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师敏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徜徉在紫砂的世界里,即使一直是走马观花的人,也一定会为一把紫砂壶驻足。在紫砂的世界里没有世俗的浮夸,没有喧嚣的灯红酒绿,只有水墨丹青的诗韵流长,茶香蒸腾缥缈、甘苦悠长。
透悟先贤的智慧,紫砂艺术是从生活中汲取的元素,它从生活中来,因生活的需要而生,它的造型因生活而变得多姿多彩,也因生活而茶韵生香。紫砂茶壶是位智慧贤者,它通达、容纳而个性,不是所有人都能懂得它的味道,但却是所有人都能尝出它泡出的茶的味道。紫砂因文化的融合,拓展出更显亲切、悠远的味道,总能营造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和乐趣的思考。紫砂因文化而多姿多彩,文化又将紫砂作为载体,绽放出新的光彩。多种文化结合起来运用在紫砂上,就成为一种新生文化,充分展现出紫砂的艺术生命力。紫砂谦逊内敛不张扬,不媚俗,不呆板,不轻浮,高洁质朴的形象符合君子之涵养。紫砂之神韵,也更多的为人们所喜爱。
金蟾为旺财之上佳用具,旺财化煞。民间有俗语“得金蟾者必大富”也,放置此物于家居或商铺之中,定然财运亨通,大富大贵。三腿的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古代有刘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后来民间便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过程中金蟾受伤断其一脚,所以日后只余三脚。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为求将功赎罪,金蟾使出绝活咬进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帮助穷人,发散钱财,人们奇之,称其为招财蟾。
中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很多文人都是以竹做题、作比喻,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竹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华中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作品借鉴金蟾、竹子的优雅形态,将整体造型塑造得儒雅大方,颇具气场。取竹子主干作壶身,粗直的枝干,坚韧饱满,生命力旺盛,于无形中将“大度”之气放大,纵观壶身,大度袭人。静中有动,动中取静,笔者将这样的艺术境界完美地展露出来,微雕塑型,金蟾闲憩,尽情沐浴阳光雨露,体会清净之意。笔者将感情转嫁于作品上,运用传统的素材,加以创新。中空的竹节添得一份修为与气节,竹节作壶流,壶把,苍郁挺拔,显出擎天之气势。
欣赏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或许,更是一次心灵的穿梭,读懂一把壶,便是读懂一种生活态度。器形以竹为主题,“生来便有节,凌云九霄中”,竹的气节象征了不畏权贵,品行端正,安于淡泊的品性。
紫砂陶瓷的发展举世瞩目,由于它悠久的历史,加上沉沉的历史气韵成就了它的卓然风骨。
[1]《工艺美术辞典》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