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2-12 16:3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办学

邱 峰

(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教育理念、办学机制等诸多方面对学生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特征,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形式。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实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就业工作研究,系统全面地开展就业指导,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认可度低,就业难度更大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一般具有本科学籍,培养合格毕业能够拿到我国教育部门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可以拿到合作外方院校所颁发的文凭。由于国内企业对国外文凭缺乏感性认识,对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不能给予肯定。加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尚处在创办初期,没有形成社会认可的品牌效应,生源往往通过征求平行志愿和降分等方式完成,质量难以保证,社会认可度低,就业难度更大。

2.专业知识薄弱,国内升学压力大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为了增强学生后期出国学习的适应,学校会开设大量的语言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学生在语言类课程学习上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外合作办学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中相比国内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些距离,外方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相对较低,教学更注重实用性,对理论要求相对较低。这种培养模式导致了中外合作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参加国内研究生考试在数学和专业等基础课程方面没有竞争优势,这一瓶颈将影响其在国内继续深造。

3.学生素质参差不起,就业去向多样化

在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中,学生的分数往往是本科二批的尾巴,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正常的普通本科有些差距。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中外合作办学学费较高),他们性格张扬,情商不高,对家庭的依赖心理强,做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时自控能力不强往往忽视学业,综合这些情况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但尽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就业也呈现多样化,他们对就业茫然,由于家庭经济基础较好,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人脉较多,往往就业目标难以确定而且变化较快,给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带来了困难。他们的就业选择去向往往有以下选择:国外深造、国外工作、国内升学和国内工作,在国内工作中可以分为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选调生,应聘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和国外企业驻华机构等。

二、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学生原因

1.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思想复杂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思想复杂。他们往往受家庭的影响具有“干部意识”和“白领情愫”,认为自己读了十几年的书,应该找个轻松体面的工作,就业讲究工作单位、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不愿意到基层、到一线企业去工作。另外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中淡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塑造,导致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缺失。陈旧的就业观念和复杂的就业思想是就业指导乏力的根源。

2.就业能力有限,就业意志品质薄弱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他们综合就业能力不高,观察视野狭窄,有时很难全面地看问题。在实践能力上,动手能力差,整合能力比较死板。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为好高骛远,小事情做不好,大事情不会做,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做不好,工作纪律约束不强,作风散漫。这些体现了学生就业能力有限,就业意志品质薄弱,影响了学生的就业选择。

3.创新意识淡薄,就业指导需求弱化

在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中,只有创新意识的增强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但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创新意识淡漠,具体表现在:一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大刀阔斧的创新精神,缺乏发散性思维;二是过分依赖家庭及人脉关系,就业往往是“等靠要”,很少考虑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就业岗位,这就滋生了懒惰的恶习,直接导致就业指导需求的弱化。长此以往,他们很难把握创业的机遇,实际上他们是国际化的人才应成为创业的主力军。

(二)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学校原因

1.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中外合作办学有时存在盲目性,专业设置没有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存在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结构化失衡,培养的国际化复合型毕业生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在办学中往往从办学成本的角度出发,开发的合作项目为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等项目,这些项目办学成本低,师资要求不高且容易获得,培养的学生并非社会所紧缺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2.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完善,就业指导内容陈旧

中外合作办学就业服务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中方与外方办学机构、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至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是很完善,就业指导内容陈旧,没有形成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体系。外方学校在学生培养中就业指导方面参与甚少,导致学生在国外就业水土不服,国内就业竞争力有限。当前就业指导服务方式单一,仅“照本宣科”式的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传授,无法满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需求。就业指导师资缺乏专业服务,没有引入国外先进就业指导理念,很难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指导教师往往是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他们缺乏有关的专业背景和实践就业指导工作能力。

(三)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社会原因

1.社会整体就业环境压力大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带来了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一个个“万人大学”拔地而起,一个个“大学城”应运而生,2014年毕业生数量达到727万,这15年间的毕业生数量涨幅达到近七倍。扩招带来了劳动力市场高端人才的供大于求,毕业生就业陷入困境。在社会大学生整体就业压力大环境下,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毕业生也深在其中。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既无学术优势又无技能优势,因此就业困难较大。

2.社会“门第歧视”思想严重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面对传统类型的大学生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不占有任何优势,加之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招聘只招收“985”和“211”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这样导致很多匹配的工作岗位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失之交臂。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门第”“出生”要求使得他们遭遇就业“歧视”。

三、提升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培养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就业提供思想保障

中外合作办学的本质是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科学技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外方的社会制度、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和我国不相同,同时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展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就业提供思想保障。教育引导学生将自身与社会、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不要过分追求个人物质享受,要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要追求精神上的获得,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度,要将自身发展融入时代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中,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一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作用。通过在中外合作学生中开展各类讲座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真谛;通过各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创新发挥新媒体等媒介平台功能。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兴事物较快,在4G时代的今天应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自觉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活泼,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一些问题处理上有独到的见解。因此针对学生特点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引入国外合作学校的创业教育和职业发展理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解决学生在国内外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增强学生独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强化抗挫折能力,提升诚信意识,最终能够很快融入国外复杂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培养不仅能让学生适应国外学习生活,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的就业环境,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

(三)确立全程立体化就业指导理念,服务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需求

根据中外办学近几年毕业生流向为国外深造、国外就业、国内升学和国内就业等特点,加之就业的目标确定晚且随意变动性大等因素,必须在大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辅导,及时建立学生就业目标并根据每位学生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指导方案。针对国内升学目标的同学进行国内考研政策指导,根据其需求和教务部门协商加开数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对准备出国深造的同学,邀请留学机构、成功获得国外大学入学资格同学和海外留学回国校友为他们就海外大学申请、语言水平测试和国外大学学习准备及适应等进行指导提前准备;对准备在国内外企业就业的同学邀请国内外企业人事高管和成功就业校友结合实际做具体就业指导。在就业指导中改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存在着的“开始不着急,后面来不及,最后团团转”状态,及时把握学生就业的思想变化,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将职业规划前移至学生进校之时,通过各类数据化的量表测试如SDS(自我定向探索量表)、HVPI(霍兰德职业爱好量表)和WVI(赛普尔工作观量表)等帮助学生充分自我认知,自我实践,最终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注重加强国际化视野的就业与职业规划指导队伍建设,组织合作办学就业指导教师赴国外合作大学考察,学习外方就业指导先进经验;进入国际化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实习,提高他们对中外合作学生企业就业针对性指导。加强课程中植入可雇佣性训练,可雇佣性训练就是指大学毕业生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得新职业的可能性。在课程中融入可雇佣性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需求。

(四)联合外方学校共同建立境内外实习实践就业基地,提升实践能力

较好的实践能力是跨国公司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学校要和外方办学机构利用各种关系在境内外建立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课程实习阶段将学生派往境内外的实习基地,从事管理实习生岗位实习,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书本学习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要加强改革,建立合理的实习实训体系,将实践转移到企业,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一届届毕业生在合作单位留下的良好实践能力能够带动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积极性,达到校企合作双赢。

(五)加大宣传形成良好的中外合作办学就业的良好环境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是在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当前的社会整体就业环境压力大,社会人才消费存在着严重的“门第歧视”,因此需加大宣传,形成良好的中外合作办学就业的良好环境非常重要。中外合作办学是国内高校和国外办学机构进行联合的双赢合作形式,虽然中外办学已30多年,但是其蓬勃发展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情,当前社会以及家长对中外办学情况往往一知半解存在误解,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须加强办学成果的宣传,以让社会了解这种办学模式具有优秀的国内外师资,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毕业生成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扩大其办学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需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建设特别是人才培养智力支持,逐步在社会上建立起良好的办学形象,为中外合作办学就业争取广阔的社会前景。

[1]孙慧敏等.中英合作办学视野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山东农业大学中英合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6):157-160.

[2]牛娴.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117-118.

[3]刘慎军.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14(3):109-11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