研讨机制,及时交流人才工作信息和人才研究成果,提升人才工作理论水平,为科学制定人才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2)整合人才开发资源,在互惠互利原则下进行人才开发的项目合作。(3)进行中部公务员能力培训合作。建立中部六省公务员之间的培训合作,共同举办专项高级研讨班,相互学习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朝气和活力。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公务员队伍。(4)在人才流动政策上,要消除区域限制,允许人才选择异地工作,允许其户口不迁或户口随工作地迁移,协调解决好流动人才的各种工作和生活问题,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积极推进省区间的人才交流,通过兼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担任顾问和兼职教授等方式,拓宽人才交流渠道,促进中部地区人才资源共享。(5)加强科研人员的互访及交流,建立科技合作基地。中部六省应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增强合作渠道。加强科技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建立开放的信息网络系统,沟通技术创新项目与需求,适时进行动态更新,为中部地区的企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才提供免费服务。各省应指导本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制定与中部其它地区企业科技人员共享科研设备的具体办法。探索建设中部地区若干重要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合作,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各自企事业单位开展区域合作活动,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同省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区间合作项目。发挥中部六省的教育、科研现有优势,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6)加强中部六省在人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上的衔接,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人才保障体系。

3.加强人才管理机制建设。要提高中部地区各级领导干部乃至全社会对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根据新时期新任务下党和人民对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组织机构中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认真做好人才的调究、协调、指导、保障和服务工作。在中部地区内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来进行人才资源开发,并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以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4.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中部地区要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要学习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招才引智”政策,就必须把改善人才环境作为其创建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环节,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化的良好人才发展环境,这样才能使人才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中部地区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整个中部地区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气,并以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来中部地区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及其科技成果;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在业绩上打破年龄、学历、资历的限制,以期营造一种良性的公平竞争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并用正确的方法来评价人才工作中的业绩和素质,形成一种“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败者”的社会环境;开展与人才的谈心活动,让他们能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尊重,多与人才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倾听他们的诉求,给予他们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真正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安心工作,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贡献。也只有营造出这样的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中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效,迈开步伐向前进。在这点上,东部沿海城市比中部地区做得要早、做得要好,这也为中部地区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使得中部城市更为努力地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创业的环境,这对于人才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至关重要,并且会为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极为巨大的推动作用。要给予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积极展开与高等院校的项目合作计划,使这些平台成为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从而加快推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给予人才的经济待遇方面,中部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发展落后而无法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提并论,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较差,要改善这种现状需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经济上要不断加大对各级人才的投入,这是根本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解决人才的生活环境上大做文章,要充分利用且善于运用自有资源,为人才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心理需求上可以定期组织体检、疗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在实际问题上可以帮助人才解决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就读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人才的基本需求以及其学习、娱乐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使各类人才能安居乐业,扎根中部。

打造一流的产业环境,就是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实行特事特办,对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进行优化,使各类优秀人才都愿意来中部地区实现他们的理想,从而成为一大批科技、管理人才人才的成长之地,切实增强人才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完善的监督机制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才能使人才法律工作更为透明,从而使得人才工作进入一个更为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5.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提供制度保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干部工作中突出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中部地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1)规范行政行为,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条件;提高中部地区对人才的吸纳和承载能力。(2)建立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职位分类制度的优点在于对各项职位要素都有明晰的规定,不足之处在于静态的职位描述缺乏灵活性,只强调人适应职位要求,而忽视人的能动性、创造力。目前的趋势是以“概括性的工作描述代替了详细的工作描述”,不强调职位分类的细化。我国可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按照责任、技能、努力程度、工作条件等四个因素,对职位进行衡量,以其简单、通用、公平的特点,使管理更为有效,并为公务员创造更多的流动机会。(3)改进考核方式。政府部门人事管理应该“越来越多地将市场的法则和机制引入到人事行政管理活动中,强调人才的竞争和发展”。市场法则就是要根据工作实绩决定经济收入,因此要加大考核结果与公务员收入之间的联系。我国公务员实行的是以职务和级别为主的职级工资制,其中可根据工作实绩调整的部分很少,难以起激励作用。可以实行“个人工作表现奖金”制度:对表现超过本职工作要求的公务员给予一定的奖金。以平日的考核来确定“表现”,从而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状况有效结合起来。(4)实现人才管理现代信息化。现代人事管理活动不再是信息的简单记录与归类,它需要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组织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人事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势在必行。因此政府部门应建立共享性的信息系统,一方面使成员随时了解组织人事管理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使组织及时获得成员对组织人事管理问题的反馈;其次,政府部门应根据组织需要建立分门别类的人事管理系统,如培训、薪酬、绩效等专门的人事管理信息库,以便组织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快速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人事管理决策的效率。(5)完善培训体系。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利用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方法科学地评估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务员素质;其次,要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公共人事管理的特点,贯彻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更新课程设置,注重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同时强调专业技术培训与人文精神熏陶的兼顾,注重对公务人员潜能的开发,引进人格拓展训练等先进方法;最后还要采用不同的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另外要注重引入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主题研讨、情景模拟等先进教育方法。

6.重视借鉴国际人才管理经验。中部六省应学习借鉴国际人才管理经验,重点对体制机制、政策创新、服务体系、综合环境等方面深入探索创新,在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功能优化、效率提升上继续努力,进一步依靠集聚和发挥人才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首先,人才体制机制是推动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基础,而体制机制改革要靠政策创新推动。政策创新,就是试行特别的人才政策,它包括长期困扰我们的人才评价政策、人才激励政策、人才流动政策等。其次,充分发挥和实现人才价值的区域。国际化大才都是国际定价的,世界人才高地都是薪酬高地,例如美国硅谷的人均收入在全美是最高的。再次,国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一定是全球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区域。经济全球化带动人才国际化,随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际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一些发达国家都围绕产业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吸引人才。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等创新人才基地,都是全球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区域。此外,国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一定是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的人才服务体系。这些地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人才服务体系,包括人才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标准、平台载体、窗口、程序等。还要有一批国际化的人才服务机构,有一个宽松自由的人才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人才支撑。《决定》既强调人才工作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作用,也对人才改革重大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学习贯彻好《决定》精神,准确把握人才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制定人才政策法规、改革人才管理制度、构建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中部地区应着力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为实现崛起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范恒山,赵凌云编.促进中部地区全区重大战略问题研究[M].中国参政经济出版社,2010

[2] 刘芳,杨华.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人才战略研究[J].科技创业,2007(1)

[3] 中国人事科学院.2006中国人才报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4] 李向前,向洪.中国人才批判[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责编:郑钊)

猜你喜欢
中部地区改革对策存在问题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